JIANYE MAGAZINE
迪拜事件预警中国地产泡沫神话。
——11月25日,迪拜当局宣布,受巨额债务困扰,其主权投资实体迪拜世界公司将重组。学术界一致认为:迪拜危机与其他金融危机异曲同工,皆是由于大规模举借外债、扩张货币和信用、货币和信用大规模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国民经济过于倚重房地产行业的国家战略值得警醒。
不遗余力。
——11月30日下午,河南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河南省委主要领导职务调整的决定:卢展工同志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不再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徐书记在总结五年的河南之履时说:“不枉岁月,不虚此行!”胡葆森董事长在和媒体聊起徐书记对河南足球事业的关注时,认为他在河南五年的时间,为河南经济的发展做到了“不遗余力”。
他的逝世,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钱学森先生的去世引起诸多反响,评论都提到了这是基于当今中国缺乏大科学家的现实。钱老的离去,让人们对大科学家的梦想更甚,却很少人反思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当大科学家都不得不“懂政治”之后,历史所呈现的便是大师之后少大师的时代尴尬。因此,与其说纪念一个时代的终结,不如说我们在渴望一个摆脱政治弊病之后大师频出的新时代。
如果说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与东欧共产党统治的瓦解,迎来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美国主宰时代的话,那么20年后奥巴马的首次访华,可以说标志着又一场一代人一次的全球强权政治革命,此时此刻,一切都变得不容置疑:全球正转向一个真正的多极世界。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在描述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如此评价这一事件对于全球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意义。
其实工资一直都在涨啊,关键是中国的老百姓喜欢存钱,你发得再多,人家都存起来,不用。
——11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播报新闻“英国经济学大师约尔延·埃尔梅斯诃夫在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经济的复苏很脆弱,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时机未到。他还表示,中国当前的一个问题是消费不足,解决这个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提高中国人的工资”。播完这则新闻后,该节目主持人邱启明直接作出如上评论,立即遭到网友讥讽。
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圆滑,这个人滑头、奸诈,没有人喜欢。但是你不圆通,你又很吃亏。
——近期的百家讲坛中,台湾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开讲《易经》。曾老用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事例与《易经》中的卦象结合,教人看懂中国人。
作为我们来说,出家人还是摆正心态,我们还是做好自己的修行,过好自己正常的宗教生活,看得很淡,没有想诉诸法律或者怎么把黑客背后的写手集团绳之以法。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谈少林寺官网近日被黑客攻击一事。11月18日,方丈释永信一行三人到防建业集团,并在胡葆森董事长的陪同下参观了联盟新城和森林半岛小区,在参观过程中,引起小区业主的极大关注。
建业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奉献,我向胡葆森同志在16年足球事业中的艰辛付出和勇敢坚持表示感谢。
——2009年11月23日晚,郑州市委、市政府为河南建业足球队召开庆功酒会,祝贺建业将士在2009年中超联赛中取得季军的好成绩,并首次获得代表中国参加亚洲足球俱乐部冠军联赛的资格。庆功宴上,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代表郑州市委、市政府和740万郑州市民向建业队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衷心祝贺。这是成立16年来,建业足球俱乐部首次获得政府的现金嘉奖。
(栏目主持:何佳颖)
深色建筑上爬满绿色植物
联盟总部港由现代高层建筑群落组成,商务庭院设计,花园式商务理念;通过建筑布局达到围合式景观效果,表达现代商业的开放与聚合;整体设计严谨保持现代主义的简约风格,以细节突出整体的品质;沉稳大气的几何形体,加上对绿色植物的大幅运用,让整体现代商务建筑充满生机。如果你贪恋植物与建筑的美妙结合,那它一定会带给你历久弥新的感受。
东临如意湖
联盟5,即联盟新城5期总部港。通过与场地的自然融合,通过聚集一种情景的意义,建筑得以超越其物质上和功能上的要求。利用城池的联系,让附近的自然状态进入,满眼都是湖水的情谊。
五谷即景观
通过粟(稷)、豆(菽) 、黍、麦、稻,玻璃、不锈钢、锈铁,水车、水渠、动物等多种形式来体现农业文明的劳作景观,顶层的花园、中井,多个角落的绿色,形成绿化空间的垂直分布。如果能与绿色植物一起办公,那一定会减少我们的工作压力,因为,身边的果树、庄稼、中药草会带给我们足够的氧气和活力。
技术带来舒适体验
通风,是置换式的自然通风方式;屋顶和里面的绿色植物有助于遮阳和改善空气;地下雨水收集用于绿化和马桶冲洗;冷却天花板、屋顶能量装置、能量吸收系统等更多科技的运用,让建筑更节能更富于人性化。
联盟总部港,中心庭院占地一亩,并且形成塔楼之间自然的通风采光,从而达到整层南北通透的效果。
联盟总部港,交通便利、高铁、市区,机场,车站近在咫尺,出行非常方便。
联盟总部港,生态,科技,艺术,企业总部级写字楼,临河双水,屋顶绿化功能,中原首家采用屋檐水设计。
无论是最新的灾难大片《2012》还是过往的《蜘蛛侠》、《钢铁侠》系列好莱坞电影,我们都能看出美国人对于自己城市诚挚的热爱和矜持的显摆。他们百看而不腻的大概就是自己城市建筑群的航拍镜头,那些林立的大厦、以及忙碌其间的金融精英们,的确也算得上美国人最为骄傲的一部分吧。写字楼,特别是近现代以办公为主要功能的高层建筑或摩天楼,它们构筑了城市浑厚的天际线,自美国而发,扩散到全世界,进而,虽饱经非议,各异的总部大厦和写字楼已作为勃兴的一种符号而在中国遍地开花、狂飙突进。远有央视总部“大裤衩”的诡异,近有环绕在我们身边各种光怪陆离的新建写字楼,不仅会使我们对于写字楼建筑审美产生疑惑。在这种情况下,理解现代写字楼建筑学的演变和沿革,也许会帮助我们理解眼前的各种建筑实验。
溯源:芝加哥学派
实际上,现代的写字楼是衍生于国际上推行的现代主义风潮,写字楼的诞生就是BOX概念的诞生。西方工业革命后,钢结构、玻璃等技术的出现,使得建筑上的“高层”获得了实现的可能。在西方有一种观念,就是越往高越接近上帝。中国的设计基本上是全盘吸收了西方的整套理念。
现代写字楼的历史可以溯源至100年前的芝加哥。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西部开发,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19世纪后期急速发展起来,到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而1871年10月8日发生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场毁掉全市1/3建筑的大火灾,更加剧了新建房屋需求。在当时形势下,芝加哥出现了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的群体,后来被称作“芝加哥学派”。
他们使用铁的全框架结构,使楼房层数超过10层甚至更高。由于争速度、重时效、尽量扩大利润是当时压倒一切的宗旨,传统的学院派建筑观念被暂时搁置和淡化了。这使得楼房的立面大为净化和简化。为了增加室内的光线和通风,出现了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窗子,被称为“芝加哥窗”。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成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筑特点。“芝加哥学派”中最著名的建筑师是路易·沙利文。
“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认真解决新高层商业建筑的功能需要,创造了具有新风格新样式的新建筑。但是,由于当时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它们缺少历史传统,也就是缺少文化,没有深度,没有份量,不登大雅之堂,只是在特殊地点和时间为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这个学派只存于芝加哥一地,十余年间便烟消云散了。路易·沙利文本人也由于任务稀少,竟致破产,于1924年在潦倒中故去。
“芝加哥学派”的昙花一现和沙利文的潦倒而卒表明: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统的建筑观念和潮流在美国仍然相当强大,不易改变。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新建筑的大潮势不可挡。
勃兴:现代派
纽约曼哈顿的世贸双子塔是现代派的一个代表。何谓现代派?在芝加哥学派备受诟病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后,伴随混凝土及其它新的建筑技术的推广、在全世界更广泛的区域出现了活跃的建筑思潮:德国的青年风格派、表现主义和包豪斯,荷兰的风格派,俄国的构成派,意大利的未来艺术……这些可以统称为现代主义以前的建筑流派。
几乎是在同时,全世界范围内日渐兴起了现代主义的建设热潮。同时期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各自成为现代派的杰出代表: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创办和设计了包豪斯艺术学校,其开创性的现代风格的设计手法几乎成为现代建筑的教条,影响了几代建筑师。法国的勒·柯布西耶以其非凡的热情极力鼓吹“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在城市规划上宣扬集中式城市,同时给我们留下了诗歌般的朗香教堂和划时代的高层建筑马赛公寓。美国的赖特则凭借其天才的创造力留下了草原住宅系列和流水别墅,以及“建筑与环境共生”的出色理念。最后是极受争议的德国人密斯·凡德罗,他崇尚“少就是多”的创作原则、终生酷爱钢铁和玻璃,他的作品几乎就是钢铁和玻璃对话的舞台。
其实,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中的每一位都创作过为数不少的高层住宅或写字楼建筑,他们的共性在于大胆而且充分的利用了钢铁、混凝土和玻璃的材料和技术特性,创造了与现代主义以前大不相同的的建筑形象。这其中,我感觉到尤其是密斯·凡德罗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对于高层写字楼尤其影响深远。密斯是极简主义的代表,他善于用工字钢和透明玻璃,他的作品几乎就是一个个完美的钢和玻璃的方盒子,处处体现了结构和建筑构造的严谨与精细。即使是今天,以新建写字楼较多的深圳为例:中央商务大厦、联通大厦、兴业银行大厦……无不体现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创作理念。而透过钢铁和玻璃,透过细高的窗墙比例和向上的纤细装饰构件,我们还隐约看到了历史更久远的芝加哥学派的影子。
由于人们对于现代主义方盒子似的建筑形式不再满足、对于豆腐块和钢铁森林般的现代都市面貌感到厌倦,建筑师开始追求历史传统、地方性、以及更具戏剧性的建筑表达,形成了后现代主义更加纷纭复杂的建筑流派。表现在高层写字楼和摩天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高技派(密斯·凡德罗)、典雅(折衷)主义(日裔美国人雅马萨奇)、粗野主义(英国的福斯特)、解构主义(彼德·艾森曼)……福斯特的粗野主义代表作之一是香港汇丰银行,雅马萨奇典雅(折衷)主义的代表作是已经坍塌的纽约曼哈顿世贸双子塔,高技派代表作更遍地皆是。同时期,在高层写字楼中也出现了对传统和文脉的强烈表现:最为知名的,例如纽约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其屋顶山花颇具戏剧性再现了雅典卫城的艺术光辉,亦为全世界为数不少的建筑师所追随。
瞭望:技术推动下的建筑转型
进入新世纪,在后工业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建筑技术日新月异、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社会,社会学家和建筑师对于都市和摩天楼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和创新趋势。
形式美仍旧是建筑永恒的主题,但是在经历了古典时期、现代主义以及现代主义以后更加纷纭复杂的建筑表现之后,何为美?美的标准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总的说来,也是被大多数城市研究者认同的一个原则:建筑必须与城市相融合。各个不同的发展商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集团,谁都希望自己的建设作品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然而,在城市里没有孤立的美,孤立的美极有可能带来的是角色的错位和与城市环境的格格不入。如何在建筑单体的“可识别性、美观和创新”与城市的协调游戏规则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建筑表达,仍将是我们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其中,如下一些方面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环保概念增强,马来西亚的杨经纬不断在健康建筑方面作出设计创新、20世纪90年代他设计的高层写字楼就将空中绿洲和花园予以应用。同样可以看到,深圳特区报业大厦的空中中庭、汉唐大厦的底层架空亦是这一主题的体现。这种尝试不仅是技术实现的结果、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环保观念。可以料想的是,2003年突如其来的一场席卷全球的SARS恐荒,以及如今绵延不断的各种流感疫情都将使建筑师在生态、环保和健康方面的尝试走得更远。
再比如,在国外已经出现了相对成熟的Office Park写字楼理念。它的概念一般来说不是在市中心,而是在郊区盖不太高的楼,通过一个片区开发商来开发,有统一的管理和物业。在欧美很早就在考虑建造卫星城,在郊区形成一些上班的聚集地。最重要的一点,Office Park可以改善整个的办公环境,工作的舒适度能得到更大的提升,空间大一点,室内外的空间可以交融在一起的。
建筑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使空间可以更大、更高和更加不可思议——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低辐射和节能效果明显的“楼依”玻璃在上海已经被要求在高层写字楼广泛采用。半透明混凝土的发明在瑞典已经申请专利,使建设超级“水晶宫”成为可能。由植物细胞构成、有生命、可呼吸和调节室温的新“玻璃”材料在科学家的实验室已经出现……科技,使我们的想象力可以去到更远。
显然,即使限于经济原因我们不大可能在新材料应用上走得更前沿,但是在可以预料的将来,至少我们要重视到“建筑必须与城市相融合”的审美原则与“生态、环保和健康”主题。
(冯佳,建筑设计师,现居深圳。)
行走职场,“狡兔三窟”在所难免。然而,除了工作上的那点是是非非,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当时的办公环境了。
“事少钱多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尽管前辈一再告诫“真的勇士,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但任谁也阻挡不了上班族意淫美好事物的前进脚步。画饼充饥也好,自娱自乐也罢,就算工作没摊上好环境,也得允许我们偷偷“理想”一把。
工作环境的高低优劣,牵动着无数上班族的喜怒哀乐。事实上,如果把一个人生命笼统划为工作与生活两部分,将得出一个可怕结论:你整个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都在为工作奔忙。特别是在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待在办公室的时间,可能比待在家里的时间还要长。成年累月地在这“两点一线”之间穿梭游移,有人梦想照进现实,有人心灰意冷直至绝望。到头来,无不如此感叹:
“要不是工作环境好……”
“那里工作环境甚好,只是……”
一
一个萝卜一个坑。在国内,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大小国企私企,纵观职场风云,“小萝卜们”的“坑型”无外乎两种:磐石型或沙雕型。从当前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火热程度不难推断,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当属磐石型。
“某某成功人士,当年为了……毅然放弃了羡煞他人的某某职位。”属于磐石型的“小萝卜”,一旦“离经叛道”放弃铁饭碗,往往在成功后会得到这么一段经典说辞。磐石的绝对重量可见一斑。
与磐石重在四平八稳不同,各大企业犹如沙雕,为世间描绘出了一道流动的风景。在各个角落,每天都有为数众多的新沙雕借风成型,风姿绰约,它们在风中尽情舞蹈,欢快、自由的旋律让无数“小萝卜们”为之疯狂。比起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一板一眼,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更为灵活多样。“破碎就破碎,至少风风火火闯了一回”是“小萝卜们”内心的真实写照。然而,沙雕毕竟是风沙刻画的,风过处,经不起力量的沙雕自然散落在天涯。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到五年,估计此轮经济危机过后,调查结果将更不容乐观。新陈代谢本是常事,可怜的是那四处游荡的“小萝卜们”,在新旧更迭面前,往往步伐滞后,被远远甩落出局。一次次流连于各大职场,心中满是疲惫,在飘荡的工作环境里,他们更加渴望一如磐石般安稳的落脚点。
二
走在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办公区域,处处透着“稳”劲儿。桌椅摆设中规中矩,办公氛围紧张严肃略带活泼,在凝重的空气中,处处透着权力的威严。在这里,大多数面孔都是多年熟识,想不见都难。如果有人扬言说在一个岗位工作了三十年,估计说的就是这儿。在这个四平八稳的磐石型环境里,待得好的,一路顺风顺水,官运亨通。但对于那些没待好的,就颇为尴尬了,卡在那里,上不去,下不来,丢不掉,撇不开。对于有些人来说,天生适于这种安稳,而对于有些人来说,这种安稳令人望而却步。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渴求安稳的人们,内心满是躁动。矛盾着,斗争着,连绵不绝。“看Google的员工去上班就像去度假一样,连健身房都有”,网络上,有关Google办公环境的宣传报道铺天盖地。不锈钢的滑滑梯、美味可口的食物、专业按摩师、个性化的图书馆……吃喝玩乐一条龙似的办公环境,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在企业界,Google的办公环境一向以自由活泼、人性化闻名,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富》,在2007年“100佳最受打工者青睐的美国企业”评选当中,Google排名榜首。
在包容性极强的现代社会,有些人选择了海水,有些人则选择了火焰。
三
我“适”故我在。无论是磐石还是沙雕,人们追寻的并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内心的渴望和自由。理想中的工作环境应该包括什么?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甲说:“首先,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吧,各司其职,多劳多得;其次,应该是宽松包容的吧,不须时刻提防小人;再次,应该是……是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吧。”
乙说:“每天只上五个小时的班,并且月工资在5000元以上,我的面前有一台电脑,私人的,每天就坐在电脑旁上班,最好有一张床,我困的时候可以睡在上面,一个星期两天假期,双休日。”
丙说:“按工作性质划分的工作区域(大多如此);有免费的档次不低的咖啡和茶供应(广州和深圳的好些的IT公司有这待遇);有自己的换衣柜(电视上见过);至少两台工作用机器,最好是一个台型机一个本本(听说大的软件开发企业是这样);有台灯(我自备了一个);有个风扇(我也是自己整了一个);有烟缸(一般都有,可大多不给在办公区域抽烟);着装不要求,但是公司配发工作服(这个一般企业都有吧,至少我经历的几家公司是这样);有自己的图书馆(大多公司有是有,可书大多不是想要的,不然怎么还有那么多人自己买书呢)。”
丁说:“一段浪漫而美好的办公室恋情。”
……
看到以上的众多“理想”,很多人应该窃笑,因为他们早就提前梦想成真了。然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办公人员来说,这些梦想仍旧遥不可及。
四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营造一种适合“小萝卜们”生存的工作环境是成功的必胜法宝。
在Robert Levering一本名为《理想的工作场所——什么因素使一些公司成为理想的公司(而大多数很糟)》的书中,作者写道,这些公司(理想的公司)有着公平友好的环境,允许雇员犯错误,对待他们如同家人,而且几乎不存在勾心斗角、拉帮结伙。
磐石也好,沙雕也罢,一个理想中的工作环境,大抵如此,这正是“小萝卜们”所需要的。常常听朋友提起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员工的办公桌贴满各色小纸条,啰啰嗦嗦地提醒这提醒那,每桌的富贵竹和玩偶在清晨第一时间提醒着你要快乐生活,神经绷紧时,下午振奋狂野的嗨曲强力提神,一瓶瓶旺仔牛奶小铁罐摞得老高,每个不起眼的小事物都在随时提醒着你要加油了。
“没办法,这是一群疯子干的事业。”有人形容说。尽管压力巨大,但仍乐在其中。
外部氛围的营造对于员工来说,较为直观、贴切。值得注意的是,硬件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工作软环境。对于管理者来说,只注重硬件环境建设,在员工薪资福利、人文关怀方面疏于管理,结果也只会适得其反,给人留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良印象。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应该拥有“内外兼修”的良好品质。相对外部硬环境而言,内部软环境更具长久吸引力。毕竟,人心不暖地冻天寒。
五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工作上的乌托邦。它可能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也可能是一个改善现实环境的小小期许。然而,理想毕竟是理想,人们还是生活在现实之中。
世间百态,存在即是道理。磐石或沙雕表面风光的背后,又有多少辛酸不为人知!磐石型的“小萝卜”也许会羡慕沙雕型的紧张刺激,可他是否知道,也许就在此时,沙雕“小萝卜”也在岌岌可危的环境里仰视着磐石的那份安稳安逸。
幸运的是,在角色转换更为便利的今天,磐石和沙雕之间已经不存在不可逾越的万丈沟壑,只要你足够努力,那种流动的稳就会变得触手可及。
“追求理想中的工作环境,不如多花些时间学会如何适应环境”,在众多的呼声当中,这个声音最为嘹亮。
在怎样的工作环境里拥有怎样的工作状态,说白了,关键还是看自己。
(张钰,北京媒体人。)
谷歌就是谷歌
在Google,工作就是生活,自由畅快的企业文化造就了它无穷的创造力。
在美国硅谷小镇山景城(M ountain view)的 Google 总部,公司提供员工免费餐点,早中晚餐全包。若要往来于办公室之间,员工可骑乘 Segway 电动滑板车,或者GreenMachine车——一种适合于11岁儿童的玩具车。巧克力、懒人球(一种开会用的座椅,球状)以及巨型积木随处可见,使这里更像是托儿所。公司里面设有牙医与家庭医师,请育婴假的员工可照领75%的薪水,婴儿出生后两周内,公司每天补贴50美元当做员工的“坐月子”津贴。
除此之外,公司还提供免费的班车和渡轮服务接载雇员上下班,这些交通工具都有无线互联网服务,方便员工在上下班时也可以工作。
在Google,不得不提到他们的周五会议(全是“非分”要求)——那是Google的一项古老传统。每逢周五,Google的两位创始人瑟奇·布林(Sergey Brin)、拉里(Larry Page),以及Google的现任首席执行官都会与Google员工们共进午餐。在一个可以容纳近千人的餐厅,大家甚至可以坐在台阶上。此时,Google的员工工会向他们的创始人提出种种“非分”要求。一般情况下,两位创始人都会满足员工们的过分要求。比如:有人希望在Google工作时可以带自己的宠物上班,创始人思忖片刻,回答称可以,前提是——“只要它不乱叫、不咬人”。第二天Google总部就出现了宠物狗。
有人希望在公司能够打排球,数周后,Google办公楼中间的草坪变成了沙滩排球场。有人希望Google建造一个游泳池,结果Google有了自己的游泳池。那是一个很小的游泳池,但这并不能限制Google 的创造力,Google 在游泳池的一端安放了喷水装置,让人有一种在水流中游泳的感觉。
整个办公空间采用了不同的色调搭配,明亮鲜活。这些都让人感到轻松自在。每名新到Google的员工都将得到100美元,用于装饰办公室,员工们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恣意妄为”。有的员工喜欢赤脚,就用100美元铺了一小块高级木地板,踩着它舒服地工作。
在Google,人们不必时刻西装革履。每个人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时区”里工作,或者清晨5点就开始忙碌,或者整晚不睡、白天休息。这些做法在国内已经被很多有海归背景的企业采用,以弹性工作制体现企业对员工工作操守的充分信任。
另外,Google允许每位工程师拥有20%的自由支配时间。Google的企业文化是鼓励创新,即使每项工程都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公司还是决定留给每位工程师20%的私有时间,让他们去做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情。这个政策带来的结果就是诞生了Gmail这样颇受好评的邮箱服务;还有其他的创意性产品。在Google,公司除鼓励员工尽量保留个性作风之外,保证互不干扰也是公司的一项优良传统。而需要相互交流的时候,大家会把五颜六色的懒人椅滚到一起,聚首讨论;或者钻进白色的“帐篷”召开小型会议。一个人想清静时,也可以坐到大块积木围起来的小区域里尽情思考。
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工程师的办公室给人印象深刻,里面贴满了主人与世界诸多要人的合影。这些名人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布什政府前国务卿鲍威尔等。原来他喜欢和每位到Google参观的名人合影,因此积累了大量合影照片。现在这位新加坡工程师已成为Google的一道风景,每位来Google访问的“显要”也希望和该员工合影留念。
关于Google的员工,还有另外一个故事,一名印度工程师到公司第一天就问CEO施密特:“我可以和你共用你的办公室吗?”本来以为是玩笑,施密特竟同意了对方的要求。第二天,印度工程师就把自己的东西搬进了施密特的办公室。直到Google搬进新的总部大楼,这名工程师才选择和另外两名印度工程师一道,拥有了一间更大的办公室。而施密特则在一个角落独享一间窄小的办公室。Google的一位员工开玩笑说,大概施密特也怕再有人要来和他分享办公室。正是那名印度工程师为Google开发了一套漂亮的3D演示程序,放在Google大厅中,在一个不停旋转的大地球上,向过往的人们实时显示Google全球搜索量的动态状况。Google公司人人平等,这里的管理职位更多是强调服务,工程师们受到更多尊敬。这种平等的思路都很大程度上激发了Google员工的创造力。
微软,更低调的人性化
在位于美国西雅图市的微软总部110多座办公楼中,微软总部两万余名员工在此办公。微软平等、充满激情、以人为本、真实。平等体现在所有员工办公室大小样式完全一致。普通员工如果先到公司,也可以坐在窗外有风景的房间,VIP级人物后来的也要坐在没有窗户的房间。办公室内自己随意布置,一般都有家庭的照片摆放在窗台上,门上写着员工的名字,任何一个办公房间窗外均可见绿草树木。每座办公楼均为三四层的小楼,比尔·盖茨就在其中一栋楼的顶层一间与所有员工同样大小的办公室办公。微软认为软件开发人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艺术环境。办公场所到处挂有作为艺术收藏的画作或其他的艺术品。所有会议室均有饮料及各种茶点。这也被称为微软文化的一部分。办公区的墙上到处挂着能体现不同员工工作特色的画。
(文字执笔:王鑫莹)
说起香港的高效率,那是出了名的。到香港后,看到满街的“少白头”,你就知道啥叫操劳;再瞧瞧不断映入眼帘的“熊猫眼”,你的脑海会自动浮现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等字眼。有时候,你甚至愿意提醒他们,要不要偷个懒或拖到明天再做呢?其实,我也有些好奇,通过与他们接触,逐渐弄清了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在这里做事更多不是看领导“拍脑袋”,而是有严格的事前论证、事中检讨、事后总结制度,流程化、制度化非常明显;高度的流程化要求岗位之间严格区分但又紧密相联,标准化作业更需要同事之间密切协作,某环节出问题或某人专业不济,就会造成工作目标的严重偏离。在香港,我们有较多时间同投资银行打交道,他们有专做IPO的,有专做路演推介的,有专门搜集上市消息的,有专做股票承销的……所有服务客户的每件事情都是一项小工程,需要多专业协调,很难想象他们如何能够同时承接几十家公司的上百件事情,但又能有条不紊。在这里,很多人为了寻找理想的工作,虽频繁变换环境,但不管怎样跳槽,他基本上几十年如一日还是这项工作;因为,香港推行的是职业教育路线,职业一旦选择,转换代价非常昂贵,这一点不像内地,年轻人可以有很多的“试错”机会。仔细想,整个社会似有一种推力,促使每个人都渴望或必须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促使每个人都劳碌地寻找自己的恰当位置。
为了保证工作的高质量,这里的“问责制”较为流行。每个人须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并对负责的业务高度负责;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责任人必须承担责任,轻则遭受谴责,重则炒鱿鱼。由于既要有专业的支撑,又有上下游同行的时间限制,不做到“忘我”就无法在这里生存,辛苦劳作就是当然的了。如果你同样辛劳,你肯定会看到深夜的香港仍然灯光闪烁,你也会看到晚上的行人甚至比白天还要多,你还会看到地下车库里开出的车辆会持续到黎明……
在人力甄选方面,香港的企业多注重岗位适配度;而香港建业在这方面可说是做到极致。王天也先生作为公司CEO,擅长统筹把控,很多的时候则冲到一线、亲力亲为,生怕出现纰漏。由于他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现代职业经理人的高超技艺和敬业精神得到充分展现;公司总能在关键时刻给资本市场以惊喜,市场形象也不断改观;我们很多人从他那里受到教诲,他也在非常积极地培养管理层和年轻人,并不断将市场的要求和声音传达出来。严格讲,这里的专业人员只有Joe,他目前是上市公司秘书、财务总监兼信息披露负责人,与联交所、股东、董事、投行、银行、律师、会计师、公关等部门的日常联系统统由其负责;虽然有些事情多是重复,但他始终不厌其烦;每年股东大会前后,是Joe最为忙碌的时刻,跟踪审计进程、反复校对年报、组织召开董事会议……这些工作耗时、费力但往往进度缓慢;今年恰逢公司增持洛阳中亚股权,其间的物业评估、财务咨询、独董建议、信息披露等更是程序繁琐。前后一个半月的时间里,Joe凌晨一点很少离开过公司,入眠则要在凌晨两点之后(他家距离公司车程一小时左右);同事都看在眼里,事后问他的感受,他不太善于表达,但流露的表情告诉我这这种状态很正常,他的信念是:在职一天,就要努力胜任工作,这或许是香港人的又一可贵之处。
说起来,香港是年轻人打拼的好地方,这里的人白天拼命工作,晚上拼命充电,学语言、学技术、琢磨股票,只要是能挣钱的东西,都有人愿意摆弄。我问过公司Kwok,据他讲香港人普遍每日休息仅五六个小时,这让我汗颜;至少在努力程度上,我们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虽然这里的人非常劳累,但仍不忘偷闲,很多人周末不愿开手机,因为怕打扰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也有人会见缝插针地满世界去旅游以求身心放松。当然更多的年轻人则是在各类学校恶补、充电。也许你会羡慕,但背后的辛劳很少有人知道。
香港人目的很明确,努力挣钱,尽早过上幸福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我却不愿苟同。用公司同事阿和的话讲,香港人就是“前半生拼命挣钱,后半生拿钱换命”,虽有偏颇,但颇为形象。香港能跻身世界高度发达城市,确实汇集了数不清的高度专业、职业的精英人士,当然如能多一些人文精神,这座城市将会更加富有底蕴、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郭卫强,建业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常驻香港工作。)
时间
关于工作时间在人一生的整体比例,有人曾做过详细的计算。算法是这样的:
中国人均寿命72岁,假设开始工作年龄23岁,退休年龄55岁,法律规定每年工作250天,每天工作8小时。则人一生工作时间=32×250×8=64000小时/24≈2666.6天/365≈7.3年。工作年限内,工作时间已经占去了我们三分之一的生命。也可以说,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将在办公室度过自己生命中最为盛放、重要的时光。
办公室,这一看起来又局限又单调的生命舞台,也许不尽如人意,但你一定不要给出敷衍了事的演出,因为这里流逝的正是你最真实、宝贵的人生。
乐观
人生的幸福、快乐与否,往往并不完全取决于现实世界中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幸福与快乐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就是对问题的看法。
在人口密集的办公室内,我们气场接壤,情绪也相互感染,一个人唉声叹气的沉重将很快转化为整个团队的纠结。所以,考虑人群的累加效应,每一天走进办公室,都拿出最好的状态,以免你所在的群体陷入无法自拔的阴郁。
卡耐基认为,如果你的思想乐观,你的生活必然充满欢乐;如果你心存悲观,你就会认为事事悲惨;如果你觉得恐惧,就会感到鬼魅在你身旁;如果你老觉得身体不舒服,那你很快就会得病;如果你认为事情不能成功,最后你必然招致失败;如果你陷于自怜状态,你必定会被亲友所疏离。
环保
与冬风的凛冽相反,冬日里的写字楼总会给人昏昏欲睡的憋闷。糟糕的室内空气有以下源头:办公室里复印机散发出的臭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香烟烟雾的可吸入颗粒物、人和地毯吸附的微生物和细菌甚至办公家具散发出的甲醛等污染物。
实际上,办公室的空气质量是有国家标准的,办公场所“新风量”每人每小时须达到30立方米,如果没有达到这种标准,也许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增氧器。
更为环保自然的方式,当是在自己身边摆满绿色植物,在办公桌上放个“活氧吧”,比如养几株绿萝、富贵竹、秋海棠等水生植物,或是在小玻璃缸里养两条小金鱼,蒸发出的水汽可以增加局部环境的湿度。一盆盆植物放在办公室里,不但可以帮工作人员调节紧张的工作情绪,让人感到宁静、温馨,还有净化空气、杀灭细菌的效果。研究证实,如果每天在电脑屏幕旁放置健康植物达4小时以上,人们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整洁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人们将一个人的整洁程度与做事效率、自我管理能力紧密地联系起来。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生动地讲述了他就任微软中国总裁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所有的行政秘书,请他们帮他做一件事:清理出一个整洁的微软中国。唐骏成功的微软职业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也试图通过这个关键词告诉大家,办公室除了用来工作,它同样可以用来享受和欣赏,它是你个人气质的延伸。
空洞地倡导每一位办公室人士努力使得你的办公区整洁,不如告诉你如何实现办公区的整洁更重要:
每天要用到的东西:放在桌面上。
每周要用到的东西:放在桌子旁边的抽屉里。
每月要用到的东西:放在办公室柜子里。
每季要用到的东西:放到储藏间里。
另外请谨记,灰尘也是你个人形象的天敌。
赞美
由衷地赞美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杰出,而是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人性的光辉和不同于别人的优点。所以办公室生活从来不缺乏美好,缺乏的是发现力,让我们尽快具备这种令人羡慕的超能力吧。
美国海军陆战队激励士兵的做法是不断地向他们重复:“你们是精英!”因为他们深谙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每个人身上都挂着两块牌子,前面一块写着:赞美我!后面一块写着:肯定我!”
忘掉中国人的含蓄吧,其实我们总有很多话埋在心底,这样致使人与人之间多了不必要的误解。
如果在办公室里,总有能够欣赏和赞美你的人,那么,工作上的劳心和劳力似乎不算什么了。
乐趣
不得不承认,工作中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取得阶段性的成就和同事的认可。如果获得这些,你的笑声是荡漾在心里的。
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潜伏和积累在单调的工作中。
这个时候,公司提供的有创意的软环境是员工获得工作乐趣的源泉之一。就如百度的“不打卡、溜冰鞋和冒着香味的咖啡机”,谷歌总部“鲜艳的沙发”、“豆包椅”及“滑板车”。
更多的乐趣,是来自办公室人士自己的创意: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一个好的工作创意、一个为其他同事服务的点子、一个出其不意的给他人的惊喜、一个富有智慧的图贴、一个能让多数人接受的号召……女士每天别出心裁又非常认真的衣着妆容、男士打不败的斗志,都暗含着乐趣。
坚持
所有的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局限,成功是属于那些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努力为之奋斗并坚持不懈的人。在日本的一本概率成功学的书里,它这样说,成功就是确定目标,然后努力,失败了接着努力。因为失败不过是在提高你成功的概率。就像爱迪生,尝试了多种材质做灯丝,才最终成就发明,一次次的失败就是在提高成功的几率。就是这样,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成绩。对于克服自己的缺点或者不良习惯,也是一样,每天坚持,总会有收获。
卓越
凡事都应该尽全力而为。西方箴言里说,“你看见办事殷勤的人吗?他必站在君王面前,必不站在下贱人面前。”我们经常会说,什么什么无小事,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小事,多小的事都可以作为事业来做。在办公室里又何尝不是,忙得四脚朝天的人一定比清闲的人进步得快,做事尽力而为的人更是比敷衍了事的人进步得快,我们总说机会难得,做事卓越的人一定会被更多的机会垂青。
微笑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很早都发现,身体和精神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虽然目前无法量化,但这确实存在。工作效率和状态也是如此,微笑,发自内心的喜悦与平静一定会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其实每天在办公室里郁郁寡欢的人,是很可怜的,既然工作占据了我们基本快一半的时间,那每天都苦大仇深地度过真是很糟糕。就像接电话时微笑,电话那头的人一定能“看到”你的微笑一样,从内心里轻快起来,你一定能给办公室带来一种微笑的轻松。
守时
有的人会说,别把时间浪费在小事上,意思是提醒大家专注做更大的事。其实,对于每一个职业的人来说,守时就是最重要的事。它意味着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规划好自己的点点滴滴的时间,经常拖拖拉拉的人,其实一定是有心理依赖的、是习惯性的。守时不仅是说开会不要迟到和早退,更重要的是严苛遵守已经制定的时间节点,可以适当提前,但绝不拖延。这种要求很高,需要我们有很强大的预测规划能力还有自制力。如果做到守时,那你就成功了一半。另外,不守时的人,一定不会尊重别人,因为不守时其实糟蹋了更多人的时间或者为之付出的努力。
认真
做好分内之事,做好今日当做的事,明日才不会忧虑。工作中80%的内容都是平淡无奇的、重复的,每天早上早起、收拾停当、上班、拥堵、到公司打开电脑、开始忙碌、午餐、休息、下午从一杯咖啡开始清醒地工作、忙碌、下班时关上电脑、电源、又是在拥堵中回到家中,第二天醒来重复。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从早七点到晚七点,从周一到周五,从一月到十二月,不断重复。做好当下之事,是我们认真生活和工作的前提,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明天就不会为金融海啸、失业落魄担心。
个性
穿着中规中矩的你,怎么看待同事的奇装怪服?对同事带有个性的行为,是反对还是不屑或者容忍和理解?虽然我们的工作环境不崇尚个性,但最起码我们的态度是理解的和容忍的。如果每个人的态度都是拘谨的,那么换来的办公环境一定是越来越令人窒息,如果大家的态度都是理解的,那环境定是宽松和谐的。所以,在尊重公共空间的前提下,保有你的个性、挥洒你的个性,那定是一道美妙的风景。另外需要提到的是,个性就是个性,而不是工具更不是刻意而为的标签,那样的话一定是丑陋的和令人讨厌的。
细节
看一个人的办公桌,大致会知道他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细节一定会带给别人更多的信息。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概这就是细节的威力所在。西方人说,蚂蚁是可怕的,因为它们从夏天就开始储藏过冬的食物,这也是细节。拒绝凌乱和布满灰尘的办公桌、经常整理你的邮箱、记得给办公桌上的植物浇水、每天坚持两次工间操,诺言要履行、任务要完成、命令要执行、记录要保存、账单要还清,这些不显眼的细节,其实会带给你很多。
合作
合作,在英文中的单词是Work together。西方人总是能用最直接的组合表达自己的意思——“一起工作”。最近热映的影片《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到来的情景。在影片中,为了保留人类生存的希望,世界各国必须通力合作,打造方舟。无论是保留人类生命的大事,还是一个创意,一个构思,在任何工作中合作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工作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合作是一种境界,合作就是1+1=11再加1就是111这就是合力,把积极的人组合在一起做事,就能最接近成功。有个关于合作的小故事更是微妙地阐释了这一点。
有人和上帝谈论天堂与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进了一个有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的房间。每个人看来都绝望又饥饿,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看来非常悲苦。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又说。他们进入另一个房间,和第一个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也很愉快。
“我不懂,”这人说,“为什么他们很快乐,而另一个什么都一样的房间中,人们却很悲惨?”
上帝微笑说:“很简单,在天堂的人们懂得合作。”
平等
常常在港片中出现这样的办公场景,上下级会称呼对方的英文名:“Jakey,你觉得这个企划案如何?”“Mary,会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诸如此类的称呼,并没有让我们觉得有什么不妥。没有职位的高低,只有平等的工作关系。
在公司中平等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平等。有管理就会有阶级,但这种阶级绝不能令人卑躬屈膝,更不能令人颐指气使,任意发号施令。平和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人,自然会让人有更为愉悦的心情、更高效率的工作。
宽容
《论语》中说“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其实,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就使我们生命中多了一点空间。
宽容也需要技巧。给机会并不是纵容,不是免除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任何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人都要承担自己做事的后果。适度得法的宽容就像调试得当的乐器,能够弹奏出悦耳的音乐。既不会是紧绷的琴弦易断,又不会松垮得走了音。
阳光
自己内心充满热量,才能释放热量。良好积极的心态影响个人、家庭、团队、组织,最后也会影响社会。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回报的同时,也让人们的心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常常感到,财富在增加,但是满意感在下降;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我们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
在工作中面对服务对象、面对同事时,学会从内心里流露出微笑,并把它真诚地传递给对方,那么对方也会将他的不满和不解瞬间丢掉,报你以微笑。这正是阳光的心态,以这样的心态对待工作,就不是没有目标的劳作,理想也不是沉重的精神枷锁!
礼貌
礼貌表现在仪表、言谈、仪容、举止等方面。人的潜意识里可能都渴求别人的尊重和赞赏,于是产生了礼貌。中国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礼记·冠义》中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辈、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整洁的仪表、谦和的谈吐、彬彬有礼的举止可以使得本来的顽梗变得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得温和,使其敬重他人,气氛融洽。
分享
生活中的许多心情是需要和家人、朋友分享的。工作亦如此。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如果个人或者小团队的成功没有得到分享、借鉴,就不会促使更大的成功;反之,如果失败的教训不去总结、改进,则可能蒙受损失、遭遇不利。
分享是一种态度,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份快乐,一份痛苦两个人分担,则变成一半的痛苦。
分享工作的经验,分享家人做的可口小点心。分享是一种精神,它会感染人,从而聚集更多的机会和财富。
(执笔顺序为:时间~环保为白许晨、整洁~乐趣为宋晓鸣、坚持~细节为王鑫莹、合作~分享为何佳颖。)
198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A.Toffler)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一种理想化的生产系统——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生产系统,称之为“非大量化”。但鉴于当时的信息化程度而难以实现。1987年,戴维斯(S.Davis) 在《未来理想》一书中发展并完善了托夫勒的观点,提出了“Mass Customization”简称MC,即大规模定制,指提供为每一个客户设计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而当时间跨入21世纪,大规模定制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浪潮。
在这个定制浪潮中,最直接体现个性和独特需求的时装自然走在了最前列。2009年夏,世界时装巨头阿玛尼已经把自己的高级定制时装秀开到了上海——这意味着中国富豪们终于能在国内定制到真正的高级时装。
当然,可以定制的,或者说更需要定制的,不仅是服装,也包括我们的办公环境。
写字楼综合症,“恐怖杀手”就在身边
“写字楼综合症”,现代人越来越熟悉的一个名词,突出症状就是眼、鼻、咽喉干燥、刺激,全身无力,疲劳,不适,神经性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由于这些症状大多与建筑物或写字楼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种现象称为“写字楼综合症”(简称SBS)。而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5年来我国“写字楼综合症”的重患者年年呈上升趋势。仅上海一市,SBS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是620万个工作日和包括医疗费、电费及生产力损失费等的间接经济损失10余亿元。
“写字楼综合症”的根源就在于固定程式化的写字楼建筑模式,据相关专家的检测,几乎所有传统写字楼为了提高空调效能,在建筑中采取密闭式结构,大面积甚至整栋楼全玻璃严密覆盖,可开启的窗户面积少之又少,通风采光都极差,各种电子设备以及建筑材料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很难排出,这些有害空气在室内日积月累。长期在如此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呼吸及神经系统的病变,容易头痛、疲倦、流鼻涕、喉咙痛、反胃、眩晕、行动迟缓和记忆力衰退,甚至有患癌症的危险。同时,因为身心的亚健康状态,直接降低了员工工作效率。据加拿大联合工会调查,由于办公室空气污染,使4万名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减少10万个工作日。
今天,传统的“现代写字楼”已成为高密度、高容积率、高能耗、低生态、低健康、低效率的代名词,越来越被现代文明所诟病。写字楼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年代了。
田园、花园、院子……OFFICE PARK诞生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硅谷的崛起,让田园生活登堂入室,OFFICE PARK——总部公园成为世界商务的新兴趋势,宣告了一个“定制总部公园”的时代开启。
看看微软员工对办公室的评价吧:“每天早晨来上班时,我都感到自己仿佛前往天堂上班。编写计算机程序是非常疲劳的事,但这个地方就像是一座游乐公园和度假胜地,没有一名员工会感到疲劳。”
作为全球最有价值的企业,微软公司通过产品和技术改变了全世界生活、工作和交流的方式,而产生这些变革的地方,则是充满田园生态气息的绿色总部公园,整个办公空间采用了不同的色调搭配,明亮鲜活;当然,草坪、灌木丛、小溪水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这种让人轻松自在的田园生态式办公环境,完全颠覆原有写字楼暗无天日的可憎面目,让那些理性的计算机天才充满感性和创意,从而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帮助企业提高其整体竞争力,促进了世界沟通方式的发展。
其后数十年,欧美建筑师纷纷在全球各地建造类似硅谷的总部公园式办公物业,“Park”的概念正式从生活形态升级为经济形态。
本世纪初,OFFICE PARK“定制总部公园”这种商务模式也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地区,比如北京的企业总部基地。行车至北京西南四环科丰桥向南,一片由300多座独栋简约欧式楼宇组成的建筑群赫然映入眼帘,楼群周边齐整的街道和精心布局的绿化景观令人宛如置身于一座“城中之城”。这里,便是已成为丰台区重要地标的“总部基地”。目前在此安家落户的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已达400多家,其中年收入过亿元的大型企业便超过百家。依文企业、正泰电气、德龙控股、建龙钢铁、羚锐制药、亿利资源集团……一栋栋总部楼上开始标写企业名号。
当OFFICE和PARK完美联姻,一场革命性的定制商务浪潮正蔓延全球。其是否符合所有行业领域的办公需求尚不敢断言,但对于大多数早已厌倦了格子间办公室的城市白领而言,能在阳光清风拂面、推窗赏景的办公室工作总是件惬意的事情,而对于老板来讲,改善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无疑是再好不过了。“双赢”这个时髦的词汇,用在OFFICE PARK——“定制总部公园”身上,确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尹俊,写字楼的研究爱好者,联盟新城特约撰稿人。)
去年中国的图书市场杀出的一匹最黑的黑马应当非《杜拉拉升职记》莫属了,这本书的出现,让中国的出版人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的职场女性是一个如此巨大的图书消费群体,她们对成功的渴望,并不亚于这个国家里的男人。犹太人说过,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如果要与时俱进地理解这句至理名言的意思,那就是你卖给女人的不仅是衣服和首饰,还可以卖给她们不是装在香水瓶子里的梦想。但是,梦想终归是梦想而已,小说毕竟是小说,它们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还很值得商榷。
就让我们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例吧,毋庸置疑,《杜拉拉升职记》的成功绝不是一个偶然,它是切合了职场女性的心理特点的,可以算是为职场女性量身定作的成功学,它们需要和以往写给男人看的职场小说有很大的区别。从前的职场小说,大多是商战题材,走精英化的路线,整个的一本职场小说读下来,仿佛研究了一场厚黑学。但是女人们显然并不想去研究厚黑学,也不希望自己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所以这本书一问世,那个没有身份背景,没有名牌大学的学历,并不去争名夺利,只知道辛苦打拼的杜拉拉的形象立刻得到了很多和她有同样经历的职场女性的青睐。而另一方面,本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它很实在地教授了很多职场里的法则、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这也是和以往的职场小说主要以权谋为主有很大的不同的。因此,也有很多读者把杜拉拉奉若神明,把杜拉拉教授的知识当成职场圣经来读。
但是,一个真正在外企职场里的老鸟,其实会很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小说,要作为职场的《九阴真经》来读,那真是问题太多了。首先,虽然本书一再强调此书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所描写的,但是可能很多人都忘记了,杜拉拉给我们所讲的故事只是一个办公室里的罗生门的故事的一部分罢了,即便是同一件事发生了,你去采访一个HR、一个员工和一个经理,他们都会有完全不同的版本,而每个人的描述,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只是基于他自己所认定的心理事实的基础之上。那么依据这个基础所得出的结论和对策,是不是最好的,最后判定的也是他自己。我曾经认识一个主编,那是相当的无能,但是多年来都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他们的杂志多年来一直在赔钱,但是他们的集团老总好像也无所谓,从来不打算撤换他。有一次我和我同样做生意的哥哥谈起此事来。我哥立即教育我说,你不在那个位置,所以根本不会懂得上层的人在想什么。也许集团的老总根本不需要他赚钱,集团里的这个杂志,本来就是用来赔钱(洗钱,避税)的。这件事也一直教育我,在职场里,不要把什么都想当然,太过自以为是。所以你看,其实身在底层的杜拉拉并不一定真的知道一个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在想什么。杜拉拉在这本书里,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超级玛丽、无敌小强式的员工,领导任性不负责跑掉了,老板是个无能的甩手掌柜,下属不是心机太重就是傻丫头一个,要么就是又笨又倔的男人,连情敌都是一个人品极差的美女。只有她杜拉拉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勇挑重担,从来没有做过一次错误的决定,从来没有采取过一次错误的策略,一路过关打怪,一直打到最终 BOSS,终于取得了胜利。即便是这样,她也没有野心,只是忠心耿耿地为了工作,所以办公室里最帅的杰出青年也爱她,并为她放弃了自己在五百强的大好前途。但是,这可能吗?一个真的职场老鸟会告诉你,有时候你做错的事,远远要比你做对的事会教给你更多。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本书备受推崇的那些关于职场的经验,其实也很是值得推敲的。也许很多不了解五百强企业的读者并不知道,做五百强企业的 HR,虽然有难度,但是相对来讲,因为企业发展历史长,企业文化已经形成,所以他们的规则是很完善的,杜拉拉之所以能够讲出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来,那是因为在这样的职场里,是有规则可循的。但是这些规则,如果你用在一个非五百强企业,比如一个小的外资企业,一个民营企业或者事业单位,那基本上是完全没有用的,因为中国的企业就像中国本身一样有自己的中国特色,规则之下还有潜规则,五百强企业里有涨薪制度,有惩罚制度、年假制度等制度,但是在中国的企业里呢,当然也会有,但是实施起来就是另外一码事了。所以,如果你想把杜拉拉的指点当成你的职场圣经,你首先得到五百强企业去才行。因为这些,只在那里才好用。
好吧,现在你进入到五百强企业了,那么我要告诉你这本书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作为一个HR,杜拉拉并没有完全说真话。虽然她竭力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朴实无华、毫无野心、默默打拼的职场女性,但是,她的故事并没有真正地深刻触及HR这个职位的实质。事实上,即便是五百强的HR,也和这个职场上的任何一个HR一样是个良心活。他们本身并不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不为公司创造真正的价值,却拥有着帮助老板管理员工的权力,因此,一个HR的良心是什么样的立场,也就很重要了。而这,却恰恰是杜拉拉这本书彻底回避的,她最引以为傲的是装修案之类的大案,即便是有些小心计,也是无伤大雅,不会让读者怀疑什么。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你发现你的医疗保险被偷偷地克扣了好几个月,这是HR帮助老板干的,你怀孕了,公司不能辞你,却派你去扫厕所,这也是HR帮助老板干的。我曾经经历过单位解体的赔偿金问题,同事当时就请过一个五百强公司的HR来给我们讲解如何做斗争,他当然也就给我们讲解了HR是如何可以不违反任何法规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这些都是HR干的,他们并不是只负责装修。
我们当然不能说杜拉拉是撒谎的,也不能说,HR都不是好人,但是至少,人是复杂的,人,除了是工作的机器,还要是个人,是会有良心的纠结和矛盾的。从这一点来说,杜拉拉并没有讲出所有事实的真相,而那被隐没的部分,才是职场最有趣的部分,才是真正的职场生存法则,作为不是HR的我,很想知道我该怎么保护我自己,而立场当一个HR的姑娘们,就像好会计都会做假账一样,那才是真正的本事。从这一点来说,阅读一本职场小说,就可以指导你的职场之路,是一种可笑的想法。因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故事自说自话,而你的故事也和别人的不同。真正的职场智慧,还是要从生活中学得,而不是靠书本上观摩。
(水木丁,图书编辑,现居北京。)
中城会
中城联盟和郑州有着不解之缘,东道主老胡如此总结:“十年前,成立联盟的构想在郑州得到强化,2002年在郑州提出中城投资的构想,2004年中城联盟第一个‘联盟新城’在郑州奠基。”2009年10月23~25日,“中城联盟董事长中秋家宴暨董事长战略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本次会议上,联盟进行了“中城联盟资格审查委员会换届选举”,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了新一届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云南俊发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任期两年;并通过了四项联盟决议;而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作为新入盟成员在会上正式签署入盟协议。
与往常一样,东道主建业自觉承担起中原文化使者的责任,为到访的董事长们准备了丰富而意蕴深厚的“中原文化”之旅。10月23日晚开封的《东京梦华》演出、24日的少林寺之游以及当晚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都为造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精神大餐”之外,建业还于25日在圣安德鲁斯球场举办了高尔夫球赛,并组织部分董事长于当天下午赴郑州航海体育场现场观看建业足球主场比赛,一览中原球迷热情,分享建业足球事业的荣耀与感动。
王石、冯仑、老胡、任志强……地产思想者的聚会必会伴生一席思想的盛宴。有关地产企业的基业长青之道、有关宏观经济走势的预判、有关企业实践的阶段性反思、有关社会转型期的理解与思考……大佬们为中原之行留下的是一道活色生香的思想“汇”。
钟伟:在未来五到八年,全国大中城市商品房的均价在现有基础之上翻一番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依据最近经济数据研究的结果,可以做出如下结论:
第一,美国经济今年复苏,全球经济明年基本复苏。金融危机已过去,中国在今后的两三年时间内,外部环境更加宽松。
第二,中国经济增长的超预期动力已经结束。以环比指标来看,6月份中国经济的环比动力达到预期,明年经济增长过9%没有悬念。2010年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都将非常接近于近30年的平均水平,而在股票与房地产市场上都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退潮。
第三,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争议,这些争议包括: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明年会不会有严重的通货膨胀,银行业会不会有严重的不良资产,信贷供应是不是充分,等等。我对所有的这些怀疑全部持否定态度。
第四,个人对明年房地产形势的判断是:今年年底仍有惯性,到明年第二季度结束、明年第三季度开始价格同比、环比都在停滞不前的水平,甚至略有下降。今年是过去12年来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最好的一年,明年很难比今年更好。今年全年商品房销售价格过猛,但是从土地购置、房地产投资、新开工来看仍然不足,库存仍然相对温和,所以还是购入项目、购入股权、购入土地的一个较好的时机。
就房地产而言,从中期角度看,我们预估有三个因素决定了未来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的销售价格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这三个因素,第一个是货币化,第二个是城市化,第三个是人口。
由于货币化、城市化及人口因素,在未来五到八年,全国大中城市商品房的均价在现有基础之上翻一番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未来五到八年中国人均收入将增至3000美金,达到相对富裕国家的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当中资产价格的上升是最为显著的。
王石:不要过多地关注政策,要关注技术。
万科现在基本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走。房地产业有一种思维,很多时候都喜欢强调对政策的判断:政策是紧缩还是宽松,紧缩我们怎么做,宽松我们怎么做。几年前我有一个说法,我们不要关心政策,要把从关心政策转到关心技术层面。不关心政策不是说我们完全不考虑政策、不考虑宏观走势,而是,不要完全跟着政策走。就万科而言,我们有一个大的判断,无论紧缩还是宽松,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不会停下来,城市化不会停下来。无论政策怎么走,万科都得有自己的节奏,要考虑如何在技术上过关,如何在产品上过关,这是更长久之计。
万科现在要从规模型转成效益型,从增长型变成质量型。现在有许多企业都有一个想法,超过万科,但我们现在的心态可以说非常非常地平静。排行第几只是一个结果,而从长久之计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才是我们要强调的。
万科明年基本上要全部实现精装修。建筑科学院做的评估认为,我们精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只是业主自己装修产生建筑垃圾的7%。这个差别非常大。我们的住宅产业化产品从2007年开始投放市场,在上海是5万平方米,2008年是20万平方米,今年原来计划是60万平方米,现在看来要超过80万平方米。
现在全球变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超过科学家的预期。万科之所以强调住宅产业化、绿色节能建筑,不是从全人类的角度考虑,完全从利己、从万科将来生存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个人认为未来政府必然会在住宅建设方面、绿色节能方面采取严格的限定、规定。如果等政府严格限定、规定的时候万科再动手是来不及的,船大不好掉头。
所以,我认为,对市场而言,甄别一个优秀企业,宏观层面政策起到把关作用;微观层面,核心竞争力则起到重要的把关作用。就是企业如何,最终还是要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也只有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冯仑:房企应远离“自杀式”增长模式
过去十年、二十年所有A股上市以住宅建设为主流的公司的商业模式,最大的问题都是自杀式增长。或者像最近一个研究人员所专门提出的那样,叫做“大的悖论”,就是规模越大离死亡越近。所谓自杀式增长,就是在持续增长的过程中,营业额增长,规模增长,利润增长,开工面积增长,同时负债增长,存货也增长,每股净现金流减少,最后一句话最要命。这种增长,就相当于你捆上炸药去见真主,离真主越近你离死亡也越近,所以叫做自杀式增长。这种东西在市场繁荣的时间表现不出来。关于这种现象,清华大学一位教授关于地产公司模式的研究值得参考。
他认为,这种风险来自我们的开发模式,与美国开发商相比,我们的模式有三大不同。
第一,美国房地产公司的土地是朝前储备,而我们是朝后储备。所谓朝前储备就是期货式储备,而我们是存货式储备。不要说地王,一般土地用不了半年就要百分之百付款,付款以后变成存货,三年以后结算利润,这是开发较快的情况下。这样就导致买地时是现金转化为存货,所以报表上净资产收益率一定是负的。
第二,美国的住宅产业化程度、社会化分工、整体的精细化要比我们好很多。
第三,美国的住宅公司还提供一些多样化的服务来增加收入,用多样化的财务安排缓解、降低财务成本。我们财务安排非常简单,这样一来也降低了我们的回报率。
这三个方面的差异,使我们都必须考虑增长和安全的矛盾,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矛盾。有质量的增长哪怕每年10%,也比没有质量的50%对未来更重要。
任志强:“天价”地源自土地供应负增长
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土地供应的负增长对市场的供应量是有影响的。钟伟在报告里认为市场有12个月的库存量是合适的,我也认为12~14个月或者16个月的库存量是合适的。如果没有一年多的库存量,就是说房子还没有盖就卖完了,那就会出现恐慌了。
目前的情况是土地供应负增长,此外,总体开发量也出现负增长。这样就导致明年一季度以前供不应求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那么有可能,在二季度之后,也就是三季度开始才能缓解市场上供应量不足的情况。
土地供应负增长、天价地是目前市场的两大特征。导致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供应比例严重不足。据统计,35个大中城市中,有29个城市今年前三季度只完成了土地年度供应计划的50%,有些城市只完成了30%,比如上海、南京。按照这种局面,下半年可能会出现土地的集中供应,否则的话地方政府都完不成年度土地计划任务。而如果这么多城市完不成土地供应任务的话,明年市场上所有的矛盾都一定会指向地方政府。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土地费用在房价中所占比重的报告,提交两会后,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论。我们的报告认为土地费用加税占房价的比重要超过50%。算起来,今年的天价土地中土地费占的比重要更高。
今年二季度,有37%的土地拍卖是超过100%溢价的,三季度则有57%的土地拍卖超过100%的溢价,土地供应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大。下半年可能是机会,机会是什么呢?也就是减少天价土地,增加合理价位土地的机会。
胡葆森: 市场加速发展中的生存之道
参考过去十年的经验,我认为今后十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应该会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水平之后,中国的城市化还会加速。
2004年“8·31大限“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格局调整实际上已经开始,预计这次调整将会持续八到十年时间。调整的结果即是:每一个城市的前十大开发商将会占据这座城市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去年建业上市以后,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逐渐发现投资人对好公司的评价标准非常一致、集中,那就是:持续盈利、稳定增长。对地产行业,众所周知,持续盈利是容易做到的,但是稳定增长则不然。即使是在2004、2005这样市场大好的年份,全国5万家地产企业里能够实现业绩稳定增长的也寥寥无几。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大量的土地储备和项目的准备。万科每年同时运作100个以上的项目。其次,企业的多项目操控能力。
因为这两个前提不容易实现,所以我们看到,好公司其实并不多,全国充其量也就是一二十家。在没有条件达到这个标准之前,我认为想清楚自己的战略定位非常重要。不管是专注于一种产品,一个区域,还是专注于一种商业模式,我想这样一个战略层面的问题必须尽快想清楚。今后十年,凡是能够存活下来的开发商不外乎这两种,一种是以万科为代表大而强的企业。另外一种就是专注于某一个产品,专注于某一个区域,或者是专注于某一种商业模式的专注型地产商。
描摹王石这位建业老友注定比较困难,你首先要跨越环绕在他身上的“话语海洋”:十数本个人著作、数以万记的媒体报道,百度“王石”,我们甚至能得到580万篇网页。这一“话语之海”,起初宁静蔚蓝,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企业领袖”。近年来,“话语之海”波澜渐起,中国民间舆论特有的怀疑姿态和“阴谋论”视角也不再给他豁免的优待。好在,王石与郑州及建业源远流长的情缘和亲密往来使我们得以拂去浮嚣的观点,从他的行为方式出发,给出自己的画像。
郑州之于王石是生命中的重要一站,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而之后,王石与河南最重要的联系之一,就是老胡。如王石在《道路与梦想》中所说,与老胡的结识没有什么戏剧性,但即刻感觉气味相投,在行业上互相交流,并交成为至交好朋友。结识十数年,二人的友谊历经时光沉淀而更加醇厚。2008年6月6日,建业地产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作为独立董事的王石也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要知道,当时他正处于“捐款门”的风口浪尖,还在之前的某次登山活动中腿部受伤,走路仍不方便,可谓顶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力。而老胡女儿大喜之日,王石更是送出了自己攀登珠峰时在喜马拉雅山上拾取的纪念石。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实际上,人文情怀是王石和老胡共同的特质之一。王石的著述中随处可见西方经典文学名著的印记,而他个人也多次透露,自己最喜欢法国作家斯汤达的《红与黑》,有着“于连那种不甘于平庸,以个人之力奋斗拼搏的野心”。长期以来,借由建业,每次到河南来王石总会在公务之外挤出时间,遍访中原人文名胜,开封、少林寺、龙门石窟甚至是名气不太出众的朱仙镇都留下他的足迹。看起来,他总是对每一处新地方都保持着永远的新鲜感。
改革开放以来,风起云涌的经济勃兴大潮中往来商业豪杰甚多,而王石最使人瞩目的成就之一就是在市场经济起步之初,拒绝利益诱惑、坚持职业化底线,带领公司建立了透明完备的管理体制和职业经理人团队。“对人永远尊重、追求公平回报、牢记社会责任”,如今,这些企业理念经由这位“超级男声”不遗余力的布道而广为人知,正是这缕清风,曾激起了舆论对阳光规范的商业力量的信服和憧憬。早在创业之初,年轻的王石就曾放出“一箱钱岂能满足我”的豪言,在大气而极具理想主义的理念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他“知大者”的战略眼光和远大理想。这种胸怀放诸企业实践,则是万科此起彼伏并总是独步行业的创新:住宅产业化、节能建筑……因着与中城联盟这一组织的特殊缘分,郑州这座城市有幸总能见证万科最新的思考。
1999年4月,在建业主办的“1999郑州中国房地产精英峰会”上,“地产三剑客”强化了建立“联盟”的构想。当年12月2日,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协作网络(中城联盟前身)正式宣告成立,王石当仁不让地坐上首任轮值主席交椅。在联盟平台上,王石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在上海发起一场“以中国的住宅产业为载体的文化创新运动”,名为“新住宅运动”。 作为该运动的理论成果,《“新住宅论坛”上海宣言》是以这样的语言结尾:“新住宅运动将实现一个伟大而平凡的梦想:美丽而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城市,广大市民能享用的舒适的社区、网络化的居住,以及自由和尊严的生活。”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王石以及中城联盟成员们的理想主义和浓郁的文化色彩。理想中的“新住宅运动”,将推动一场住宅开发实践的创新活动,既包括居住理论的革新,也包括住宅观念的刷新,更包括住宅建筑的创新。十年弹指一挥间,尤其在历经2005年至2007年中国地产行业的“野蛮增长”后,“新住宅运动”声渐不闻音渐消,“居住改变中国”式的青春激扬不再,中国房地产业似乎迈入更为沉稳且偏重现实利益的中年。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扯起“新住宅运动”的大旗也许本不过是一时冲动或者违心的追随,而王石的理想主义之火却从未停止燃烧。
2009年10月22日,依然是在郑州,建业做东的“2009中城联盟董事长战略研讨会”上,王石透露了万科的理想之果。“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这样的梦想正在万科逐步实现,自2007年起投放市场,今年万科的住宅产业化产品已达到80万平方米。此外,万科的精装房率达到85%。秉承“新住宅运动”的精神,经过持续发力,万科已经在住宅产业化、节能建筑、环保产品方面取得了行业内不可撼动的领先地位。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日渐重视,万科在节能和绿色建筑方面的优势将会进一步显现。
以长时段和更具大局观的视角制定战略、注重核心竞争力、重视产品,这些对于建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业界,超过万科是许多地产企业保持雄心的兴奋剂,这似乎并没有给王石太大压力。他认为排名第几只是结果,企业可以通过兼并、合并来实现规模的快速增长,但论长久之计,技术过关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2009年,地产市场迎来“小阳春”,万科并没有借此加速扩张,反而开始反思近年来因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质量下降问题。为此,他致力于使万科从规模型转成效益型,从增长型变成质量型。
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之外,和王石接触过的建业人总能感觉到他别样的人格魅力。
某些时候,为了强调观点的正确性,他的表述会显得比较严肃、生硬。对于这一点,他自认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率性到‘不适合’做大企业首脑的程度。”当年黑川纪章为郑东新区做完初步的整体规划后,郑州市政府曾邀请诸多规划专家和地产界人士共同论证设计方案,王石经建业邀请与会。针对规划中“水域靓城”这样一个概念,王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认为在郑州这样一个缺水的北方城市里建造大范围水域并不现实。虽然他从降水量、蒸发量等专业角度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证,但他直截了当的表述风格还是令恪守“中庸之道”的郑州人大吃一惊。
冯仑很欣赏王石,几乎是崇拜了,他曾经说过,最伟大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相信这方面王石曾给过他许多启发。一些生活细节可以看出王石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王石一起吃饭就会发现,他吃东西不挑剔,但对每种食物都是浅尝而不会多吃。近年来,王石坚持戒酒。今年5月,王石随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互访活动来到郑州,郑州市政府设宴欢迎,我们亲见,虽有企业家朋友的玩笑“施压”,又有政府领导的主动碰杯,但王石却坚持如故。
王石喜欢他的《道路与梦想》开篇第一节,标题五个字:“野性的精神”。他从来不安分,但老胡和别人说起自己心目中的这位老友,第一个词却总是“善良”。
相信善良二字,更能够解读他做事的本心和立意,也可以拂却那些经不起时间证实的揣测。
(宋晓鸣及董事会办公室赵丽茗对此文亦有奉献,特此感谢。)
伴随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拿地成本日益见高,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大幅降低,科学管理成本成为房地产企业效益管理的重要手段。
管好成本就必须做前期成本测算,可现实是我们老是“测”不准,不是测高就是估低,测算部门自身更是有苦说不出,抱怨公司要求太高,测算本身就是难事,又没任何可参考的指标,怎么“测”?虽然项目做了很多,但在新项目实施中成本管控依旧感觉无章可循,缺乏参考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本数据库”的建设无疑正承载着这一使命。
定义成本数据库
所谓成本数据库,就是企业通过搜集和积累项目开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数据,经过处理后、总结形成各类成本指标,以及利用这些信息为企业运营决策及新项目的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以达到成本最低和市场最大化的原则。它主要包括项目规划指标、产品规划指标、项目成本构成、成本科目单方造价以及各科目下具体的测算模型、经济技术指标。其中测算模型与经济技术指标是成本数据库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如果将成本管理过程划分为前期成本测算、过程中成本控制和后期成本结算核算三大阶段,那么成本数据库就位于后期成本结算核算阶段,通过项目竣工结算和成本核算的数据的沉淀,其他同类项目的数据补充,以及融入同行的项目成本数据综合后,就形成了完整的成本数据库。成本测算、成本核算和成本数据库三者之间形成循环的闭环关系,成本数据库为下一个项目成本测算提供经验和关键参考,而下一个项目的最终成本结算核算又为成本数据库充实新的实践数据。
成本数据库是个非常规范和完善的数据系统,建立成本数据库对企业项目管控有何价值?其实,拿地时合理的成本测算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进行项目决策;开发过程中,多维度的对比,快速发现成本中存在的问题;项目结算后,沉淀历史项目成本数据,从而建立标准的企业成本库。
构建企业成本数据库
企业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成本建立成本数据库?具体而言,需要经过建体系、沉淀数据、合理应用和对比分析四个环节。
成本数据库体系主要包括建立指标模板和建立成本测算模型两大部分。
建立指标模板是指对整个项目从宏观的项目规划指标和产品规划指标分析以及从微观的与成本相关的经济技术指标多项目对比分析,提炼出相应的产品标准指标模板。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一般会将项目成本划分为建安和非建安两大类。建安部分按产品维度进行测算,而对非建安部分,按项目维度进行测算。
成本数据是数据库的最原始、最真实、最有价值的素材源泉。数据库沉淀的来源主要为三类:自有开发项目的成本数据库;同行其他企业的项目成本数据库;基于以上两者的积累和总结,建立企业的标准成本指标库。
在新项目成本测算时,快速从“企业标准成本库”和其他测算方案引入技术经济指标,而后根据新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产品或科目的基础数据替换与调整,快速有效测算出新项目的成本。
在过程具体应用中,成本数据库为成本控制提供快速查询和参考比较价值。有了系统的成本数据库,地产商就可以按项目维度、产品维度和科目维度进行快速查询比对,判断现有成本状况,寻求措施整改。
新项目成本数据与历史成本数据的横向纵向对比往往能更丰富、更真实了解新项目的成本情况以及产品成本变化的趋势。比如在项目成本对比中,对比新老项目的单方造价与总价的差额和比率,就可以判断出新项目在单方造价对成本的节约和成本利用上的优劣。而产品建安成本对比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系数、单价和总结的综合对比,许多产品的技术经济问题都会做到心中有数。
(郝强,明源地产研究院高级咨询顾问,本刊特约撰稿人。)
成本管理弱化是集团长期以来的痼疾。对此,在精兵简政的大背景下,集团下决心在原来集团财务中心审算部的基础上,组建成本管理中心,希望以此来推动集团全员、全程目标成本管理的实现,提升集团的成本管理水平。在此,我从定位、目标、计划、近期工作重点与难点及措施等几个方面来对新形势下集团的成本管理工作作一简单介绍。
定位
与原来的造价、审算部门相比较,成本管理中心的定位将从“成本控制”转变为“成本控制、成本预警和成本决策”,这意味着集团的成本管理工作将从原来的“事后算账、过程控制”的旧模式转变为“战略规划、目标控制”的模式,集团将以开放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集团的成本管理问题,而项目成本管理的重心则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逐渐前置。除此之外,成本管理中心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集团精细化管理的推动者,即从目标成本核算和控制入手,通过成本标准的细化,促进集团业务工作标准的细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标
考虑到集团的管理现状,站在集团战略的高度,成本管理中心希望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健全集团的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目标成本责任体系及动态成本监管体系,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和完善集团的成本信息数据库体系,并使得集团的成本管理达到国内同行业一流企业的水平。
计划
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善集团的动态成本监管体系。即通过加强成本检查、加重违规惩处及建立超目标成本的一票否决机制,来强化集团各业务部门在开发过程中制度、流程、权责及标准的执行力,力求做到令行禁止,减少甚至杜绝项目开发过程中成本管控方面违规现象的发生。
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从合约规划入手,修订和完善集团的科学的目标成本责任体系;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与其他业务中心协作,以产品系列化、标准化为导向,建立健全集团的项目目标成本测算体系,包括制度、流程、权责、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集团已开发项目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分类建立项目成本信息数据库。
近期工作重点与难点
近期集团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暂时实现控得住”,即基于集团确定的度、流程、权责和目标前提下,通过采取限期开展对变更、签证中遗留问题的限期清理、对新出现的违规现象加大惩处力度,定期进行成本检查等措施,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力求做到令行禁止和超目标成本的一票否决。
近期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测得准”。目标成本的刚性与权威依赖于其在前期测算过程中能否做到客观、精细和准确。对此,有赖于我们在两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基于产品系列化和标准化之上的成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二是各层级各业务部门在项目前期决策阶段的卓有成效的协同工作。
(郭小迷,建业集团助理总裁,成本管理中心总经理。)
金融危机之后,好莱坞大牌明星也有损失。金融危机之前,好莱坞顶级明星的片酬从票房收入中提成,最高可提20%,而且只要票房有一美元的收入,明星便要按合同提取20美分,即便制片商最后赔了数百万美元。金融危机之后不一样了,演员的谈判能力小了许多。哈里森·福特这样的明星也做出了让步。演员还是可以分成,但必须等到制片厂和出资人收回成本才能分。
反过来说,好莱坞对金融危机起因也有间接的责任,好莱坞的影片有大功于华尔街。《华尔街》(Wall Street)便是一部弘扬华尔街主旋律的大片。影片由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导演,男主角由米歇尔·道格拉斯扮演。故事主角是戈登·格科(Gordon Gekko),其原型是伊万·伯斯基(Ivan Boesky),一个靠内幕交易发财的大盗。但道格拉斯却把这个大盗演得英姿勃发,气宇轩昂,像位盖世英雄。道格拉斯凭此影片夺得当年的奥斯卡奖。《华尔街》的一句台词“贪婪就是好”(Greed is good)也成了深入人心的名言,几代有志青年为之倾倒。
好莱坞可以把反面角色演成让人心仪的正面形象。除了《华尔街》,《教父》也是这样一部影片。明明是黑帮,但却是侠肝义胆,铁血忠魂,轻松杀人。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也有这个问题。武松、李逵都是轻松杀人——杀仇人和恶人,但更多的是滥杀无辜。
《华尔街》是1987年的影片。导演斯通觉得,与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相比,80年代华尔街拿的钱就很多了。他原以为这种趋势80年代会逆转,但却没有,反倒愈演愈烈,一直到2008年危机全面爆发。
与《华尔街》相比,影片《名利大戏场》(The Bonfire of Vanity)对华尔街人物的刻画更为深刻。《名利大戏场》是根据汤姆·沃尔夫(Tom Wolfe)的同名小说改编。小说是部经典,电影也很好看。影片由汤姆·汉克斯(Tom Hanks)、梅拉尼·格里菲思(Melanie Grifith)分别扮演男女主角。女主角是一个狂野女人,将华尔街英豪玩于股掌之中。一个来自美国南方相对“落后”地区的“村姑”单枪匹马杀入纽约曼哈顿,凭借自己的容貌、青春和心计,成功寄生于华尔街的寄生虫身上。华尔街的大老爷们反倒像是受害人。“小蜜”成为“二奶”已属不易,“二奶”转正为夫人那就是革命到头了。而《名利大戏场》中金融家的“二奶”转正之后兼职做“小蜜”,继续聚财,继续蝶飞蜂狂。从某种意义上说,影片中的男女关系也折射了资本市场。情场与赌场一样:人欲横流。美国资本市场的权钱交易和钱色交易似乎是在我们之上:游龙戏凤,游凤戏龙。是啊,要从初级阶段过渡到成熟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名利大戏场》有一个问题:男主角谢尔曼没有《华尔街》里的格科神气活现,但却是一个令人比较同情的角色。如果是严肃的文学作品,其主角都是作者所同情的似非而是的角色。《名利大戏场》也是这样。主角谢尔曼是一家大券商的交易员,作者比较鄙视谢尔曼所从事的工作,但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恶人,甚至可以说对他有不少同情。还有,《名利大戏场》是纽约市的全景故事,谢尔曼是主要一景但仍然只是其中的一景。《名利大戏场》的主角碰巧在华尔街工作。电影始终没有正面介绍华尔街内部的阶级斗争,至少是没有介绍老大的阴谋活动。谢尔曼是下面执行政策的普通工作人员。《名利大戏场》是一部批判的影片,但对华尔街并没有杀伤力。
美国关于律师的小说和电影很多,要比讲券商的多得多。艺术离不开矛盾,离不开思想斗争,离不开灵魂的挣扎。总有疑问。文字有这个传统:忧虑和悲哀。而金融业中数字远比文字要多。数字一多,思想自然就少了。数字与文字都很神奇,都是人类的伟大创造。但数字与文字不同,数字是用来破译自然的,而文字则是用来破译人类社会和人本身。
华尔街的工作目的比较单一,只认定一个方向,就是追逐最大利润。保尔森这些人不仅嘴上不承认错误,而且心里也不会承认错误。如果他们心里有太多的思想斗争,那么根本就坐不上第一把交椅。当然,也不能说布兰克菲恩这样的人就完全没有思想斗争,但他们的思想斗争与常人的思想斗争不同,他们所遵循的规则与常人的规则不同。常人是小坏小恶,而华尔街的人则是大坏大恶。老大没有思想斗争,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也很少有思想斗争,有思想斗争就来不了华尔街,至少是不能在华尔街久留。大概这也是华尔街的电影故事难拍的原因之一。
律师中的作者比较多。实事求是地说,文字工作者比较容易产生思想斗争,而律师是文字工作者。华尔街也有人写书反戈一击的,其代表作是《黑天鹅》(Black Swan)和《最后的大亨》(The Last Tycoon)。但其作品很难搬上银幕。这些作品是纪实性的,主要讲的是市场和经济,很少往深处讲人,即便是讲到阶级斗争,也很少触及人的灵魂深处。
不过,以好莱坞电影工作人员的聪明才智,华尔街的题材再难,他们应该能够拍好这个题材的经典影片,而且能够拍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屠杀的题材难拍不难拍?难拍!而且其难度应该不亚于拍华尔街金融大盗的难度。但好莱坞的艺术家知难而上。好莱坞拍摄了很多反纳粹影片,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德国纳粹的残暴行为。
《华尔街》和《名利大戏场》说的都是华尔街白人的故事。《华尔街》中的男主角格科是犹太人,其原型伯斯基是犹太人,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道格拉斯也是犹太人。《名利大戏场》中的主角麦克伊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犹太人仍然是华尔街从业人员中的主力军。全球化之后,印度人挤进这个圈子的不少。花旗集团的第一把手潘迪就是一位。中国人也有杀入华尔街的,但还没有枭雄一级的人物。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还是有不小差别的。人在曹营心在汉——中国人有这个特点,走到哪里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很多人不愿“潜伏”,急于回国建功立业,在华尔街开花结果的尚少。
电影的影响太大了,电视剧出现之前更是如此。斯大林认为电影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很长一段时间内,前苏联公布的每一部影片都要经过斯大林本人亲自看过同意后才能公映。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歌颂斯大林的电影居然拍得很好。朱元璋的画师因为没有将画上的皇帝比真人画得更漂亮而被皇上斩首。电影形象应当比画像的难度要大,但《列宁在1918》和《列宁在10月》中斯大林的形象都很正面。斯大林召见过扮演斯大林的演员,直接问他:“你打算怎么扮演斯大林?”很刁钻的一个问题。演员答:“按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去演。”多么富于智慧的回答。“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上意,也可以是民意。”好莱坞是否也可以按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来演金融好汉的故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媒体的影响,人们对华尔街的印象也很差——有可能是历史上的最低点。好莱坞应该把金融老大的正面形象改变过来,把颠倒的历史再重新再颠倒过来。
(朱伟一,社科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2009年10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播出了唐德刚先生病逝的消息,算是证实了之前的传闻。唐先生晚年,和大陆的沟通不算多,而他的研究建树,又基本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我算是在大陆与晚年唐德刚有过交往的人之一,觉得有义务记录下一些片断,便于为研究唐德刚先生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我与唐先生交往的始终,都是围绕着《张学良口述历史》,该书于2007年7月出版,署名张学良口述,唐德刚撰写,我是策划。然而说老实话,这是一部本来没有的书,整个运作过程也整整历经5年。
2002年6月,我就职于春风文艺出版社,在每期必看的《环球时报》上读到一篇对唐德刚的专访《我帮张学良写回忆录》,意识到唐德刚手中应该存有当年的采访录音,尽管其实际内容仅仅是当年计划的一小部分,但是其历史价值仍然十分珍贵,值得考虑成书出版。
不久,经朋友介绍,联系上了唐先生。表明意图后大约隔了一天,唐太太来电话说,你的出版思路,德刚同意了。但是他说,当年采访时,还有一位在台湾的郭冠英也参与了,现在要拿出来出版,也要征求一下郭冠英的意见,所以你还要等等消息。
不久,郭冠英表示无异议,仰慕中的录音带邮寄到了沈阳,邮包里还附了一些唐德刚先生与张学良交往的照片、信件等相关资料。
11盘录音带,有的录满了,有的只录有一半,听上去,多数都是在餐桌上进行的,每一段谈话,都是随兴而发,有时说了几分钟,又跳到另一个话题上去了,彼此全无联系,但越是这样,其实内容也就越丰富,尤其张学良的口音,一口地道的东北话,有时候讲出来的地方土话,唐德刚也听不懂。有的段落似乎在座的人还不少,于是有的时候就听得很郁闷,因为大家都在说话,听不清楚张学良在说什么。
这时对这本书的编辑思路也基本形成了,书名确定为《张学良口述历史》,全书内容严格依照录音内容,在保持张学良口述的风格基础上,略微处理字通句顺,原则上不改动一个字。但对于是否在书中保留唐德刚的对话,拿不定主意,既要保持口述原貌又要有阅读感的流畅,实在是需要拿捏一番。
录音带记录得很顺利,我依旧没有想好到底是否在书中保留唐德刚的对话,唐先生授权我全权处理文体。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本书的出版,是源自张学良本人亲历材料的最高终结。再过100年,可能依旧是后世学者要遵循的史料,处理得不好,就会大打折扣,对不起张学良,也对不起唐先生,更对不起读者。
然而噩耗在这时突然传来,唐太太来电说,德刚给你写的序言就要写好了,是写在电脑里的,但是他不小心碰到了一个键子,全都没有了。听完了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考虑到他们的年纪可能对电脑不是很熟悉,就抱一线希望地说,是不是请人帮忙看看可否有办法恢复过来。唐太太说,办法都想过了,就是没有了。我打电话过来,就是要告诉你,恐怕要等一段时间了,现在德刚很懊丧。
放下电话,有点哭笑不得。眼看一切顺利,书却出版不了了,就是为这么一个原因。缺少了这篇序言,这本书只能算有一半,但是写作的人都知道,一篇得意的文章突然丢了,没有几个月,是恢复不过来气息重新提笔的。
这时录音带全都整理完毕,统计一下,大约10万字,内容很丰富,有一些是首次披露的,很珍贵。
既然不知道唐先生何时会再有兴致重写序言,我也索性不着急,把这些资料沉淀一下也好。想不到的是,这一放就是4年。
2004年春天,我离开了沈阳,先到苏州,再到北京,工作方向始终在发行岗位,指标扛在身上,再无余力操作这本书的进程。然而无论走到哪,这10万字的打印稿和电子版的U盘,始终都放在行李箱里,这是我的一份心愿,也是对人家的一份承诺。
这一年在北京,偶然结识了做民营出版的尚红科先生,他经营的汉唐阳光公司出版过《帝国政界往事》、《花间一壶酒》等传说中的好书,作为同龄人,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社会经历让我们一见如故。
一次闲谈,我提到了唐先生的这个选题,老尚两眼立即大放异彩,当时就说:“这个选题我要了。”
就这么句话,几年放不下的心思又萌动起来,把纸张已经泛黄的稿件再摆到桌前时,当初的困惑忽然明朗起来,作为唐德刚的最新作品,很可能也是最后一部专著,全书保持张学良的独立口述,字里行间其实已经体现出了唐德刚的智慧,他的那些提问语言,完全不必再呈现其中了。
时隔数年,唐太太还是很快听出了我的声音,我很尴尬地向她解释这几年由于工作变动耽搁了进展,但是书稿一直带在身上。唐太太并没有怪罪,仔细询问具体出版安排后,说还要询问德刚的意见。
又经过几次沟通,开始签订合同。过了几天,唐太太说,合同签好了,但是德刚的意思,还应该征询一下郭冠英的意见,过去征询过,但那是几年前的事情,现在旧事重提,还是要询问一下好。另外,德刚跟台湾的远流也有协议,德刚全部作品的出版都是由远流授权,所以也要征求王荣文的意见。
好消息很快来临,郭冠英和王荣文都没有意见,唐先生也开始动笔写新的序言了。
文稿的整理并不辛苦,但是很细碎,时常间断的、跳跃的谈话,要一点点依据时间顺序拼接,还要不时地重新组织张的语言,还要把编辑过程做得了无痕迹,有时候一个字词,就要拿捏半天。好在我是东北人,也算是学历史出身,对这段历史脉络并不陌生,也幸亏我是东北人,对张学良的满口土话都听得清楚明白,有些语言,不是东北人确实不知道其真实含义的,现在回头想,也说不上来具体是哪一句,但是又似乎充满在字里行间。
接受采访时的张学良,应该有90岁,说话中气十足,若不听其内容,仅听他讲话,和东北那些聚在树下打扑克、下棋的老爷子没有两样,或者干脆就是被一群人围着天天在那吹牛的。
唐先生的序言,没有传来像上次那样的噩耗,顺利快递过来了。打开邮包,见到的是一篇洋洋万字的序言,以86岁的年纪,就是一个个敲出来这些字,也是件不容易的体力活,难怪老先生的作品,华人世界争相阅读,也难怪有些学者著作等身,但是心比谁都虚。
再细看文字,居然有了惊天发现,原来唐德刚在序言里披露,当年去台湾为张学良作口述历史,后来突然中断确实是受到外力的干扰。新获自由后张学良初到美国,唐德刚又再次牵线哥伦比亚大学与张学良合作自传。但意外出在张学良到美国是住在了一位贝夫人家里,那些天张学良与贝夫人出双入对,消息传到台北,赵四飞赴美国,将张学良带回台北。用唐德刚的原话说:“男客人已年高九十,而女主人也七十大几,还有什么男女大防之可‘防’呢?”然而赵四已经把罪名加到了唐德刚的头上,等到唐德刚再到台北要见张学良,有人传话给他说,赵四对你深恶痛绝。
有谁能想到?有谁怎么能想到?《张学良口述历史》本应该是一部恢宏传世的巨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突然截断成为现在这可怜的11盘录音带,成了这样一部充斥残缺记忆的口述史?而即使这样,这样一部残缺的口述史,也已经极大满足了很多人的渴望。
老尚有着鹰一样的眼睛,他说公司的一位编辑发现张学良有句话说得好: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老尚说这句话我要放到腰封上。温暖的南风吹到东北时,坐在工作间里,桌上放着老尚邮寄来的样书,腰封上面,很醒目的就是这句话。如果晚年张学良没有悟出那句虚名误人深,他一定不会知道他的事情只到36岁的。
图书上市后,受到的欢迎自在意料当中。大约过了一年,远流的编辑游奇惠联系我说,这部书远流现在想出版,希望提供电子版。今年听说这本书在台湾也出来了。
围绕这部口述史,与唐先生的交往、全书的出版过程,基本如上。
(朱洪海,国内知名出版人,特约撰稿人。)
托起中原梦想
10月31日,建业足球喜获2009年中超季军,并荣获2010年亚冠联赛资格。11月1日,建业足球健儿载誉归来,在中原大地刮起一阵红色旋风。11月2日,省会所有重要平面媒体均将建业足球作为头版头条予以大幅报道。11月4日,“建业足球与中原崛起”老胡媒体见面会召开,随后,新一轮关于建业的深度报道见诸省会各媒体。由营销服务管理中心品牌管理部制作的建业足球文化巡回图片展“托起中原梦想”用图片记录这一历史性事件,精彩的画面、独特的设计,让人不由得驻足观看。
财富高端聚会 分享思想盛宴
在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2009中部企业领袖年会之——‘财富高端会客厅’”上,2025澳门原材料16886董事局主席胡葆森以“思想者”的睿智,与参会嘉宾分享自己“面对危机时企业应当坚持‘四个不变与四个改变’”、“本土化企业如何与国际化接轨”、“冬天的粮食来自于春夏秋季的积累”等“过冬”心得,并首次表示建业将在明年派出1-2艘“巡洋舰”进入全国高投入、高回报城市,加快建业增长步伐。
荣耀·嘉奖
2009年11月23日晚,郑州市委、市政府为河南建业足球队召开庆功酒会,祝贺建业将士在2009年中超联赛中取得季军的好成绩,并首次获得代表中国参加亚洲足球俱乐部冠军联赛的资格。庆功宴上,郑州市政府宣布给予建业足球俱乐部2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奥里萨德贝、内托、宋泰林这3名外籍球员还成为郑州市“荣誉市民“。
伴随着这场庆功宴,2009年的中超季军和亚冠资格将永久铭刻历史记忆中,建业队重新集结,走向新一赛季的征程。
还愿之行,老胡开讲西亚斯学院
11月6日下午,应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房地产专业学生的强烈请求,老胡于百忙之中,在该院肯尼迪报告厅发表精彩演讲,纵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几个问题”,并与同学们充分沟通。演讲中,老胡主动要求大家不要过多鼓掌,把自己当作一位普通的教授,这种平易温和的态度使同学们倍受鼓舞。
携手·共赢
2009年11月26日,凯德商用河南省项目发布会在中州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此次发布会上,凯德商用共推出4个购物中心。其中,位于建业置地广场的嘉茂购物广场拟于2010年三季度开业。集团执行副总裁孙延隆代表建业与凯德商用签署会员服务合作协议,结为商业伙伴。
挥杆·中部企业家高尔夫精英赛
由联盟新城联合省文联、省工商联和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举办的联盟新城高端定制活动之“联盟新城·总部港杯”中部企业家高尔夫精英赛11月7日,在圣安德鲁斯高尔夫俱乐部拉开帷幕。比赛吸引了近百位喜爱高尔夫运动的中部企业家参赛。比赛结束后播放的联盟新城·总部港三维宣传片,引起企业家们浓厚兴趣,认为将“生态/科技/艺术”与商务完美融合的写字楼确属中部首创,必将引领中部企业最新商务模式。
《建业》小“粉丝”
集团营销服务管理中心总经理李莉的儿子虽不足一岁,看起《建业》来却一点也不含糊。一直以来,集团员工及家人的支持和拥戴都是《建业》努力进行办刊探索和工作提升的最大动力。
如果将这次全球金融资本主义巨大危机看作是一次“心理学上的海啸”,你对此有何评价?如果将泡沫无法维系和经济深度衰退看作是一种信心缺失导致的崩溃,你又有什么感受?你是否觉得,这在主观主义和唯心论的尺度上走得过分远了点,不论他们是借助流行的金融行为的工具,还是重整老套的凯恩斯学说旗鼓?
事实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罗夫和著名金融学家希勒合著的《动物精神》就是“衰退信心论”的典范之作。坦率地说,阿克罗夫曾经是我最崇拜的人物,他的智力超群(他开创的“不对称信息”理论非常有价值),他也是凯恩斯主义阵营中最值得尊敬的大牌,但是我不得不屏住呼吸来适度攻击偶像之作。
“动物精神”是凯恩斯《通论》里面一个含糊不清但又异常重要的概念。凯恩斯在《通论》里面阐述“需求不足”的时候,让“动物精神”变成一个心理放大器,促使资本家对未来采取更加悲观的态度,从而因果沿袭、环环再生,所以只有靠政府支出来弥补“需求不足”,政府支出将会产生“乘数效应”,打断“动物精神”的悲观化,导致经济重新攀越至过去的景气高峰。不过,凯恩斯的《通论》在日后传播中,无论是汉森、希克斯还是萨缪尔森,都删掉了语焉不详、古怪精灵的“动物精神”,重新用简约的古典模型包装了凯恩斯思想。而阿克罗夫和希勒则重新将“动物精神”发掘出来,借助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对其做了更为详尽的阐述和发微。
例如,阿克罗夫认为,动物精神包括信心、公平、腐败、货币幻觉和故事等5个方面的内容。所谓信心,凯恩斯自己解释得已经比较清楚,其核心是人们要对未来有一个较好的预期,从而选择一个比较适当的支出和储蓄结构,而不是因为过度悲观而拼命储蓄。中国总理温家宝也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中国政府之所以在全球金融危机之际,依然设定GDP8%的增长目标并不惜一切代价实现之,就是因为“8%是大海航行中的一个罗盘,激发人们的信念”。
我认为阿克罗夫或者凯恩斯的“信心”理论非常糟糕之处在于,他们都将信心看作是一种本源性的力量,而不是导出性的因素。例如,这种谬论最普遍的场所就是股评市场,几乎每次股市的下跌都有所谓专家站出来说“这是非理性的,要对后市有信心,股市必然向好”,而其实股市下跌的直接原因就是增量资金无法推动股指上升(可见凯恩斯经济学是一种没有“稀缺”概念的学说),而基本原因就是上市公司的盈利无法支撑股价。但是,这些最朴素的判断总是要让位于“信心说”——一种“人有多大胆,泡沫有多大产”的荒谬学说。
阿克罗夫说,“信心波动是不合理的,商业周期好的时候,大家对商业伙伴都有信心,都扩大投资,都相信成功,而商业周期差的时候,则反之,导致越来越差,资产越来越低”。他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其实这恰恰是合理的。之所以存在经济的过分衰退或者资产价格的过度下跌,就是因为过去彼此太信任了,突然发现其实并不值得信任,从而彼此之间创造出恐惧(你过去创造了错误,凭什么要信任你?),就产生了对彼此资产状态更严厉的惩罚,而只有超跌的部分带来的安全感才能挽回信心!这也是索罗斯“反射性理论”的基本命题。这其实可以衍生出一个重要的原则:如果政府过度推动了商业景气,那么政府就要接受商业过度衰退的惩罚,因为政府导致彼此之间创造出来的恐惧更多,从而超跌挽回信心的部分也要越多。实际上不存在那种政府刺激了商业景气,同时在恐惧出现的时候,也要大手笔拯救,尽量降低恐惧,从而将经济维持在不恰当的高位的情况?存在这种凯恩斯幻想的原因?依然是凯恩斯主义者没有“稀缺观念”。但是我们经常在房地产市场看到这种怪论,即政府用不负责任的信贷政策刺激了房价,然后又打出“维稳”的口号,一旦房价下跌又开始刺激,那么按照这种逻辑,房价应当是绝对上涨的(因为进比退多),但是各国经济史都证明了最终房价下跌的程度要远远超过政府的想象。
阿克罗夫提到了动物精神里面的“公平”,但我不认为他真正了解公平最重要的内容,他所谈及的公平主要是欺诈交易(例如次级抵押贷款等衍生品存在的欺诈、安然骗局以及储贷协会危机的垃圾债券骗局)、工资谈判中的势力不均衡……总之,这都需要政府出面来化解,但是他了解政府所创造的不公平吗?比如中国为了拯救经济下滑实施的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导致严重的“国进民退”,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机制就是货币过度宽松下(通胀预期下)的信贷分配的歧视,大型国有企业由于拥有更多的政府资源和抵押能力,从而在信贷序列中获得优胜地位,而民营企业(除了房地产等少数跟政府财政有极大裙带关系的行业)大多依靠自身的现金流积累,而在货币泛滥之际,廉价资本和信贷可获得性的歧视是并存的。国有垄断企业支付极低的融资成本来获得资金,而民营企业却无法缓解资金饥渴,同时由于货币宽松刺激各类资产泡沫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飙升,使得靠现金流积累的民营企业辛苦积累的“资金实际贬值”,无法完成新的投资扩张和高价收购,导致民间部门的“萎靡化生存”以及就业数字的难看(朱镕基时代的适度通缩其实是有利于民企的,而朱不得不收拾国企的溃败问题)。难道这种行为是“公平”?
也许,阿克罗夫是了解的,他在“货币幻觉”的论述中强调了民间存在一种“货币幻觉”现象,例如民众在和雇主谈劳动合同薪资的时候,不会考虑到通胀(很少工资合同指数化),这是因为老百姓假定央行是负责任的。而无论美国、德国还是中国,都是靠保罗·沃尔克领导下的美联储、德国银行坚硬的货币信仰和朱镕基时代对通胀的警惕等这些声誉换来的,不是老百姓“永远单纯”或者怕麻烦。阿克罗夫对拉美高通胀时代的“指数化工资”闭口不提,难道他遗忘了这段野蛮的历史?难道他遗忘了货币当局可以在“一时欺骗一些人,一时欺骗所有人,但是绝对不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的格言?如果说一些货币刺激能够对经济产生正向微调的先决条件就是民众对货币当局和币值的信任,但如果货币当局真的以为自己充满魔力,将这一时的正向刺激不断扩大化,则犯下“合成推理谬误”(所有人都坐着,你站着,可以看清楚球场,但不能推导出“当所有人都站着,你站起来,还能看清楚”),那么等待货币当局的则是持久难堪的局面,甚至货币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央行都纷纷强调在合适的时机要实施“退出战略”(尽管也许是口号),以保存央行最起码的尊严不至于被滥用。
说到底,阿克罗夫跟凯恩斯都将政府视为市场的“父亲”,阿克罗夫得意洋洋地表示:“政府在经济中所起作用的观点十分类似于各类育儿指南书给我们的告诫。一方面,它们警告我们不要太独裁。孩子会表面上服从,但当他们到了青少年时,就会反叛。另一方面,这些书告诉我们不要太娇惯孩子。娇惯孩子就无法教会他们自我约束。指南书告诉我们,恰当的育儿方式要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父母的恰当角色是,设定限制,这样孩子就不会过度放纵他们的动物精神。”但是,恕我直言,我所看到的大部分有心灵缺陷的孩子并不是因为自己太娇纵,而是父母太变态,父母用自己的方式其实强化和放大了孩子过去的心灵缺陷,那种以开明的状态,精妙调控孩子情绪,从而实现“动物性精神利益最大化”的父母实在稀少,以至于父母标准太过神话,有“苛求”之嫌。而比比皆是那种自己根本不知网络为何物就将孩子送进“残酷的网瘾治疗班”的父母,比比皆是那种自己没有继续学习精神但却要求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的父母。我不知道在中国连尊重孩子都很少见的“父亲”能如何精妙调节和成功塑造孩子的动物性精神?
我注意到阿克罗夫和希勒都对心理学着迷,但心理疾病的诊断却是世界上最糊涂和不靠谱的诊断。用最不成熟的医学种类来为凯恩斯动物精神“招魂”的科学性令人怀疑,阿克罗夫大师,您如何判断动物精神的调节标准?难道就像中国的一周超40小时即成瘾的网瘾(IAD)标准,如果远古渔猎民走进现代中国城市,说我们都有坐凳瘾、室内瘾、灯光瘾、挣钱瘾,他会对我们进行如何诊断和调节?
真应了那句,偶像每出一次书,偶像的黄昏就更昏!
(唐学鹏,《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编辑。)
美中力量消长出现变化
奥巴马在科技馆与中国80后学生对话的时候,大大赞扬了上海一番,并把美中友谊的历史追溯到满清时代,这是克林顿和布什总统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本身立场左翼的奥巴马,已经不用意识形态的眼光看待中国,而是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在悠久王朝文化基础上完成现代化蜕变的强国,与地球另一端的年轻美国可以媲美,或者说相互辉映。
奥巴马在上海的表现,在北京立刻获得超规格的回报。习近平副主席亲自到机场迎接,胡锦涛主席两次设晚宴款待,高峰会电视转播,联合记者会畅所欲言,数千字的中美联合声明某种程度上成为“第四公报”,奥巴马希望得到的在书面和口头上全数得到。
奥巴马很清楚,过去数十年,美国历任总统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结果只是获得口头的快感。现在,奥巴马有意不再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以往,中国强调不挑战美国的全球战略,如果美国礼尚往来,表明美中力量消长出现变化。因此,奥巴马的访华毫无疑问获得了完美的成功,但具体检验成果的落实,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信息来源:美国《世界日报》
欧洲不再推崇美式资本主义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柏林墙倒塌20周年之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不满意。
BBC在全球进行的这项调查显示,在27个国家中,仅有11%的受访者认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运行良好。多数受访者认为,需要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进行监管和改革。1989年柏林墙倒塌,当时这似乎是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大获全胜的象征。20年后的今天,BBC的这项全球调查显示,人们对自由市场的信心在过去12个月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
27个国家的2.9万余人参加了调查。近1/4的受访者认为,自由市场存在致命缺陷。调查还显示,总体而言,受访者非常支持政府更公平地分配财富。如果说调查显示各国受访者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那么就是:几乎在世界各地,大多数人都希望政府更积极地监管商业。
去年秋天,法国总统对华尔街的崩溃反应迅速,他曾宣称:“认为市场万能,不应该受到任何规定的限制,不应该受到任何政治干预,这种想法是愚蠢的。”
信息来源:BBC
美国可谦虚地向中国学习五件事
1.要有雄心。 前中-美商会主席詹姆斯·麦格雷戈说:“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的一个重要经验是,要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全力推动整个国家向前走。中国人有五年规划,他们时刻牢记这些目标。”
2.重视教育。 经过几十年的投入,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覆盖偏远的农村地区,现在文盲比例已经不到10%(美国是14%)。
3.照顾老人。 在中国,养老成本大部分是家庭承担。对于数百万贫困的中国人而言,这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责任。一旦中国变得更富裕,需要对其养老系统进行较大的改革。然而,在美国,数百万家庭会考虑是否把年迈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去。
4.大量储蓄。美国需要学会一点节俭精神。因为充足的储蓄,包括政府和商业储蓄,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长期金融健康的指针。简而言之,储蓄是良好经济的种子。
5.放长眼光。 许多外国人在中国时都感觉到一种活力,这种活力不仅来自随处可见的一些热烈活动,也来自一种能驾驭大事的自信和眼光。中国政府积极地修建基础设施,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就业。
信息来源:美国《新闻周刊》
中国“不应为金融危机买单”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一年多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举措,其中就包括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目前,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说明,人民币汇率政策是恰当的、成功的。
在当前形势下,鼓噪人民币升值还可能危及世界经济复苏。虽然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已经过去,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势头仍然脆弱。人民币大幅升值可能打击中国出口,进而产生连锁反应,危及中国和世界经济复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10月说,一旦人民币急剧升值,中国出口势必受到打击,外汇储备也可能缩水,因此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时理当考虑中国切身利益,中国“不应为金融危机买单”。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因此,反思危机、调整结构、改革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才是当务之急。从这个角度讲,夸大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在转移焦点,不利于“后危机时代”重塑世界经济秩序,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
信息来源:英国《每日电讯报》
富国制造全世界50%的温室气体
联合国人口基金近期发布的《2009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估计,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79亿到104亿。世界人口速度增长最快是在1950年到2005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富裕国家人口增长了4亿,而发展中国家增加了35亿,增幅度高达200%。这种人口高速增长是科技发展、医疗条件以及食品安全改善的结果。报告中的一个关键发现是:家庭经济的发展和死亡率的下降,促进了人口出生率。尽管现在人口增长率已经放缓(2%左右),可是由于人口基数太大,世界人口依然在以每年7000万到7500万的速度增长。
2009年报告指出,占世界7%人口的富国制造了全世界50%的温室气体,而最贫穷的50%人口仅仅制造了7%的温室气体。这种现象不难理解,如果你每天赚钱不到2美元,你几乎很难留下“碳足迹”。
报告总结:“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现在人类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或缓解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人口是永远不能被忽略的问题,我们必须理智地对待,而不能情绪化。”
信息来源:《联合国人口基金》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菜根谭》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