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YE MAGAZINE
春节前,我早早回家过年。一次吃饭的机会,听家里父辈们说:我们村目前的灌渠竟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修起来的。此后的30年里,仅有简单的修修补补。
——自称“希望靠笔杆子吃饭的农民工”的辛海建,在题为《北方大旱——不能都怪老天爷》的博文中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有关方面忽略了农业灌溉系统的建设。老天不作美的同时,人为因素也是旱情恶化的重要原因。
我爱宝宝。
——当地时间2月2日访英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冒雪驱车赶赴剑桥大学,用诗一般的语言,发表一篇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受到剑桥学子热烈欢迎。有学生甚至打出“我爱宝宝”的中文标语。从“小平你好”到“我爱宝宝”,不同时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用他们的行动和人格魅力赢得了人民的由衷爱戴。但遗憾的是,这种榜样的力量好像并没有传递到太多的基层官员的心中。
心急吃不了好猪肉。
——在得知网易“养猪”一事后,其CEO丁磊如此回应媒体的质疑。丁磊坦言,网易养猪不是为了再赚多少钱,而是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去关注民生,关注食品安全,帮助和带动农民就业。希望这场“秀”能成为一颗火种,带动更多人的思考和参与,一起来改进整个产业链,改善食品安全问题。
一个月放贷1.6万亿,太多了!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表示我们需要谨慎地对待这次所谓大手笔拯救市场、保经济的财政政策。过度宽松的政策眼下看起来好像会对经济带来高增长,但是也会带来不良后果,货币发得多,货币纪律松弛,将来银行的不良资产就有可能上升。救市政策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财政问题。同时,4万亿的投资如果监管不到位,恐怕会导致严重的公共资产的流失。
中国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根本原因,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只有制造业才能更多地容纳这么多人就业。
——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柳传志,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访问时,评论中国制造业的前景。
我们的农民还没有富裕起来,就已经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吐干净了血,我们的中产阶级还没有诞生就已经被股份改造中的巨量“大小非”劫掠殆尽,如今我们到哪儿找内需?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熊剑在博客中这样写道。他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拉动内需,是因为在积累财富后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反而以疯狂搜刮普通大众并不多的社会财富继续换取虚高的发展。
这是我自20世纪60年代参与F1以来的最大危机。
——由于挥霍无度,造成F1再无法支撑目前的比赛。当被问及比起70年代的石油危机,目前局势如何时,国际汽车总会会长莫斯利如此回答。由于经常不善,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已经退出F1,为数700人的车队目前还在等待新买家的到来,而一些赞助商也已离开F1。世界一级方程式(F1)赛车正面临40年来最大危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进一步削减开支。
功利社会有合理的一面,但是不是很美呢?在西方,古希腊和古拉丁在大学教育里的地位还是很高,我们现在对古汉语倒没那么看重了。我觉得是我们的民族性格里,有一种急功近利的东西,叫“立竿见影”,学了就要用……可我们对文化经典不能用这个态度,要让经典慢慢散发出来,这必然很慢。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谈及时下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表示需要潜移默化、融入其中,才能使中国古代经典得以更好地传承。
我自己追求一种叫做深秋的状态,别人过夏天的时候,你不要追风,也不要赶热潮,心态要保持冷静。20℃对企业家来说是比较适合的温度。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老胡在北京参加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述自己和企业“过冬”的心态。每天抱着忧患意识,对市场的忧患,对企业发展的忧患;保持冷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对企业家来说是非常必须的。
(栏目主持——何佳颖)
建业上市之后,资本市场对建业提出新的评价指标——企业要拥有较高的人均利润、人均销售额、人均开发规模。面对市场动荡,面对行业竞争,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应对?哪里是我们行动的方向?
始终,建业致力于成为区域的领跑者。上市之后,建业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和进取,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内地房地产企业俱乐部中逐步领先。
2009年2月28日,在建业中牟农庄,建业学堂第一期——新起点培训班正式开学,董事长胡葆森莅临现场,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同参加了开学典礼。接着,有着“建业首席培训师”头衔的老胡开讲《企业战略和个人竞争力》,对首期学员的殷切期望之意不言自明。
学习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对城市化浪潮和社会的变迁,建业给自身的定位,不仅是“专业化领袖型区域品牌开发商”,而且身负“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的理想与使命,改善中原人居水平,引领未来理想生活的潮流。时代赋予了企业更多的创造力,建业人绝不甘于平庸,身为时代的“建设者”,社会责任和时代的使命成为激发自身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原始动力。
站在企业的角度。早在公司成立初期,老胡就提出要将建业办成学习型组织的期望。只有将企业打造成为学习型企业,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才能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学习型组织当然离不开如何“学习”,这就需要企业一方面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各种制度来保障组织能够持续学习。
随后,建业始终在贯彻这一理念——不论是每年大量培训费用的投入,还是相关制度的配合,建业一直在努力。
如今,拥有了自己的专用场馆,企业大学“建业学堂”第一期——新起点培训班正式开学,这不仅是企业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也是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建业学堂第一期——新起点培训班开学恰逢集团组织结构从两级管理架构调整为三级管理架构的当口,其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则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
在新的管控模式和组织架构下,通过在学堂的系统培训,将解决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发展瓶颈问题,使员工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更适应调整后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得到高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员工的轮岗培训将使全体员工通过在学堂中的学习,尽快掌握各项专业技能,能够更适应新的岗位需要。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从2009年开始,培训将成为员工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换句话而言,如果没有经过学堂中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晋升通道的大门就不会向其敞开。
建业学堂第一期——新起点培训班开学,这种“内在财富”的“造血”行为,在一定意义上,提升了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成为企业文化的另一种补充和诠释。如果企业只给员工一个使用知识的岗位,而不给其补充知识的机会,那么员工的忠诚度就会大大降低。为人才提供培训受教育的机会已经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筹码。
个人成长的机会
从2008年7月就开始筹备的建业学堂,倾注了公司的财力和公司管理层的心血。公司斥资500多万元人民币,分别投入到原建业足球学校校舍的修整、购买大型拓展培训设备,甚至包括学员们的训练服装、学习用具。后续公司还将继续投入费用聘请专业讲师。首期学员脱产带薪、食宿免费,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学习。这一系列学习计划和投入在国内并不多见。
通用电气公司第八任CEO杰克·韦尔奇的管理思想为建业管理层所推崇并运用到实践中。韦尔奇倡导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地域之间进行广泛的相互学习,汲取新思想,“你从越多的人中获取智慧,那么你得到的智慧就越多,水准被提升得越高”,是他对无边界学习行为的总结。在建业学堂,首批员工将在这里转变自己的传统思维,对“学习”行为重新体认和理解,进而实现个人的自我超越,终生获益。
在课程安排上,第一期培训强化企业文化的学习,使员工建立共同愿景与价值观;普及职业化行为与技巧,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对工作执行标准与技能进行系统学习,提升员工的高效执行力;掌握公司的业务制度与流程;培训结束后,将实现员工专业知识升级,专业素养提升。
能够使员工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企业即学习型企业,才能够在波谲云诡的市场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企业中,唯有个人不断提高,才能带动团队或组织的飞跃,最后实现预期的目标。
方法论,永远比方法重要。
罗生伟/开封建业大宏公司营销部
《向农民学生存的智慧》一文,经《建业》刊发,已在网上广为流传。当好多人都用一大堆专业的经济学理论,去多角度地分析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时,老胡却以一句“农民却不相信年年都会风调雨顺”淡然处之,视角转向了对深层次“规律”的再次关注。
“尊重规律、发现规律、利用规律、驾驭规律”,这是我读这篇文章最大的感受,也是我读老胡所有文章、听他所有演讲后的最大感受,还是对建业的发展历程及文化体系最大的感受。这些也是我加盟建业近5年来的最大收获。
方法论,永远比方法重要。
正是基于对气候及农作物特性规律的尊重,才有了“春播、秋种、夏收、冬藏”的真理。正是几千年来恪守这一真理,农民的日子才过得平稳、殷实。
“脚踏实地、本分守己、忍让示弱、勤俭致富”,这些美德,岂能只为农民所专美,而应是每个人都通晓的做人之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此为标准,由小至大逐一检阅,每个人、每个企业的起伏,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盛衰,概莫能外。
规律没有层次之别,却有类别之分。对不同领域规律驾驭能力越强,成就会越大。对农民来讲,这可能会体现为致富的快慢。对企业来讲,则会表现为盈利及增长速度的高低。
一方面,心态要复原,另一方面,标准却要拔升。正走在新长征路上的建业人,面临新的考验。或许,这可能是我们的二次创业。
耕田者亦晓耕心
赵亚卫/漯河中心城市公司财务部
读《向农民学生存的智慧》,细细品味老胡所总结的农民生存的智慧,不觉与大学毕业时恩师赠词“耕心”暗合。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的意境。当我们面对骤变的生存环境从而感到无所适从时,从农民耕作的生活中,总能汲取一些养分:静吾心,耕心田,慕耕德,在瞬间的直观感悟中获得万古长空般的永恒生存之道。
农民深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民深知“锄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来年才能长出好庄稼”。于是在每个节气时令,农民都积极地准备、应对。
农民坚持量入为出。“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农民追求日子平稳、殷实。为着日后的生活,精打细算,细心打理着生活。无论来年年景如何,都能做到“手有余粮,心不慌”,泰然处之。
在方寸心田之间,我们思索着,耕作着,应该收获什么呢?
思索如何将内心浮躁去除,回归内心平静的心态,沉静思考;
思索如何将内心专注务实,把握核心竞争的命脉,精雕细琢;
思索如何将内心素养提升,秉承专业精神的传统,修炼内功;
思索如何将内心勤勉保持,保持日日精进的常态,勤勉自持;
“左手坦诚做人,右手精心做事”,辞旧迎新之际,这句话是我对自己的期望。正所谓大道至简。“耕心”的智慧,正是“含雄奇于淡远之中”。对于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耕心”需要我们将心态复归平静,需要我们像农民细心耕作一样,像雕琢一块玉石一样,细心做好产品和服务;需要我们像农民始终如一守住自己的地一样,一如既往守住自己的道;需要我们像农民追求平稳殷实生活一样,遵循规律,稳健渐进。
农民的精神力量
杨锐/人力资源管理中心
农民这个词在目前中国流行词语体系中似乎是个非常消极的词汇,通常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卑微形象出现。但是,毋庸置疑,50年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是农民或有农民家庭背景的工人、商人。
听爷爷讲,曾祖父在城里面的卷烟纸作坊赚的钱基本上都用来买地,家里至今还有一张1948年的地契,黄色的纸张到今天仍然保存完好。从传统儒家的士、农、工、商的排位看来曾祖父的理想可能最终是成为地主、成为农民,让他的子女也成为优秀的农民——一个不靠别人靠自己双手生存的职业。
农民能在繁华中放弃浮躁,退尽外界的浮华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心中及现实的土地上撒下希望的种子,以辛勤耕耘换取来年的丰收。正如老胡所讲的农民无论年景如何都始终牢记着先人的遗训——量入为出、脚踏实地、本分守己、锄好自家的地。
经由一个契机,我发现自己体内还隐藏着农民的血液。这种血液里迸发出的激情让我抛弃曾有的自弃与彷徨想法,认真分析自己工作、学习的得失,回首工作几年来付出与收获的历程,用农民的思维和心态在冬天给自己制定来年秋收的目标,并让自己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
优秀就是“做的比说的好”
吴堃/郑东新区公司联盟新城销售部
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越发理性的客户、正日益被众多同行所跟风模仿的商业模式,面临种种情形,我们该如何应对?
大道至简。
正如老胡笔下的农民一样,生存的智慧用不着花哨的修饰,无论是风调雨顺,还是暴风骤雨,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才是硬道理。
不可忽视的是:市场高涨时期,尽管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产品和服务出现的疏忽也伴随业务扩展而有所增加。
以我所从事的销售工作为例,行业繁荣时期,销售往往更多重视的是“速成式学习”和“一锤子买卖”,而忽略了对产品属性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式的理解以及一点一滴维护客户的耐心。随着市场的变化,在愈加理性的客户面前,过多的噱头和空洞的承诺不仅对他们没有任何吸引力,相反还极有可能“吓跑”一批潜在客户。我们发现,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如何,后续工作能否不打折扣,开发商是否具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持续创新能力,诸如此类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客户心中价值天平的决定性砝码。而这些,哪一样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速成的。
针对上述情况,我想我们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在容易犯错的地方我们更细心,容易被模仿的地方我们的不可复制性更强。如此客户才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在建业,做的永远比说的好。”
智慧不能被粘贴复制,再聪明的脑子也需要手脚去提供素材。正如《德胜员工手册》中所说的:“我实在没有什么大本事,我只有认真做事的精神。”因此,漫漫冬日里,《向农民学生存的智慧》有一个重大启发,那就是:与其大谈滑雪的快捷,倒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方能走出一条通往春天的道路。
传家宝
胡永攀/信阳城市公司营销部
春节前一天回到老家,正好赶上我们村召开“年集①”,场面之宏大、商品之齐全让见惯了家乐福、沃尔玛的我也大吃一惊。从汽车站到我家不到900米的路程,公交车竟然走了36分钟。那家伙,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集会上,只见农民兄弟们提着大包小包来往穿梭忙碌不停,相互攀谈满面春风。我不由得想到,美国刮过来的金融风暴已经在中国的大中城市蔓延,我身边的朋友大都开源节流,聚会时候也三句话内必谈裁员和股票,一个个忧心忡忡,长吁短叹;更有人开始频繁投资彩票,幻想自己能够在这场全球性危机中一夜暴富。
想到此前读老胡的《向农民学生存的智慧》,我想,与眼前的农民相比,我们的生存信心和生存智慧是不是太单薄了?
回到家,跟父亲聊起来这个话题,父亲说:“农民能有什么信心?农民的日子今年也不好过,咱邻居家在广州打工的孩子,今年不都提前回来了吗?工厂都倒闭了。”
我说:“但是今年集会上的人怎么还是这么多?”
父亲说:“农民生来就是吃苦的,我活这么大岁数,有哪一年靠的是风调雨顺不劳而获啊?日子都是用双手扒拉出来的。人要生存,都要有真本事,你可能没注意,其实每一个农民家里都有传家宝。”
我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传家宝?什么传家宝?咱们家有吗?”
父亲笑了:“有啊,土地就是咱的头号传家宝。土地就是农民一家老小的生命线。人不能忘本,农民没有土地,就像是房子没有地基啊。”
我又问父亲:“咱们家还有别的传家宝吗?能拿走的?比如说明清陶瓷啊,汉代玉镯子啊什么的?”
父亲愣了一下,轻轻敲了敲我的头说:呵呵,没有。传家宝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些。这几条你如果能拿走、能做到,就很不容易了。你能吗?
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心里有点发虚,虽然在建业就已经接受了学农民生存智慧的熏陶,但我钱包里面那张信用卡却还在透支呢。我决定了,过完年就把钱还上,把卡注销。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乐——这种生活还是不要为好。
① 此处所说的“集”就是指“集会”,通俗地说法就是庙会。“集”,其实是在物质匮乏、信息闭塞的条件下,农村自发形成的百货市场,纯民间活动,定时定点举行。
我们究竟该向谁学习?
全忠/成全机构董事长
每到一年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习惯展望未来,总结过去。
民国政府时期,蒋公就有发布《新年文告》的习惯,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一九四九年新年文告》。文尾引用的孙中山先生的那句“最后成功归於最后努力者”的名言放在今天的形势下也不过时。
在房地产界,万通的冯仑先生每年元旦的宏文是值得期待的。2003年元旦冯仑发布的《学习万科好榜样》一文也曾传诵于大江南北,对万科的品牌提升功不可没,对地产企业的成长方向犹如常青指路。
2009年元旦,胡葆森先生的《向农民学生存的智慧》再次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与冯仑亦庄亦谐的智者风范不同的是,老胡一直以厚重而朴实的长者形象示人。文如其人,老胡提出的向农民学习生存的智慧,的确为所有的地产企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2008年冰火两重天的市场变化,让习惯了高歌猛进的地产商们第一次感受到了面对市场和客户的无力感。从哪里汲取力量和智慧,向谁去取经?
与在黄土地上生存了数千年的农民相比,任何一种职业和行业都是初生儿。尽管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在短期内所创造和积累的知识比任何一个阶段都要丰富和深刻,但知识和智慧相比,还有很大的区别。
做企业更是如此,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坐标系里看,常识和规律比创新和冒险更重要。常读老胡一文,可去除贪婪之念,可平抑浮躁之气。愿与业界同仁共勉之。
向老胡学生存的智慧
边杰/《中国企业家》编辑部主任
所谓文如其人。多次见到老胡,从论坛、采访到高尔夫球场,他看起来像一位憨厚的老大哥,质朴、稳重而谦和。这种气质,从《向农民学生存的智慧》一文里可以读出来,从建业度过这个经济寒冬里的各种所为可以看出来。
正如建业上市之后,我的同事黄秋丽采访时所描述的那样:“‘胡葆森才是建业地产上市最大的卖点’;如果没有他,在如此低迷的市况之下,建业地产恐怕很难成功上市。”大家知道,老胡看了20多年的《菜根谭》,他经常揣摩的那句话是,“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石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不张狂且包容,这让老胡和他的建业积善德,得良缘,能聚集到各种有能力、个性各异的朋友和资源圈,因而可以从容面对各种险恶的局面。
“脚踏实地,是农民与生俱来的品质;本分守己,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底气;忍让示弱,是农民得道多助的法宝;勤俭致富,是农民恒久持家的秘笈。”脚踏实地、本分守己、勤俭致富,这是老胡的生存智慧,也是建业的生存智慧。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回归纯真和质朴,回到原点,可能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能够战胜各种不确定性的法宝。也唯有如此,才能不躁动,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好地活下去。
知足方能安稳
王小明/《观点地产》杂志编辑
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之后,降价抛盘、卖地求生……不少房地产企业都在为了曾经的“年少轻狂”而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在此时,老胡潜心向下,提出向中国的农民学习“生存的智慧”,于我心有戚戚焉。
作为中国社会阶层中最为淳朴的一个群体,农民的智慧其实并不高深。他们承受的苦难太多,所以在苦难中磨砺出来的智慧也显得尤为质朴和沉重。而最为简单的一句,莫为“知足常乐”。
老胡说得好,农民从不会怨天尤人,农民也不会贪得无厌,他们相信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只有安分守己才能过得平稳而殷实。
然而,这似乎正是中国地产界所普遍缺失的一种精神。在对商业利益的追求中,中国地产界人往往容易犯下急功近利的毛病。不排除很多地产界人出身贫寒,曾经拥有过农民的朴素心态,但在中国地产界近几年狂飙突进的大潮感染下,他们已有的一些宝贵精神似乎在慢慢流失。
而现在,正是反思与回归的时候,在这样一个冬季之后,地产界应该向中国的农民致敬:他们同样在这个寒冬里经历了雪灾和地震,经历了干旱和危机,但是,农民朋友们依旧坚守着他们与生俱来的最质朴的精神:知足。
曾经的辉煌业绩,为中国的宅市场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中国地产开放商们的历史无疑是光荣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反思与回归中,中国地产界依然会成为一个光荣的行业。
“将自己的心态打回躁动前的原型”,这不仅是渡过漫长冬天最好的良方,也是中国地产界完成自我救赎的捷径。
即使没有冬天,也要有“过冬”意识
高二坡/《东方今报》财经部记者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十年黄金时期造就了一批蓬勃的民营企业,虽然企业个体有异,但经营环境实属“天时”。这些不足10岁的企业虽有拓展之力,面临金融危机却乏抗寒之能。于是,如何“过冬”成为企业界的普遍问题。
已经走过17个年头的建业,向来被视作河南地产企业的风向标。老胡自去年底即开始公开表示,向农民学习生存智慧,“将自己的心态打回躁动前的原型,这也许是度过漫长冬天最好的良方”。
《向农民学生存的智慧》读来有四点感喟:其一,学习的是生存智慧,而非发展智慧。惧者生存,老胡的妙论之一便是企业生存重于发展。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惜贷、市场遇冷,生存下来成为不少企业最大的愿景。学习生存智慧,解决最紧急的问题。
其二,学习农民的生活态度。农民面对困境的态度是“不相信年年都会风调雨顺,旱、涝、虫灾同样也是上天的赐予”。同时,顺境时亦泰然处之,“坚信一分耕耘方能换来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生活态度于我们面临的时艰,最为相宜。
其三,学习农民的生存手段,“脚踏实地”、“勤俭致富”。企业生存发展可贵的不是一日千里,而是日积跬步,以至千里,唯有脚踏实地,勤俭持家,方可致富通达。
其四,将农民这种生存智慧常规化、企业化。任正非将忧患意识植入华为,成就了华为的稳步发展。我们欣喜看到优秀的本地企业家也正在将过冬的生存智慧灌入企业文化中,即使没有冬天,也持有过冬意识,像农民那样,“春播、秋种、夏收、冬藏”,他们的日子也由此“过得平稳、殷实。”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政治变动最大、局势最乱的时期,政商两界人物,能够历劫不倒、全身而退的,而且还能保持声誉的,大约屈指可数。其难度,超过了五代时长乐老冯道。
张謇张季子当然是其中一位。他出身状元,是天下读书人的偶像,当过翰林,当过商部头等顾问官,入民国后,任过农工商总长,同时又成为“现代南通之父”——有传闻说,眉山将改名东坡,江油将改名李白,听上去都甚不靠谱,但如果把南通改名为“张謇市”,理由要充足得多。据地方史料记载,民国时南通人有一段时间打牌,“大王”不叫大王,直接叫“张謇”。
做学问 走仕途
当我们回头看那些乱世幸运儿时,很难分清楚,他们的幸运,有多少成分来自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与个人努力,又有多少是盲打误撞的时势造英雄。
比如张謇小时候,读书并不出色,喜欢逃学,被塾师骂成“一千个人,取九百九十九个,那个不取的就是你”!居然后来中了状元,而后来中状元,又是因为当初读书读不好——听着乱是不?要不咋说是乱世人杰呢。
张謇不是书香门第出身,他父亲种过田,当过小贩,所以才有“冒籍案”,他家好比是革命年代的“黑五类”,子女不能被推荐上大学。张謇和他的父亲张彭年,对于日后无法读书做官,是有心理准备的。张謇兄弟幼时,家里有什么耕作、建筑,他们都得参与,这是中国“技不压身”的传统智慧。所以张謇如孔子自称的那样“多能鄙事”,这一点,在乱世,很重要。
张謇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一岁时,有赏识他的官员邀请他“作幕”。这又是一重要选择,好比本科毕业,是先工作还是先考研。考虑到张家的家底,以及张謇并不特别出色的读书成绩,最好当然是两条腿走路,读个在职研究生。张謇的确是这样做的,他游幕的头两年在江宁发审局,事务轻闲,同时就读于钟山书院。
又过了两年,张謇在南京文化圈,渐渐有了些名声,他收到了淮军大将吴长庆的邀请。一方面,这对于一名二十三岁的秀才来说,堪称殊荣,但另一方面,时局正乱,入幕军中,肯定影响读书。是继续充电,还是先行就职?张謇很犹豫。吴长庆爱才,把他的薪水从每月十两提高到二十两,又答应在自己府第后筑茅庐五间,供张謇公余读书。张謇这才答允下来,毕竟科举是“一命二运三人情”的事,游幕的前程要实在得多,做得好,还能军功保举。
这一步,后来证明,也走对了。大家也许听说过后来翁同龢、潘祖荫疯狂摸索张謇的卷子,先后四次误选他人的故事,还有翁同龢不惜与殿试首席阅卷大臣张之万翻脸,也要把张謇捧成状元的豪举。(不知道的人请去看拙著《野史记》)为什么这帮朝廷大佬那么看得起这个南通小贩之子?一来他是吴长庆幕府中的红人,提拔他可以联络吴长庆及其旧部,从而制约淮军领袖李鸿章;二来,张謇到过朝鲜,对国际时势、军务民情,都有基于第一手资料的发言权。其时朝廷文武对峙,最受欢迎的当然就是既有文韬又怀武略的两栖人才。吴长庆去世后,李鸿章与清流出身的张之洞,都想延揽张謇入幕,其声望可想而知。
这时,张謇却选择了“南不拜张,北不投李”,回乡读书。他可能还是有一种读书正途出身的情结,而且,政治局势还不明朗,此时退步反而是向前,李、张幕府之门并不会因为他的拒绝而关闭,大可以学卧龙三顾,自高身价。即使入幕,以秀才身份,还是以进士身份,也大不相同。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说:“吾辈如处女,岂可不择媒妁,草草字人?”不肯轻出的意思很明显。
张謇回乡第二年就考中了“南元”,这是张之洞的故径,而且他的房师正是翁同龢。接下来的会试、殿试,顺理成章就该连连高中,可是造化弄人,他考了十八年才考中举人,以为否极泰来,一帆风顺,不想又拖了九年,才考上第六十名“贡士”。
张謇四十二岁考上贡士,翁同龢拼了老命要为他争个状元,大概也是补偿这个学生多年蹭蹬的意思。这个争来的状元太重要了,因为中国社会从来极端崇拜状元。之前张謇只是个“人才”,有了“状元”这个卖点,如虎添翼,终其一生,张謇都被叫做“张状元”、“殿撰公”,无人不敬三分,卖字卖画都有极大的品牌附加值。直到现在,我们说起此人,还称为“状元实业家”,只有他当得起这五个字,张之洞位极人臣,大兴洋务,到底只是个探花,提都很少有人提。
点了翰林的张謇,不喜欢当京官。当京官的好处,是人脉广泛,升转较快,也不太忙,坏处则是上官太多,不得扬眉吐气,而且,做不得什么实事。当然,戊戌之后,帝党失势,张謇在朝中没了靠山,这京官就更没甚滋味了。因此他自从1894年丁忧回乡后,就一直请长假,不肯再回京当那个清贵无用的翰林院修撰。
自儒入商 兴办实业
张謇丁忧期间,张之洞奏派三位在籍文官于本乡设立商务局,酌办实业。三人中,陆润庠与张謇都是状元,一时间“状元办厂”哄传天下。
如今看来,“状元办厂”真是个很好的噱头,是经典的营销案例。洋务派要向朝廷证明中国人自办实业有望,找两个状元来办厂是最佳方式,他们有人望,有官场关系,但又不具备“现管”的身份,便于腾挪斡旋,在“官”、“商”之间充当中介。即使办厂失败,状元们从事的又不是本业,不至于存在太大的风险。
对于张謇本人而言,办厂是条新路,又要从四民之首的“士”转型为四民之末的“商”,犹豫在所难免。不过他对世道的认知很清楚,他在自订年谱里说:书生总是被社会轻视,因为只会说空话,发脾气,而且看不起社会上一般人。言下之意,状元办厂有为知识分子正名的功效。此外,知识分子主张的强国之途,首要是教育。但教育需要经费,这笔钱从政府那里、从商人那里,都是要不出来的。张謇说,只有自己参与商务,才能从中提留教育所需费用。他提出的口号是“父教育而母实业”,这样,就为自己的自儒入商找到了终极目标。
办厂果然大获成功。南通的优势,在于原料、人力、土地都比经济中心地区便宜,而劣势在于本地资本不足,无法规模化经营。张謇对家乡的出产、规划,都烂熟于心,一趟趟地跑南京(官)、上海(商),虽然也有过徘徊四马路的路灯之下、上海滩卖字凑路费的困窘经历,到底状元的牌头、人脉,终于让南通的纱业雄起于东南。
终其一生,由清朝入民国,张謇当过的最大官职,不过是一年半的农工商总长,但他的身影似乎无所不在:东南互保,他是策划者之一;立宪运动,他是东南地区的主谋;袁世凯出山,是他专门去洹上催请的;清帝退位,是他起草的诏书;民国几届内阁,都将实业最高位虚席以待……风云激荡,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张謇却始终屹立不倒。
不妨与同时代人比较一下:同是状元,清朝收梢,刘春霖便只能当个隐退的遗老,靠卖字打秋风为生,陆润庠也办过实业,到底抵不住官场诱惑,难乎为继;同是“官商”,李鸿章冰山一倒,盛宣怀的个人事业也走到了尽头;同是总长级的“策士”,内阁星散,章士钊、杨度也不免流落海上,在老头子杜月笙门下讨生活……说穿了,他们都没有“根据地”,做的都是短线交易,张謇则不同,他守定了南通这个“模范县”,从实业到建筑,从教育到市政,无一不是亲自擘划,长远打算。用时行的话说,在那个变幻无定的时代,张謇算是找到了一片蓝海。
张謇的启发
故事就说到这里。到底如何度过危机时代?张謇的生平,给我们两层启发。
对个人的启发是:为同时代诸人所不能为、不敢为,方能把握先机,同时,鸡蛋要放在两个以上的篮子里,以便规避风险。像状元这个品牌,如何转化为现实中的政治与商业资源,张謇作出了完美的示范。跨界并不可怕,关键是跨界能否起到整合资源的作用——用张謇的话说,就是“言商仍向儒”;而经营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偶尔出露峥嵘,成固欣然(如东南互保),败亦不伤根本(如出任农工商总长),才能给自己一个腾挪的空间。
对时代的启发是:伦理的稳定比政治的稳定更重要。张謇能屹立不倒,因为他背后的南通一直在稳定地发展,南通为什么能在乱世稳定地发展?因为有张謇的面子做保护伞,政坛变更动荡,不影响张謇的地位。但这种动荡不能发展成动乱,张謇晚年,孙传芳劫掠东南,南通局势便已有所不稳,如果1928年(张謇已去世两年)那样的大革命袭来,南通也保不住一方“静土”。张謇不是保皇党,但是他反对推翻清朝;他不喜欢袁世凯,但他力挺袁世凯出来收拾辛亥残局,一切都是着眼于稳定。顾炎武曾说兴亡的亡,有“亡国”与“亡天下”之分,区别便在民众心性是否沦丧,据此再来理解张謇说的“父教育而母实业”,自有别样的滋味。
(杨早,文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经济学人》杂志2009年第一期的重头文章是论述今年的大局势,认为2008年是“系统性风险年”(the year of systemic risk),2009年则是“特定风险年”(the year of specific risk)。这边看到的最新数据也表明,目前的企业经营的确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风险。且看全球金融海啸的中心美国,虽然奥巴马已经上任,但是这位改写历史纪录的美国新CEO,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也未见有特别成效,可谓都在预料之中,因此,在可见之未来,美国的复苏仍然不能寄予太高期望。换言之,金融海啸余波未了,造成的后患,很可能是过往十几年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企业经营者前所未见的。大胆预测,时下,内地企业家认知范围内的应变策略,很可能完全无效。所以,先承认自己处于无知和无助的状态,或许更有利于我们逆境求生。只要挨得过这个寒冬,则你的企业自然能够变得更强健。
世界在滑向通缩。不仅能源、商品、农产品价格暴跌,需求下降也势必带来制造业、服务业价格的下降,产能过剩不可避免。从来没有如此多的货币当局比赛着向零利率区间冲刺,场面堪称悲壮。通缩的危害程度最终取决于工资和收入的收缩幅度。以多国政府、央行的反应速度和政治意愿,笔者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轻微和短暂的通缩,而不是1929年大萧条的翻版。但是所谓死罪可免,活罪难饶。零利率和数量扩张带来流动性的泛滥,也为全球新一轮资产泡沫埋下了隐患。不过各国政府病急只能下重药,先维护住目前的局面稳定总是放在第一位的。同样,企业要求生,就应该及时培养与时俱变的思维。
首先,要改变以往的狂飙突进思维,大风大浪之时要逞英雄。你我都知道,Google 是在网络经济泡沫爆破后才冒起的,苹果公司也是在行业低谷之后才推出iPod 。在所有人最惊恐之时可能是最佳进攻时机,但不要忘记——一家Google 背后有一万个失败个案垫背。所以,你没有足够把握的时候,最好按捺住自己的赌性,不要太超前你所处的时代,策略转向保守是适应实际的需要。
其次,要保存现金。越来越多的创投基金负责人写信给所有基金投资的企业,劝告这些企业要尽一切能力保存现金:“你要把手上每一分一毫当做你最后筹集到的资金。”也有人说:“现金比起老母亲更重要。”有过经济周期起伏经验的都会计算,假如生意继续不景气,手头现金可支撑多久。在不景气的年代,不妨重提一个最简单的观念:企业不是靠盈利生存而是靠可以运用的现金生存。很多时候,在现金都成问题的时候,别指望盈利太多。曾几何时,企业持太多现金是管理层不够进取的表现,不少对冲基金把这类企业视为狙击目标。但是至少在2009年,你的公司现金多,一定没有人抱怨,反而会引来无数艳羡目光!
其三,你一定要花最多的精力,专注供应链上每一环节。过去五年,企业快马加鞭拓展业务,各部门积聚不少赘肉,这是瘦身减肥良机。以前环境好,所有预算都偏松动,一层一层制造出大量浪费。
第四点,即使要裁员,也要保持团队完整性。事实上,以裁员去节流是太容易、太直接的反应,也是管理人员最没有建设性的一招。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经济寒冬,不是那么简单的商学院案例,需要更多深度的应变,单一招裁员不仅肤浅,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当然,如果公司冗员过多,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但较重要思考是为何出现冗员,是否企业的定位出现根本性问题。当所有人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力量,积聚起来冲去同一方向的力度可以很大,在如此严冬下求生,就是需要这种上下同心,共度时艰的理性的激情!
或者,我们可以看看麦当劳在中国,如何充分显现自己的过冬智慧的。首先,他们自2月4日起在全国餐厅推出降价幅度达32.6%的优惠套餐。在经过了春节消费的“牛市”后,麦当劳并没有因为某些数据而高估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倒是非常务实地选择了降价作为自己的市场策略,有此举动,还是相当高明的。这可是一个成熟的经过多次周期起伏的跨国公司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关键之举。分析比较,现在麦当劳的价格已经回到十年前了,这种降价的决心和自信,一般中国企业需要慢慢体会。其实,选择这样幅度降价的不仅仅只有麦当劳,肯德基和沃尔玛都是积极的参与者。这些国际零售巨头的出手,配合的正是各类大众消费品的降价周期。
一方面减价,一方面低位出手,麦当劳计划2009年在中国大陆增开175家新店,招聘超过1万名员工。在 2月4日之前的短短两个月中,麦当劳已新开餐厅53家,占全年计划的30%。这个做法很有意思。一方面是降价来维持乃至扩大市场,另外一方面忠实地执行巴菲特老前辈的名言,“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对于今天的中国政府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增加就业机会更加高兴,这是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争取官方奥援和民心的最好机会。每个萧条年代,都会有一些消费品的巨头诞生。可口可乐如此,麦当劳如此,现在轮到庞大的中国市场之中,中国人自己的公司在这方面应该能够有所作为。哪一家能够把握机会,能够为中国公众提供适合的服务、产品以及就业机会,它在未来就能有更好的回报。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外资企业在争取优惠方面很有手段,但是毕竟他们不会完全依赖政策,更多是靠自己和靠市场。在消费市场前景难料的今天,政策到底能救哪家?能救多少?所以麦当劳们更倾向于“自救”。相比之下,再看看很多国内企业,总是喋喋不休地呼吁救市、寄望政策,而且有了一个还得等下一个。而有些对于产业振兴计划的过分关注,其实耽误不少自己的事。是时候我们自己动手,给自己的2009年以及2010年一个清晰、理性和有弹性的规划了!
(陆新之,著名财经作家,出版人。)
孔子:说话与“生存的智慧”
《乡党篇·第十》是《论语》中最生动的一个章节。
一个人如果日常起居、言谈举止、交朋结友、为人处世、穿着打扮、吃饭饮酒,都如奉大事,庄重潇洒,了若指掌,深获妙趣,暗含智慧,那天下还有什么他做不到的呢?他的思想和言论还有什么不能流传千古的呢?
从这个意义上,孔子不仅非常入世,亦非常具有生存的智慧。关于如何说话、如何交流,孔子十分了得:
第一,处于不同的群体,如何去交流?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孔子的角色感非常强烈,特别明白在不同场合要符合别人对自己的期待。他在故乡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第二,面对不同的个体,是说还是不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可以对这个人说的话却不对他说,就会失掉朋友或者贤能的人;不可以对他说的话却对他说了,就是说了不该说的话。聪明的人,既不失掉朋友或者贤能的人,也不说不该说的话。真诚的人未必洞悉事物的真相,难以兼顾二者的人,就很难说具有生存的智慧。
第三,面对我们敬重的、看重的人,怎样交流并获得认同?孔子洞悉其中的奥妙并说得非常直接而犀利:“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没到说的时候就说,叫做急躁;到该说的时候不说,叫做隐瞒;不顾对方的表情就说,叫做睁眼瞎。老头儿说到最后,几乎要开骂了。本质上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的人通过其言谈举止被洞悉,此为一种对人的判断方法。但没有以上居心的人因为不注意方法,就是没有智慧的表现了。
曾国藩:人生智慧得来需要付诸努力
不论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是褒抑或是贬,说他是中国五千年人生智慧的集大成者,实不为过。
曾国藩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付诸努力,以积累学识和智慧,才能对人生的各种变局了然于心,控制心态,能屈能伸,可方可圆,游刃有余,进退自如,笑谈人生,最终或成事,或悠然生活。
多数人常因懒得用心去思虑未来、筹划大事而不屑于此,宁愿以心地单纯自居,最终容易一事无成。这种态度甚至变得理直气壮。对此,评论家批评道:这是一种害人的偏见。如果怀揣着一厢情愿的想法,不考虑大局、环境和具体的人和事,是很危险的一种做法。因为,“人生之事,大谋大成,小谋小成,无谋不成”。
谋略建立在学识之上。史载,曾国藩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教,不耻下问,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他还为自己编定了一个自修的课程:凡是读书的心得、人情的历练、自身的修养、诗文的创作,莫不分别记录下来,并始终坚持。历代高官中如此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
由此可以想见,曾国藩的人生谋略,所凭借的是何等深厚的功底。
(文字执笔:宋晓鸣)
墨家:算账的哲学
有别于儒家“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谋其功”,“‘功’‘利’乃墨家哲学之根本意思(冯友兰语)”。由是则尚俭节用,及兼爱非攻无非是墨学之“表”,财富和富庶则是墨家本意之“用”。我们必须能生活,方能有好的生活,墨家是诸子百家中少有的直面生存本身的实用派,重实际利益而轻繁文缛节,仿佛近于早期资本主义。
孔子乃无所为而为,墨子则有所为而为。早期墨家从组织架构和价值观看最接近如今的企业组织。它有旗帜鲜明的主张和组织文化,并辅之以纪律严明的管理结构,但一以贯之的指导精神却是精于厘清得失的会计准则。
人民大利乃墨家会计准则的出发点,从《节用上》可以看出,墨家认为,人民之富庶,即为国家百姓人民之大利。故凡对之无直接用处或对之有害者,皆当废弃。这就是墨家尚俭节用的由来。而奢华文饰,固然伤害到了人民大利,但却不是大害,最为“人民大利”增加额外成本的就是人民间的互相争斗。墨子主张非攻,孟子亦云:“善战者服上刑。”但墨子之非攻,因其非利 ;而孟子反对战争,则主要因为其不义。英国哲学家边沁以为道德和法律的目的,就在于求“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墨子亦然。
自功利主义出发,用最小代价排除一切多余成本而抵达富庶的彼岸,墨家的生存智慧和当世构建和谐社会、专注经济发展的思路可谓同出一源。墨家勤苦节用的主张,也最适宜拿来逾越时艰,但又难免陷入庄子所说“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的尴尬。正如冯友兰所评价:“此学说谓吾人应牺牲一切目前享受,以达将来甚远之目的,则诚为过于算账。”
老子:有力的“无为”
有关道家的智慧,汉代史学家司马谈曾做出如此评赞:“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推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这样的评价,简直就是一个极优秀的商业广告文案。
道学源头中,老学述应世之方法,庄学则超人事而上之,若以入世观谈论生存智慧,自然是老子提供的滋养更多。以“道可道,非常道”开篇的《道德经》容易使人产生老学玄虚的误解,其实不然。
老子以为宇宙间事物之变化,于其中可发现通则,凡通则皆可谓之“常”,“不知常,妄作,凶”。认识规律,遵守规律,正是老子给出的最重要生存智慧。老子倡导“无为而治”不是冷眼旁观毫不作为,而是说做事应当遵循自然客观的规律,顺势而为,而无需用力过甚。
“我的良好精神状态归功于阅读孔子,但主要是老子。”文豪托尔斯泰曾如是说。“福兮祸之所倚”,老子的哲学带有了浓厚的辩证法意味,一事物若发达至于极点,则必变而成为自己的反面,这一点对心态的调整无疑大有裨益。不绝望式的悲观,亦不狂欢式的喜悦,中国人那种特有的平和与达观,似乎都能溯源至此。
依中国社会的特性,任何哲学都难免被最终拿来指导处世接物。同自己的哲学观一脉相承,老子认为“知常曰明”之人,为人处世不能简单粗暴,穷凶极恶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如要使人如何,必先居于此如何之方面,也即“将欲弱之,必先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如此看来,老子似乎有些阴谋家的味道,其实,这只是更彰显了老子对人心世道的准确把握,他不过照实叙述自己的发现而已。
由是,虽老子主张抛弃心机和智巧,权谋家却视他为宗师,兵家又奉为宝训,皇帝更从中悟出治国安邦的方略。老子文化似乎是民族智慧中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便有收获。
胡雪岩:人情练达即财富
侯家驹先生论述中国经济史,说与欧洲小国不同,中国因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使得国家机器的政治势力尤为强大,工商阶层的力量难以与之抗衡,以致政治制度成为基础构筑,经济制度反而成为上层建筑。
从历史记载来看,春秋、战国及秦汉之际,即有陶朱公、子赣、白圭等富豪,绝大多数是靠铸造冶铁业、物流业、畜牧业等发家。不过,因汉武帝之后实行“盐铁专卖”,这些富豪经营路径基本消亡。此后一千多年,鲜见大商人,唯胡雪岩在商界、官场左右逢源,依靠王有龄、左宗棠,成了二品红顶戴商人,千古商人第一。
在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下,胡雪岩的发迹使得官商模式成为后世艳羡的经营韬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胡雪岩的人情文章做得是无人能敌。依据现代观点,他的情商极高,以己推人,对别人的欲望及心理变化有着精到的把握,这使他的公关无往而不利。在处理政商关系时,他也极端注重亲疏的分寸,远近的节奏,依靠人情之便的同时,也不忘察悟、体行商业规律。胡雪岩人生智慧已几近成为中国商界的常识——他是中国两千年商人的集大成者。
从中国的传统商业氛围来看,胡雪岩的路线是最具操作性、最具可复制性的一条道路。
然而,每一位先哲都须在辩证的两分法中升华,看待胡雪岩的智慧和成就必须加上历史背景的框架:官商型的企业终究是威权政治下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以及民主政治的发展,官商模式淡出是历史必然。
(文字执笔:白许晨)
《中国人的智慧》 :恪守天地之道
在林语堂的这本书中,他幽默而又不失真地用几个形容词描述出了中国人的性格形象 :圆熟、忍耐、含蓄、和平、知足、幽默、保守……生活在乱世之中的中国人总能用自己特有的处世之道继续生活。
在和平的岁月里,多数中国人用一种单纯而明显的态度决定了自己人生的真正目的。正如一首小诗中所描述的那样:“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它表现着人生“至善至德”的概念,既不是胸怀野心,也不是抛开一切,而是善于享受少儿有限的物质,并从中感受朴素的理想。
不可否认的是,先秦的百家争鸣给后世创造了浩渺的文化,而这些哲人的思想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今的国人。林语堂似乎更多地站在道家的角度来认识大千世界,他认为出世与洒脱更接近中国人的内心特质。在这些思想的杂糅相容,共同磨砺下,造就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也造就了中国人性格的复杂。他倡导的就是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
法家:权力所有者的生存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和封建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思想学术界,一个与传统“礼治”相对立的新思潮,应运而生,迅速成长、壮大,这就是法家与法治理论。秦统一中国,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把法家理论推上了辉煌的顶峰,法家在四大显学 (儒、道、墨、法)中一枝独秀,傲视天下,取得独尊地位。法家的法治理论被秦始皇奉为圭臬,一跃而成为秦王朝的正统思想。
法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主要在于“外儒内法”的统治哲学,不寄希望于通过教育将大众改造成新人,而是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律,配以君王的权术与威势,统治臣民。纵观中国历史,生活在权力顶峰的封建帝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几乎无一例外地宣扬儒教,而擅用法治。对待政治敌人以“术”谋之;对待臣民以“势”慑之,以达其御臣、牧民之目的。
古代中国人普遍不信任法律、律师和高度机械化的社会,因为他们的理想社会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法家是属于权力所有者的生存智慧。它明确赞同“法治”而反对“人治”。法家相信,如果坚守法制,哪怕是平庸普通的人也能成功地进行管理;但若抛开法制,才能超卓的人也必然会面临失败。法家通常较少理会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准则,往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嫌,但其管理技巧却比其他各家都要丰富。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现代。在日常的工作中,法家思想也是无处不在。规章、制度、条例为“法”;方法谋略、技术技巧为“术”;大局态势、领导威望、团队氛围为“势”,它所追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作用,实现组织目标。在组织机构的建立、职位的设置、人员的选拔、授权、监督、考查等方面,法家提供了中国古代管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极佳范例。历史上,法家代表人物大多有丰富的执政和管理经验。虽然这些人物所获毁誉各异,但法家理论却从未被遗忘过。即便在今天,我们也仍能从中不断寻求启示。
《菜根谭》:仁者的大智慧
2007年,我接到胡葆森董事长的一个任务,把他的放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一位负责人那儿的《菜根谭》取回。第二天拿到那本《菜根谭》时,我暗暗吃惊——这是一本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的书,纸页都泛了黄,很脆,可以感觉到时间在它身上留下的印迹,大小尺寸类似月刊从2005年开始做的号外《在路上》,薄薄的一小册,但是几乎每页都可以看到用钢笔画出的句子和旁边写下的短小精辟的读书笔记,经历了二十余载却依然整洁、没有残页、没有破损。主人的细心和爱惜不言而喻。
这些蕴含在短小句子中的大智慧既引用案例投射出人生的禅机,也映射着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 ;衰时罪孽,都是盛时造的”,企业在兴盛期应该有的忧患意识。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企业家用人的诀窍就是德,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是处顶峰和危机时的指南。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石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是在管理中以德服人。
而在“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这段警句中,则可以看到建业 “追求卓越 坚忍图成”的企业精神的本源和出处。
这本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谛;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一个被历史忘记的普通人,用他平淡的人生去感悟生活真谛,成就了这部为历史所不能忘却的奇书。《菜根谭》中充满了思辨,充满了经邦治国的谋略,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以仁取胜的大智慧。
(文字执笔:何佳颖)
“这一天值得在座的所有人牢记。”
本次组织架构调整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巩固了建业的经营成果。过去17年,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建业取得了一系列社会认可的业绩。本次调整巩固了我们过去17年的经营成果。第二,为建业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本次调整完成后,新的管控模式和人员配备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将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也许会增设新的中心城市公司,但集团总部与中心城市公司之间、中心城市公司与城市(项目)公司之间的管控方式,都将以此次调整为基础并不断优化。新组建的经营管理团队体现了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相结合的态势,所以,无论是管控模式的选择,还是团队人员的配备,此次调整都从各个方面为建业未来的发展做好了铺垫。第三,为管理团队的成长和交替做好准备。2012年建业成立20周年的时候,一批70后的管理者将会承担更大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调整在建业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特别希望在这次调整中走上管理岗位的员工,能够珍视这次机会,未来的三四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另外,从企业角度看,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企业大约有三十家,按市值计,建业排在约第二十位。我们在这个俱乐部里面还是一个初来者。我们今后几年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用三四年的时间,给资本市场交上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所以,这一天值得在座的全体人铭记。
“治大国如烹小鲜。公司越大进行调整时就越要慎重。”
本次调整的想法始于2008年9月,用4个多月进行筹备。老子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就是说治理大国如同在煎小鱼,翻得猛了鱼就会烂,翻得勤了鱼就会散。同样适用于企业,老子的话告诉我们,公司越大调整就越要慎重。2008年9月提出调整的设想后,董事会非常重视并为本次调整制定了几个原则:第一,调整要有利于集团战略的持续推进。此次调整是否成功,关键看新的调整方案、管控模式是不是有利于战略的持续推进。第二,调整要有利于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过去两年中,旧有的管控模式为保证每个项目的均好性发挥了突出作用,保证了集团顺利上市。但上市之后,资本市场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如人均销售额、人均利润、人均开发规模,等等。当用这些指标来衡量我们的经营业绩时,我们发现自己的效率相对较低。资本市场提出的新标准是本次变革的重要背景。第三,调整要有利于集团整体盈利能力的提高。在新的管控模式下,8个中心城市公司相当于8个利润中心,这样的模式有利于集团整体盈利能力的提高。
“我们用哪一种途径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呢?就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两件事——产品和服务的提升。”
本次调整后,我又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在第一线。未来几年的目标是围绕战略目标的要求,保持一定的规模(每年100万~200万平方米的新增开发量)。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一定水平的盈利能力和团队的成长。
要实现上述经营目标,从集团战略价值的三个支撑点上来讲,首先是品牌美誉度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更多的客户忠诚于我们的品牌。
其次是规模,目前建业的规模(开工量、竣工量、销售量)在全国同行业企业内排在前十位,三年后要使年平均竣工规模在200万平方米左右。
三是市场占有率,2007年我们在全省商品房市场占有率为4%,2008年提升到5%,未来三到四年要达到10%。
我们用哪一种途径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呢?就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两件事——产品和服务的提升。产品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推进产品的系列化与标准化;服务方面,网络化社区服务体系的蓝图已经规划出来,今后几年,我们要努力搭建、完善、固化、提升这种无盲点服务的网络体系,取得实质性的工作成果。
“塑造一支本土超一流水平的团队。”
三四年后,本次上任的管理团队能否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除了完成每年的经营任务外,我想还有这样几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一,坚定自己的核心价值取向。不要轻易背离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要秉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中,这是决定你事业大小的关键。
第二,要坚定个人战略与企业战略的统一性。真正的好企业一定会使企业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相统一,但是,保持个人战略与企业战略的统一性也是对团队的基本要求。
第三,坚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与战斗力。17年的积淀中,建业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特征——守信用、负责任、走正道、务正业。建业企业文化的优秀成分集中体现在这十二个字中。我们敢于承认企业文化中还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成分,比如企业过于依赖我,但企业的主流是能够体现这十二个字的。建业人必须对所有与我们有关的人——家人、客户、政府等守信用、负责任。所以,每个团队都要体现出建业的健康文化、主流文化。
第四,坚持个人全面发展与专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要走管理路线,也可以走专业路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探索、积累。集团也为员工设计了从中级到高级再到资深、首席的专业晋升通道。
最后,要重视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一个团队能不能表现出非凡的战斗力,即核心竞争力,关键看它在运营、成本控制、营销等方面技能与其他团队相比具备哪些独特的优势。今后三四年,每个团队的带头人都应当特别注重培养自己团队的核心竞争能力,塑造一支本土超一流水平的团队。
(本文依据胡葆森董事长在建业集团组织架构调整动员大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为体现现场感,文章保持了口语化风格。)
2006年5月29日,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十五条”,首次提出要控制新建住房结构比例。“国十五条”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这就是90/70政策的执行起点。
此后,建设部又于2006年7月13日正式公布了《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对此前市场普遍存疑的“90平方米”和“70%”两个概念给出了明确界定:第一,90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指“单套住房的建筑面积”;第二,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总面积的70%以上,该要求适用于“各城市年度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
两年多时间如白驹过隙,金融危机强烈改变了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而中国房地产市场也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姑且不论90/70的适用性,市场现状也已证明了这条规定不仅与它本意有南辕北辙之处,更对房地产业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伤害。
一、较低的住宅规划设计水平无法支持90/70
坦白讲,我国住宅的规划设计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有几十年之多。在住宅商品化的初期,由于消费者自住的刚性需求太过强烈,以至于对规划设计基本没有太多苛求——这也决定了我国住宅的规划设计在差异化和理念创新方面乏善可陈。
90/70政策出台之时,房地产市场正一片大好,所以,少有开发商针对政策做专门的规划设计研究,当然,政府更无暇顾及这种细节。事后看来,仓促上马的政策导致了大量垃圾产品的产生——户型不合理导致的空间浪费,定位不准确导致的产品大量雷同等都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二、“去市场化”的危害
采用市场法则评估地价,采用符合市场法则的制式合同交易宗地——当你依据市场法则拿了地,并按照相关政策建造了大量户型单调的房屋后,却沮丧地发现按照市场法则推出的营销方案完全失效。一旦你的项目旁多出了宗地无须通过“招拍挂”出让且户型非常丰富的项目,一旦你的项目旁多出了众多的小产权房、集资房、公务员小区,你就知道,你的项目注定了冷落的结局。
集资房、公务员小区,大多以不可思议的低价摘取土地,实际上剥夺了商品房开发商参与市场竞争的起点公平。据悉,长沙“地王”退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宗地旁边存在众多的非商品性住宅。
三、90/70的“去营销化”效应
90/70还沉重打击了房地产营销工作。记得以前提及房地产全程营销的时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产品规划。建立在个性化需求之上的产品规划,灵活、体贴,并能最大化利用楼盘的空间资源。90/70管制实际上省略了最重要的营销环节,转而使开发商将营销的重心放在建筑外立面的风格、价位、内部装饰等方面,无意中迎合了一种毛糙的审美,一种纯粹的价格竞争,一种“烧钱”式的装饰哲学。
房地产营销从早期的“点子”时代发展至今,进入了实效营销阶段,在这个阶段,产品体验加品质推荐是工作重心。作为一名地产营销从业者,我无法想象在一个户型雷同、同质化泛滥的项目上,营销的作为能有多大?
四、90/70促使了地价泡沫的平均化
前些年,“地王”一词成为房地产市场上行阶段的标志性词汇之一。“地王”的涌现,昭示了行业的热度,但同时也说明经过住宅商品化十几年的摸爬滚打,的确存在一批优秀的开发商,能用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定位,通过精耕细作消化掉较高的地价。一旦政策限制了产品结构,无形中就消减了开发商后期努力的功效,90/70无疑是对这些开发商高超开发水准的一种否定。
我们知道,对于一块宗地而言,政府的定价参照了地块在目前市场中的现值,还包含了预期的部分利润。对于“地王”来说,实则地价还包含了开发商本身的品牌溢价、高端开发能力的溢价,等等。当90/70发挥作用,开发商本身的品牌价值、高端开发能力被否定的时候,这种预期利润及各种溢价悉数转化为泡沫。
地产界人士都知道,高端楼盘的出现会拉升同一区域内的平均房价。以“地王”所在区域为例,我们看到,不同价格拿地却产生了大致相同的规划结果,成本高低在产品类同的前提下几乎无法体现,“地王”产品面临恶意的价格竞争。此外,在房价拉升效应作用下,实际上泡沫被平均到了所有同质产品身上。
五、推高房价
从统计数据看,事实上90/70政策出台一年内房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有了较大的涨幅。这一点证明了市场对于改善型住房的较大需求。那些在90/70政策出台前通过审批的楼盘在政策实施后自动升级为高档楼盘,变为稀缺资源,从而受到了消费者和炒房客的热捧。
以笔者所在的武汉为例,情形最为明显,南湖新城、金地大华都是进入较早的大型开发商所开发的项目,他们的土地规划在90/70政策之前通过审批,结构比例管制以后这两个楼盘的户型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房价迅速突破万元。两个楼盘周边土地全部按90/70政策进行规划,按部就班开发,目前陷入严重滞销。
(陈燕军,著名房地产评论人士。)
“新土改”能刺激内需?
今年“两会”,可以想象,“三农”以及此前三中全会所热议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必将再次被舆论关注。对此,笔者颇感欢欣,因为这是我一直主张的改革方向——要从残缺的土地产权逐渐转向建立现代土地产权制度。而流转权改革算是一个过渡,其方向是好的。
但有人希望借此项改革来刺激内需,则多少有点远水不解近渴之感。
收入分配不均衡是中国经济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富足人群且不说消费倾向,就其金钱流向:除了满足日常需求,富余部分则大多投资于金融领域进行投机活动。而贫困人口手中资金有限,储蓄倾向较高,消费能力低下。所以,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消费能力来扩大内需是一种治本的方法。而政府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默认,对于农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日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正印证了这句话:给予民权,要比补助民生强得多。
但眼下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来迅速拉动内需,还一时不能成为现实,中间还有很多问题。
谁在扯“新土改”后腿?
就“新土改”致力的方向而言,至少有如下方面因素阻碍着它的推行和成效:
农民自有资本不足。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耕地形成规模,利于发展机械化农业,增加产量。但靠农民自有资产来发展农业机械化,肯定是不现实的;而目前要资本自动流入农业部门似乎也不太现实。所以一些引导性政策必不可少。
农民传统土地观念比较落后。在不少地方,土地还是农民的生命线。农民把土地转移出去后怎样维持生计,还是个问题。这也是许多人反对土地流转的顾虑所在。但是,农村土地的流转是一个方向,因此土地产权改革是不可改变的。而要想改变农民耕地自足的生存观念,必须做到两点:
1.要让他们看到土地作为资本能带来的收益程度。这一点无需劳政府和专家担心,农民自己会发现土地的机会。
2.要积极发展社会保障(尤其是农村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金),使他们觉得生活没有那么大忧患。这一点需要政府的介入,使之与新土地改革形成配套。无论如何,不去努力构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而将农民土地锁闭的做法是极不正常、极不经济的。
大量失地农民的城市化压力。有很多人展望农业前景、讨论中国农业推进机械化生产的趋向。我们知道,美国大范围机械化农业生产被视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果我国农业开始这种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化,其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闲置劳动力。这些劳动力要向城镇转移时,怎么保证这些劳动力被城镇吸收?是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单纯从理论上构想的“农业发展——农村消费增长——拉动内需——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这一流程,似乎很难满足中国的实际情况。
农村教育事业滞后。正如上面分析的,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卖出后,要进城务工,自身所受教育决定了其劳动力价值的大小。让现在失业的建筑民工去从事简单的服务业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不用说日后大量闲置劳动力能否和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口。所以加强国民教育,对于日后城镇化劳动力转移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农村土地的改革不仅要与国家在医疗、养老等一般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相配套,还要与国家的教育保障相结合。前者解决生存保障问题,后者解决发展保障问题。
(赵晓,经济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角七号》是个歌谣一样的故事,一个讲述小人物的故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小的秘密,都有一个庄严的梦想,都有一个哀婉的故事。
小城故事多
《海角七号》开场似乎有点乱,头绪很多,同时有两个游子还乡:一个是战败国日本被遣返的青年男教师,另一个是落魄还乡台北歌手阿嘉。女主角又接踵而至,一个“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年轻日本女郎。
小城故事多。这是部没有主、次角之分的影片。这是故事开始时显得有点乱的另一个原因。每一个人物观众都能认同,每一个人物观众都能同情。编导是个素描高手,寥寥几笔,便勾画了众生百态。
《海角七号》的小人物有烦恼的一面、忧伤的一面和可爱的一面。人人都有不顺心的事,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和这个世界过不去。主角阿嘉不顺心的事最大。在台北当歌手不成,回到小镇当个邮差,阴错阳差地与“破铜烂铁”的镇民排练演出。阿嘉的台词很少,我看来最精彩的一句在片首:离开台北时一边使劲砸自己那把吉他,一边大骂。骂得真好!出来到大都市闯世界的谁不想骂?什么是天才?能以艺术的方式道出我们心声的人就是天才。
好的故事大多有几个层面,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意思。《海角七号》是个好故事,但不是分出几个层面,而是有好多个平行的故事。《海角七号》出场了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矛盾,而且看上去几代人都无法化解的矛盾居然化解了。但影片过半,人物之间的矛盾都得到了化解。居然还有好几对恋爱成功的男女老少,而且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电影里没有坏人。也就是镇长借着酒力,对日本来的女外宾动手动脚,有点性骚扰之嫌。观众对次角的认同不亚于对主角的认同。每一个小人物都有尊严:一灯一火一楼台,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
一部像诗一样的电影
《海角七号》是一部诗一样的电影。中国文学最伟大的部分是诗歌,唐诗宋词辉煌的巅峰无人可以超越。《海角七号》是以画面来表现诗意。
影片画面清丽干净。小城很漂亮,海天一碧,暮云凝色。但归根结底,景因有人而美。海边独坐,目送天边远去的晚霞,那是“立尽黄昏泪几行”的诗意。 当男女主角相识相知,“怜悯便融化为爱情”。阿嘉是个坐怀不乱的君子,女生低眉垂眼,轻轻伸出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诗意是痛楚的。英雄路短,命运无常。劳马当过台北的特警,妻子出走,自己又负伤而回家当了一个小交警。酒醉后他拿着前妻玉照到处示人,撞见一对早恋的小朋友,又掏出前妻的照片介绍。懂事的小女孩无限怜悯地在劳马的前额轻轻吻了一下。硬汉劳马顿时酒醒,泪水夺眶而出,俯身痛哭。
诗意更是含蓄的:花底风来,兰人蕙草,芳心深意低诉。用阿嘉的台词说就是“我以前唱歌太用力了”。 据说《海角七号》在台湾的票房好于李安的《色·戒》。应该的,《色·戒》“唱得太用力了”——李安选择了艰难岁月的难解人物,太用力后还是让人不得要领。含蓄就是点到为止。当迟到的情书最后终于投递到海角七号的时候,只有收信人阿婆的侧影,阿嘉恰恰放下信之后,便轻轻退出。电影《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也有这样的镜头,两鬓苍白的男主角找到旧日情人的住处,独坐楼下,眺望窗户良久,让后起身离去。如果真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可能更多的是失望。
那艘海上的轮船
抒情和表达真情是件难事,两个人之间就很难,通过电影向世人展览就更难。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到故事结尾时,男女主角还是害怕表露真情,只能靠插科打诨来交流。《海角七号》抒情很自然,靠的是那艘在海上开来开去的轮船,还有那位埋头写情书的日本男青年,用日语念出那一封又一封没有寄出的情书。“情随芳草连天去,梦逐轻鸥拍水回”——那一封又一封的情书是不停地驻足回首,更是李白的诗意:“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
交通工具中,火车和轮船是浪漫的道具。海轮缓缓移动,色彩朦胧,看上去像童话。反复出现的海轮和到处乱跑的摩托车,从时空上把过去和现在对接起来,也把那对跨世纪的中、日恋人和80后那对中日恋人的爱情故事连在了一起。
《海角七号》的抒情也借助优美的歌曲和歌词。“当阳光再次回到那飘雨的国境南,我会试着把那一年的故事再接着说完。” 演出会上阿嘉给观众献歌,更是在给友子献歌:“请原谅,我的爱说得太缓慢。”
片尾是女生赶到港口与情人私奔,背景音乐是《男孩看见野玫瑰》的歌声,先是中文,然后是日文。汽笛一声,轮船缓缓起航,女生脚随船移,不断往船上翘首张望,寻找自己的爱人。此时响起了童声合唱的《男孩看见野玫瑰》。轮船在歌声中渐行渐远。影片到此结束。
飞来明月如梦梦
《海角七号》让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看了都会觉得很亲切。两岸的中国人真是太像了:酒席上的“敬酒”、交警的刁难和动粗,就像北京发生的一样。还有个乱搞开发的镇长。台湾那个地方也是到处搞拆迁,到处都是BOT。BOT是英文build, operate and transfer的缩写,是一种投资开发项目。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台湾的电影走在了我们大陆前面。从尘事、小事、俗事中能看到雅意是天才。《英雄》、《黄金甲》,还有什么《梅兰芳》,都是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导演要么居高临下,要么故作深沉。
月夜闲谭春花落,飞来明月如梦梦。《海角七号》有明月,但更夺目的是彩虹。海上那位孜孜不倦写情书的情郎,饮茶的慵懒丽人,还有骑着摩托车在路上奔波的阿嘉,各人在各自的地方蓦然回首,不约而同地说:“啊,彩虹!” 这就是诗意,是“飞来明月如梦梦”的诗意。“啊,彩虹!”——《海角七号》是观众期待的彩虹。
(朱伟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兼职教授,特约撰稿人。)
1079年,44岁的苏轼已经足以传世了,可惜还不是苏东坡。
中国文人从他踏入仕途之日起,便深深地埋下了一对矛盾:济世救民或是退居园田。他们一方面希望能用满腹才学经邦治国,另一方面又想为心灵寻求一方桃花源归依。苏轼并不例外。良好的家教,极高的天赋,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二十岁高中进士,二十六岁踏入仕途,令他发出“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言壮语。然而几十年的宦海沉浮,令他开始渴望做个白居易那样的《东坡种花》者,他开始想象“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但是,如果可以选择,料想他绝不愿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才得以与自己那块东坡农田相看两不厌。
像苏轼那样可爱的文人想必是看不懂那场“莫须有”的乌台诗案是怎样翻云成雨的;我们更是想象不到他是怎样在“垢辱通宵不忍闻”的摧残中忍下来的。文化的大师在利欲的小人面前成了完全的弱者。他那美丽的语言和高贵的尊严被无情地践踏,余秋雨说:“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经历了这一切的苏轼开始了半生流转,并一步步走向苏东坡。可是,这一步步走得屈辱,走得狼狈,走得艰险,走得让人心头战栗。当他在湖边江边自沉未遂时,让我们怎样的心惊呢,只差一点点,我们就永远失去了这个中国历史上可爱、高贵而深具人格魅力的文明的代表者。
晚年,从海南岛放归,已然踉跄蹒跚的苏东坡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的旷达与洒脱,却不能不说是整个民族的悲哀与耻辱。
位于湖北省南部的黄州今天已然物阜民丰,可当年的黄州却地僻人荒。初到黄州的苏轼大抵度过了一段消沉的时光,其与友人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想当初,仁宗把苏氏兄弟看做后代的两个宰相,不能说他没有君宠优渥 ;密州出猎,锦帽貂裘,千骑浩荡,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时的豪放,不止自成一家,更是骨子里的豪迈。官居太守,领袖文坛,更有情意笃厚的兄弟与妻妾,这时的苏轼,过着传统文人多么幸福的时光。如果这一切能够长久该有多好,可历史是注定要用一个人的苦难来换取一个民族的大师。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遭此变故,悲愤与厌倦无不酒入愁肠,所幸“因为他精通哲理,所以不能做道学家;同样,也因为他深究儒学,固也不能为醉汉”。 苏东坡的可爱在此便显得尤为可贵了,他重新开始交朋结友,寄情山水,而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释家的否定人生也在他胸中同炉共酿,酿出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酿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酿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酿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他从之前的汪洋恣肆越发变得超脱、深沉与清旷。世先有必不可朽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这不是才华的累积,而是灵魂的旷达与超然。
这份旷达成就了他 :黄州词,成为苏词的奇观;黄州文,成为苏文的高峰;《赤壁赋》更是其高峰之巅。元丰四年暮春三月,东坡写下《黄州寒食诗帖》。此帖为两首五言古风,诗句沉郁苍劲,低回长叹,其书法更是笔力沉劲,气势磅礴,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后世誉为《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东坡肉更是进入了万千百姓家。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有了这份逍遥天地的自由精神,东坡已成。我突然想起《金刚经》的结尾,觉得天地间充满了欢喜。
(何进,特约撰稿人。)
①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这样写道: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在唐代诗人杜荀鹤的《献池州牧》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可见即便在唐代,和平的环境、安定的社会以及言论的畅达、心情的愉悦,已是理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志。不久前遇到建业的一位老朋友,同时是我们的资深业主,关于理想的社区生活和物业服务,他有许多奇妙但发人深思的创想,撷之以共享,并期望对建业物业有所启发。
保安:是卫士,也是朋友
如果我们居住的社区里,保安不仅是业主们的安全卫士,也是业主们的亲密朋友,这是多好的生活状态。每个保安都可以准确叫出自己所负责的区域的业主的姓名,准确掌握每户人家日常出行信息。
如果朋友到访,恰逢我有事外出,我可以告诉朋友让他把礼物放在 “我的卫士”那里;如果家里的老人在超市购物归来,可以打个电话让“我的卫士”到小区门口接他;如果我的孩子睡着了,“我的卫士”会主动帮我抱着他;如果我要出趟远门,我会告诉“我的卫士”,让他在这段时间多加留意我家的安全。
如果我买了新鲜的水果,我也会主动送给“我的卫士”和他一起分享;如果“我的卫士”需要学习的书籍,我也会将藏书递给他,鼓励他的成长……
定制服务与私家保姆
家,是每个人的温馨港湾。而家中的琐碎小事,却很容易打破这种心情的平衡。如果社区里能为业主们提供或专职或兼职的“私家保姆”,自然会让生活更轻松。
朋友来做客,我可以请经过专业培训的“私家保姆”来帮我一同完成美味大餐;如果我不想做家务,可以让“私家保姆”来打扫;家中的电器出现了小故障,可以请“私家保姆”来维修……除了普通的服务之外,为业主准备的还有高级的定制服务,比如:月嫂、司机,甚至理财师、小学生的家庭教师,等等,一切我能想到的都可以在所居住的社区中得到实现。
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曾其何时,我们都希望自己像欧洲电影中那样,拥有管家来帮助打理生活中琐碎小事;生病时,不用跑去人多嘈杂、排队苦等的医院,自然有手提药箱的家庭医生来为自己询问诊断。
如果我的孩子突然生病,家庭医生会为他在家中打针、开药;他会定期催促我去体检,不必担心自己已经多久没有检查身体;敬业的家庭医生还为家中的每位成员制定了健康表格,以便清楚了解家中成员的健康状况,来对症下药;如果我需要纤体瘦身或者增肥长胖,都可以向我的家庭保健医生询问相关事宜,他会按照营养的均衡来为我制作食谱。
足不出户,唾手可得。
如果说服装是人的第二层皮肤,那么,建筑就是我们的第三层皮肤。如果说住宅是每个人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那么,对居住形式和环境的选择就是我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种一片土地,做自由的农民。与自然为伴,土地相依,与家人一起亲手打造”的理想生活,每个人都会有。但是,生活理想,却弥足珍贵。
希望,这理想,能够成真。
最别致的礼物
在建业优秀员工济济一堂的特殊日子里,集团董事长胡葆森不但向员工表达了自己的感触,又给大家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他亲笔题写诗词的书签。“冬去寒未尽,风疾春来迟,牡丹花开早,中原第一枝。”老胡的诗作既表现了市场环境的变化,也点出了建业在逆市中通过团队的力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现状。贴心的礼物蕴涵着老胡希望员工们在新的一年多读书、多充电、丰富知识、充盈人生的美好愿望。
笑舞金牛
每年的新春庆典,都会有一个传统的节目“娱乐大佬”——带领员工“战斗”了一年的高管们,在这个环节要变成听话的“小学生”,根据员工的要求和指示来完成节目,这是每年庆典的点睛之笔。今年的节目设计在保持传统精神不变的前提下,又多了些点燃笑神经的元素。
以青春的名义
为酒会开场的觉醒乐队,以激昂的音乐、青春的歌声,将现场氛围暖热。一如他们在歌声中表达的那样,我们以青春的名义来到这里,并将我们的青春奉献给这片土地。在这里,我们深耕细作;在这里,我们收获成果。建业人坚持着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团结而亲密。
附:《以青春的名义》歌词节选
作词:闵闵 作曲:觉醒乐队
那一天,我们铭记
因为一个名字让我们汇集
建业——
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
紧紧拥抱在一起
我们燃烧激情
我们跳跃力量
我们生命奔腾
只因为呵护有你
这一天,这一天,我们欢聚
因为一个名字让我们亲密
建业——
让我们以理想的名义
紧紧挽起我们的手臂
齐呼建业人
作为酒会压轴节目的小合唱《携手前行》同样也成了整场酒会的焦点。开唱之前,曲作者李峨带领全场一起高呼“建业人”。挥舞的手臂、飘动的红绸,伴着那高昂有力的呼声—— “建业人”响彻全场。没错,2009,在行业依旧变幻的未来长征途中,我们一定会手牵手,肩并肩,依靠团队的力量,携手前行!我们坚信走过风雨、走过泥泞的建业人依然会满怀激情地面对严冬的考验!
闪耀荣誉榜
“在过去的这一年中,是谁最勤勉、最努力?是谁最具专业素养、职业精神?”在全体与会人员的一致倒数声中,那面神秘的红绸在律动的鼓点中落下,铭刻在这历史的荣誉榜中的姓名闪耀全场!这是建业历史上第一次将获得年度表彰的员工以光荣榜的形式发布出来,多了一些神秘,多了一些庄重,荣誉榜上,不但写下了光荣和先进,更写下了我们对员工的尊重与感谢。
“50后”才艺秀
1月21日,以“爱拼就会赢”为题的物业公司2009年新春团拜会喜庆开幕,老胡延续了以表演送祝福的惯例,现场吟诵了《沁园春·雪》。而物业公司总经理李和平也以一曲高亢深情的《再见了,大别山》引来掌声如潮。“调高服务标准、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岁尾,老胡再次深入阐发了物业服务工作的三点新要求,解读了当前形势下物业工作质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朗诵,将信念传递给了在座的每位物业员工。
红军不怕远征难
“‘能够把最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一万遍,你就是一个伟大的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物业公司的全体员工都很伟大。”看完物业公司礼兵表演的舞蹈《红军不怕远征难》,老胡如是说。物业工作的特殊性,正在于细节中彰显品质,简单中成就伟大,坚持中赢得认同。
好日子
物业公司新春团拜会的现场,来自郑州森林半岛物业服务中心的一线保洁工们为大家送上了欢快的舞蹈《好日子》。尽管动作不能用专业一词来描述,但是她们始终保持灿烂的笑容和认真的态度。在工作之余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她们生活得乐观而进取。
抖空竹
忽而像在钓鱼,忽而又似在扑蝶,济源森林半岛社区业主空竹协会的抖空竹表演耍出了专业水准。“住建业 会生活”,2008年,建业物业全省社区全面推行并积极开展星级服务建设,结合小区业主需求及每月社区文化活动的主题,成立了各类业主协会,丰富了业主的生活意趣。
《西域风情》
郑州金水花园业主艺术团带着新舞蹈《西域风情》精彩压轴亮相,将物业公司新春团拜会推向了新的高潮。建业社区业主艺术团正式成立于2005年6月。以金水花园业主艺术团为代表的一批有才艺爱好的建业业主,在物业公司的组织下,通过社区活动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为社区广大业主带来了快乐。建业业主艺术团经过3年的积淀,已在建业物业全省20个社区成立了各自的分团,建业“尊贵、和谐、健康、成长、开放”的生活方式正在由此体现并延伸。
建业长青
1月19日,主题为“青春·责任”的建业足球15年颁奖盛典暨2009年省会各界青年新春联谊会上演。联谊会上,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何雄为建业带来了新春祝福——“建业长青”。
荣耀建业
“建业建业/建功立业世界宽广/建业建业/每处都是胜利海洋。”又是一年辛苦征途,又是一年满怀希望,在赶去集训之前,部分球员与球迷共同演绎建业队歌《荣耀建业》,将联谊会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球迷不怕远征难
“建业足球远征难,客场主场只等闲。天津失守垂泪浪,武汉上海走泥丸。十五春秋千里雪,南京城里尽开颜。”联谊会上,球迷自编自演小合唱《球迷不怕远征难》,朴实的语句,构勒出了建业足球15年的风雨历程和不懈追求,也勾勒出了“胜也爱你,败也爱你”的痴心球迷形象。
冯仑《跨越历史的河流》
这是一篇刊登在2007年02月25日的《中国企业家》杂志上的文章。时隔两年,即使这本杂志又刊登了冯仑的新作《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会坚定不移》,但仍不影响我们读到它时所能引发的深思。在中国,企业家应当与政治保持怎样的距离,这是一个已经被谈论了将近30年的话题。中国的经济成长越来越呈现出国家商业主义的特征。在未来的数年内,财富积累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以新技术为中心,产生大量的新兴产业和成长机会,很多传统行业将在这种变革中被排挤,利益将在新的平台上重新分配;二是以垄断性资源为中心,发生一系列资本重组,在这一过程中,跨国资本和民间财富的政治博弈便显得尤为重要。
诞生于市场竞争中的民营企业在政商关系中的弱势地位有目共睹,企业家为之付出的代价也可谓“血流成河”。企业家冯仑甚至认为:“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超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如何有技巧地游刃有余于越来越错综复杂的政商博弈之中,将成为考验中国企业家的最大挑战。
壮士弘毅,任重而道远。且看冯仑如何评述用大智慧跨越历史河流的民营经济。
(冯仑,万通地产董事长。)
黄奇帆《城市建设与融资新思维》
说到市长,我们通常想到的是穿梭于不同大小会议,匆忙批复公文的身影,时任重庆常务副市长的黄奇帆却以文字表明了政府对于城市建设和融资的新思路。
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里兹曾经说:二十一世纪之初影响世界的两件事,一个是美国的信息化,一个是中国的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转型的新过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更是人类文明形态与生活方式重塑的重要环节。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水平。与此同时,城市建设在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鲜明。
本文中,政府将姿态放低,意识到“欲取之,必先予之”。 对于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必须培植和壮大相应的建设性投融资主体,将由政府出面举债为主的投资方式转变为以建设性投资集团作为企业向社会融资为主的方式。而最为首要的则是改善投资融资环境——
“企业是市场主体,当然也就是投融资主体。提高工商企业的融资能力是提高一个地区融资水平的根本。要提高工商企业融资能力,必须从工商企业自身下手,重点是降低工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工商企业的不良债务率,提高工商企业资本运作能力。”
尽管此文发表已逾两年,但文中体现出的“眼睛向内,抓好自己的内部”的融资思维仍值得我们思考。
(黄奇帆,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以上推荐文章均可在互联网上查阅。
对“生活在别处”的提法,我一直不以为然,但它总被时髦的人们反复征用,以表达自己的卓尔不群。这句话的创造者是法国诗人兰波,而被米兰·昆德拉散播开去。兰波是个狂放的小子,喜欢过流浪生活,但只活了37岁。说实在的,流浪生活一点都不好玩,除非你后来功成名就,斜靠在别墅的虎皮座垫上口述回忆录,才会显得诗意盎然。
16岁时,兰波写道:“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无尽的爱却涌入我的灵魂/我将远去/到很远的地方/就像波西米亚人/与自然相伴/快乐得如同身边有位女郎。”那一年,他出门闯荡,去了巴黎,成了“巴漂”。兰波一进巴黎,大约没办暂住证,被抓进了收容所。他遭到迎头重击,觉得自己可能随时死在那里。在巴黎,他曾天真地给一个朋友写信,想找一份不费时间又能赚钱的工作,因为写诗和思想需要大量的时间。当然,他什么也得不到。既然冷酷的巴黎拒不接纳这位无名的外省诗人,他只好飘洋过海去了塞浦路斯,在采石场当监工。那里是一片岩石区,没有一幢房屋,没有土地没有树。每日他都要流几升的汗水,他还请求家人为他邮寄《农林锯木厂手册》,《金属制造》,要家人给他邮去甜菜种子……岁月流逝,他开始向往家人在一起劳作歇息的温馨场景,后悔没有结婚建立家庭;他幻想能有一个儿子,伴自己度过余生——他打算用最完善的教育来充实自己的孩子,让儿子成为著名的工程师,而非诗人。后来,兰波的遭遇越发悲惨,病痛越来越严重,到处颠沛流离。因为担心丧失积蓄,他把重达八公斤的法郎时时刻刻地缠在腰间。如果这个时候,他回忆年轻时代的诗句,或许会如此改写:“就像犹太人/与银行相伴/快乐得如同身边有许多法郎。”
作为庸俗的人,我只能实实在在地赞同“生活在此处”。我所喜欢的加菲猫,偶尔也思考一下生命的意义何在。然后,它遇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意大利面,加菲跪下感谢上帝:“啊,感谢你这么快就让我找到了答案!”
由“生活在此处”出发,我们发现,梦想在高处,快乐在低处。所谓梦想,就是不能够,不值得,不必要去努力争取的东西。譬如,和奥黛利·赫本在罗马恋爱,中一千万英镑彩票,诸如此类。快乐在低处,无非就是容易满足,容易忘记,容易快乐。北京奥运会帆船赛期间,青岛满大街都是一个口号:“心随帆动,驶向成功。”据说,这已经被政府钦定为青岛的城市精神。这让我觉得颇不自在。说实在的,我不想生活在一群积极追求成功的人类中间。成功,这个词散发出让我烦躁不安的气味,对成功的过分渴求和对流浪的幻想一样,方向虽然南辕北辙,却是同样地令人不快乐。
成功,太像一杯盐水,越喝越渴,难以餍足。我并非不喜欢做一名成功人士,但一味腆着脸往上爬,这委实无趣。我喜欢的快乐在低处,它们潜藏在街头的一串3块钱的烤鱿鱼里,音像店里一张7块钱的盗版CD里,海边免费的明月清风潮声里。
我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呢?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一栋质量过得去的房子,拥有坚实的根基,平衡的结构,牢固的材料,大家在一起相处颇为踏实。而有的人就是危房,让你简直无法靠近,你更加不能给他(她)一点触动,他(她)随时都有可能向你崩塌下来。因此,我总结:生活在此处,梦想在高处,快乐在低处。当作建筑材料,足以支撑自己丰盛而欢乐的人生大厦。
如果可以对心灵说些什么话,我愿意如此陈词:请使我的生活在此处逗留,我再不愿意没有方向地流浪;使我的梦想在高处悬挂,星辰般地照亮我的眼睛;使我的快乐在低处集聚,我可以在其中自在地畅游。
对“生活在别处”的提法,我一直不以为然,但它总被时髦的人们反复征用,以表达自己的卓尔不群。这句话的创造者是法国诗人兰波,而被米兰·昆德拉散播开去。兰波是个狂放的小子,喜欢过流浪生活,但只活了37岁。说实在的,流浪生活一点都不好玩,除非你后来功成名就,斜靠在别墅的虎皮座垫上口述回忆录,才会显得诗意盎然。
16岁时,兰波写道:“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无尽的爱却涌入我的灵魂/我将远去/到很远的地方/就像波西米亚人/与自然相伴/快乐得如同身边有位女郎。”那一年,他出门闯荡,去了巴黎,成了“巴漂”。兰波一进巴黎,大约没办暂住证,被抓进了收容所。他遭到迎头重击,觉得自己可能随时死在那里。在巴黎,他曾天真地给一个朋友写信,想找一份不费时间又能赚钱的工作,因为写诗和思想需要大量的时间。当然,他什么也得不到。既然冷酷的巴黎拒不接纳这位无名的外省诗人,他只好飘洋过海去了塞浦路斯,在采石场当监工。那里是一片岩石区,没有一幢房屋,没有土地没有树。每日他都要流几升的汗水,他还请求家人为他邮寄《农林锯木厂手册》,《金属制造》,要家人给他邮去甜菜种子……岁月流逝,他开始向往家人在一起劳作歇息的温馨场景,后悔没有结婚建立家庭;他幻想能有一个儿子,伴自己度过余生——他打算用最完善的教育来充实自己的孩子,让儿子成为著名的工程师,而非诗人。后来,兰波的遭遇越发悲惨,病痛越来越严重,到处颠沛流离。因为担心丧失积蓄,他把重达八公斤的法郎时时刻刻地缠在腰间。如果这个时候,他回忆年轻时代的诗句,或许会如此改写:“就像犹太人/与银行相伴/快乐得如同身边有许多法郎。”
作为庸俗的人,我只能实实在在地赞同“生活在此处”。我所喜欢的加菲猫,偶尔也思考一下生命的意义何在。然后,它遇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意大利面,加菲跪下感谢上帝:“啊,感谢你这么快就让我找到了答案!”
由“生活在此处”出发,我们发现,梦想在高处,快乐在低处。所谓梦想,就是不能够,不值得,不必要去努力争取的东西。譬如,和奥黛利·赫本在罗马恋爱,中一千万英镑彩票,诸如此类。快乐在低处,无非就是容易满足,容易忘记,容易快乐。北京奥运会帆船赛期间,青岛满大街都是一个口号:“心随帆动,驶向成功。”据说,这已经被政府钦定为青岛的城市精神。这让我觉得颇不自在。说实在的,我不想生活在一群积极追求成功的人类中间。成功,这个词散发出让我烦躁不安的气味,对成功的过分渴求和对流浪的幻想一样,方向虽然南辕北辙,却是同样地令人不快乐。
成功,太像一杯盐水,越喝越渴,难以餍足。我并非不喜欢做一名成功人士,但一味腆着脸往上爬,这委实无趣。我喜欢的快乐在低处,它们潜藏在街头的一串3块钱的烤鱿鱼里,音像店里一张7块钱的盗版CD里,海边免费的明月清风潮声里。
我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呢?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一栋质量过得去的房子,拥有坚实的根基,平衡的结构,牢固的材料,大家在一起相处颇为踏实。而有的人就是危房,让你简直无法靠近,你更加不能给他(她)一点触动,他(她)随时都有可能向你崩塌下来。因此,我总结:生活在此处,梦想在高处,快乐在低处。当作建筑材料,足以支撑自己丰盛而欢乐的人生大厦。
如果可以对心灵说些什么话,我愿意如此陈词:请使我的生活在此处逗留,我再不愿意没有方向地流浪;使我的梦想在高处悬挂,星辰般地照亮我的眼睛;使我的快乐在低处集聚,我可以在其中自在地畅游。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中美对话级别提升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月22日在北京结束亚洲四国访问行程。中美双方均宣称,已就日后中美两国新的高层对话机制达成原则性共识,从原来以“战略经济对话”为主轴,改为以“战略与经济对话”作框架,增加一个“与”字,变成实行“双轨制”,以提升对话层次。
希拉里表示,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份在伦敦会晤时将宣布“战略对话”的具体形式。这显然是先前由财政部长和副国务卿进行的中美经济和政治对话的升级。
从希拉里访问前发表的“同舟共济”等言论来看,中美关系似乎出现了转折。“不像以前历届美国新总统,上台以后总是打出人权牌、贸易牌和其他牌来打压中国,然后在打压不住的时候逐渐转弯。我们看到这次希拉里访问中国后,中美关系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以前的摩擦和对抗走到了实质性的合作,走到了双方比较理解的程度,不像以前要经过一番磨合才能走上正轨。”
信息来源:《华盛顿邮报》
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理由
据美国财政部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国,其拥有相当于可流通美国国债6819亿美元。名列第二的日本拥有5771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英国拥有3600亿美元美国国债。
美林公司官员说,出于对不断发行国债会引起供大于求的担心,1月份美国国债投资的回报率下降3.08%,5年来首次出现大幅下跌。
美国国际集团经济人士分析说,如果中国采取导致美国经济状况恶化的行动,就会导致中国的出口越发低迷。中国只要出售持有美国国债的1%,美国国债行情就会暴跌,中国甚至会损失剩下的99%美国国债。由于没有其他投资对象,中国将继续购买美国国债。
摩根士丹利公司的一份报告列举了中国将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理由:“除了短期有必要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稳定外,不存在其他中国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可持续投资的市场。”截至去年12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是1.95万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7%,约占世界外汇储备的29%。
信息来源:美联社
可能有近40万英国家庭将丧失住房。
英国抵押贷款协会数据显示,去年有4万家庭因无法支付房贷被赶出家园,创12年来最高纪录。协会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7.5万人,那意味着每天有200个家庭或者说每超过10分钟便有一个家庭失去住房。
英国著名经济咨询公司法汤姆认为,在未来4年内随着失业率不断上升,更多家庭将因无法支付房贷而面临住房遭收回的危险。
整个经济衰退期间,至少有37.5万家庭丧失住房。英国上一次丧失住房危机发生在1991年至1995年,当时记录为30万。
高达13%的失业率导致400万英国人没有了生活来源。如今的高失业率已经创下自1971年以来的最糟纪录,即便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萧条期,失业率高峰也仅为12.1%。
信息来源:英国《每日邮报》
中国公民为美国信贷消费繁荣提供弹药
中国公民为美国的信贷消费繁荣提供了资金,换言之,中国政府通过购买大量美国国库券使美国维持着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假如中国停止这么做,美元价格就将暴跌,随后将发生席卷全球的贸易战。
人们有理由感到乐观。美中两国关系30年来非常稳定,不过,从根本上讲始终存在一种不对称。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与合作曾经甚于美国需要中国,但现在,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不管它是否愿意承认,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不亚于中国需要美国的合作。
这就要求华盛顿具有一种截然不同的心态。美国原先是无可匹敌的全球霸主,它不习惯于同其他国家平起平坐,自1945年以来一直如此,而在布什执政时期尤为明显。奥巴马政府奉行新的论断:它认识到美国的力量今非昔比,认识到美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但在实践中它会顾及和体谅别国的利益吗?
信息来源:《英国卫报》
中国组建赴美购房团抄底
40多位来自中国各地的富裕购房者于2月24日奔赴波士顿、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寻求购买便宜房子。他们每人预算投资30万到80万美元,为子女将来赴美学习或工作寻找家。
中国领先的房地产网站搜房网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该房地产网站已经在中国国内组织过购房之旅,本次赴美海外看房之旅不会是最后一次。
搜房网负责人说:“我们不会强迫客户购买,但如果这次成功,我们会在今年再组织几次购房之旅。”每位团员要支付3600美金费用。
过去两个月,猎头在遭受沉重打击的美国金融业大规模网罗人才,主要找华裔高管。上海的20家银行去年12月曾赴美收罗人才。今年1月,中国政府派人到纽约和芝加哥招聘1700人,旨在帮助建设中国新兴的金融服务行业。
但房产是中国个人能投资的资产,中国越来越富裕,但本质上还是一个不信任私人财产的国家。中国富人对将来的变化不能确定,而美国的市场和制度要更稳定些。
信息来源:《今日美国》
全球经济危机加速中国户籍改革进程
目前在任何地方找工作都非常困难,为了阻止失业率继续上升,中国现在允许大学毕业生在国家的任何城市就业。中国媒体2月17日报道称,中国国务院要求除四大直辖市外的所有城市取消对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户籍限制,但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这四个城市却不在取消户籍限制的范围内。中国政策的改变反映,全球经济下滑帮助中国加速户籍改革进程。
中国政府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制定户籍政策是为了限制农村和城市的劳动力流动,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历经改革。政策放松了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限制,允许他们在城市暂时居住、合法工作,并且规定农村孩子在考取大学并在政府或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获得城镇户口。但户籍制度依然是很多求职者的心病,也导致很多人伪造户口。
信息来源:美国《福布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