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YE MAGAZINE
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方案不太可能是全年首个且唯一的刺激方案。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放缓源自地产投资减速,同时大摩预计中国政府在今后的几个月内有可能出台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业的政策。摩根士丹利强调,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方案不太可能是全年首个且唯一的刺激方案。
一个国家采取怎样的价值观,中国无意干涉。但是以坚持所谓价值观为借口,为损害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行为作辩解,我认为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法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相信法国的价值观不是建立在损害其他国家和人民利益基础之上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法国总统萨科齐接见达赖后引起中法关系紧张,作出评论。
西方国家一直呼吁人民币升值,这不仅使得中国经济的可预测性越来越低,而且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没法发展。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李若谷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了时下之需。首先就要恢复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世界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而美元与黄金,或者与什么其他可接受的物品挂钩,从而使得美国的货币政策起码受到一定的约束。在经济相对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显得非常重要。
扩大明年研究生招生的数量,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中国大学扩招的种种弊病,经过10年的积累,如今已经开始显现出来。而在这个时候,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会不会在10年后也显现出同样的弊端,是需要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思考的问题。为了逃避目前就业困难,短时间内将就业的问题往后压制,似乎不能避免“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
只有两个人曾成功宣传过中国,一是宋美龄,一是梅兰芳。
——《时代》周刊曾经对梅兰芳有过这样的评价。年尾的贺岁片中,陈凯歌想要借助《梅兰芳》一雪《无极》前耻之心也是昭然若揭。而导演试图做到的,我们想要看到的,并没有完全如愿。逝去的都已逝去,我们不再有机会回到当年;然而更遗憾的是,京剧这个国粹,也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眼中,成为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眼中的异乡猎奇而已。
百度可能不得不面对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不是公关危机,而是更本质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道德的危机。
——知名评论家洪波在其博客中指出,只要竞价排名仍然是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它就永远摆脱不了层出不穷的质疑和曝光,不可能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自央视曝光百度竞价排名黑幕以来,李彦宏宣布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撤下违法关键字和开除违规员工等,并且表示,如果百度能够找到更适合的CEO人选,他可以随时让出该职位。竞价排名本身没有问题,就如同一把剑,本身没有正义与邪恶之分,关键是看握剑之人如何出招。
我真的只有21岁。
——中国媒体近日报道了中国篮球协会查出36名球员的年龄存在虚报问题,此前一直受质疑的易建联,也被指是在1984年出生,而并非其护照上标出的1987年10月27日。效力新泽西网队的中国球员易建联首次针对其实际年龄作出回应,坚称自己2008年时只有21岁。媒体与其关注球员的年龄,不如多关注球员的技术和比赛状况,易建联目前是在第二个NBA赛季,正需要全力以赴,巩固自己先发地位的关键一年,媒体揭露体制问题纠正历史错误的动机和时机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比如建业,十六年来一直在河南、做地产,这十几年做得非常稳健,现在成为在香港挂牌的上市公司。这说明只要立足主业认真去做,正确判断,并实施战略规划,就能够挺过去,就能够做好。
——2008年12月13日,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主办,大河报社承办,以“跨越而立之年”为主题的2008中部企业领袖年会开幕。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在致辞中以建业为例分析企业如何“过冬”。
勉强的新意
过去的几年间,每当写起郑州的年度总结,多少总有些醒目的素材可以拿来操办。这个城市在2008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刷新态势与创造精神,它从未停止成长和革新,不断用新的符号或者事件来记录岁月的累积,几乎不怎么愧对年轮。但在2008年,不仅我们遭遇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第一个剧烈的下挫,郑州也没能逃脱逐步下行的曲线;但与这个国家在2008年的过分起伏、跌宕不堪的轨迹相比,郑州被反衬得太过单调而且乏味了。
如果非要找出些新意来,那不过就是国际品牌的继续进驻,物质符号的继续堆积罢了。大商新玛特国贸店为郑州带来了Y-3。如果是早几年,郑州对品牌极度敏感的年代里,Y-3的出现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大事件,比起LV或者阿玛尼在中国诸多城市的遍地开花,Y-3在全国也没有几家分号,何况据一位风尚传媒的前辈说,即使北京国贸的Y-3专营店,也不过和郑州差不多罢了。这大约是国际一线品牌的中国布局里,郑州最靠前的一次,单是这一项,我们就无法抹去花园路与农业路交叉口这个商业新中心的高调亮相。
东区也出现了保时捷展厅。郑州是一座没有跑车的城市。你可以担心超级跑车的底盘太低,会搁浅在天天挖沟的粗糙路面上;你也可以拿17万的现代coupe或者吉利汽车的美人豹来滥竽充数,质问我凭什么说郑州无跑车;当然你也可以直率地承认这座城市里依旧没有出现能拿资本来“玩”的家伙。
2008年的大事件实在是很多,这些新进品牌的出现只能算作勉强的新意,聊以延续郑州在品牌结构上的上升趋势。对于环保的敏感与支持,或者金融危机下本应催生的更理性的生活方式,或者5·12过后对于慈善的持续的关注与动力,这些原本应该转化为年度主题的方向,都没有顺理成章地发扬光大,似乎在提醒我们:郑州的创造力似乎更多地集中在物质积累所导致的消费延伸,还远没有达到开创生活新思想的高度。
后排的掌声
2008年,郑州与全中国的每一座城市一样,分享了北京奥运会的一点点荣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就像蔡国强先生制造的炫目焰火,照亮了这个国家的整个夏季。从乐观的角度回望整个2008年,还有什么能盖过奥运会所带来的兴奋与绚烂呢?可在璀璨夺目的光环之下,郑州与北京之间的600公里,着实是个不大但也不小的距离;说起来北京奥运是举国的荣耀,可它终归只发生在北京以及青岛和香港的一小部分地方。
我的朋友大多是不好事的,除了加班便是睡觉,远远地和社会脱节的样子;可赶到奥运会之前的日子里,很多朋友便一反常态地抓狂起来,先是去网上买票,或者在淘宝里费尽力气找一张自己中意的比赛,再操办八月的北京旅程,一切都准备就绪就开始不停地对身边的同事炫耀,将可能遇到的明星照片仔细辨认,生怕见了棒球明星再叫成跆拳道冠军的名字。等到他从北京回来,身上还披着烟花落幕时满身的炮灰,夸北京的天气夸博尔特的神奇顺带骂几句狗日的男足。可一旦重新打卡上班,采访熬夜,找私活还房贷,北京以及奥运会,就成了照相机里的风景,午饭桌上的谈资,越发地飘渺起来,并迅速地消散。毕竟,八月的北京欢迎你,已经唱到了难说再见,首钢的炉子还要复燃,趴窝的公车还要出洞,而且那场辉煌的荣耀,对于他和对于郑州都一样,是人家的光鲜。
当幸福来临,光芒普照,掌声袭来,我们才发现作为一个二线的城市,作为一个与政治、经济、文化、风尚前沿保持着尴尬距离的城市,郑州始终无法心安理得地享用那些成功的快感。我们的喝彩与激动,像是后排的掌声,对于一次伟大的演出,有了这掌声似乎并不帮助什么,但缺少了又会让主角显得孤单。
迟到的冷感
二线的不好,在于它无法让我们理直气壮地像个主角儿那样站上台前;二线的好,则在于风暴来临的时候,我们不用挺胸抬头地迎击风雪。吃不到第一锅饺子的二线,也不会挨冬天里的第一场冻。
平安夜的二七广场,拥挤一如水立方的气泡,人们购买的热情与消费的习惯并没有因为地球那边华尔街的风声鹤唳而变得保守。倘若五大投行那些黯然离开华尔街的金融精英有机会来看一看东方人如何庆祝圣诞节,说不定能重拾振奋经济的信心呢。这个二线城市并没有太多国际联系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它受金融风暴影响的程度是相对较小的,速度是相对较慢的,心态是相对乐观的。
或许房市的低迷多多少少让我们领略了这一次经济下挫的威力。在郑州,因资金链断裂被迫转让股权或大幅裁员的房企也大有人在,趁地产热做投资的也有人血本无归。但照样有郑东新区的高端项目不愁卖不愁卖不快;照样有急着结婚的善男信女们操着真金白银辗转于各大销售中心;百货商场从不缺少信徒;汽车行从不缺少拥趸。当世界性的金融问题促使很多人紧衣缩食,当奥巴马的经济顾问彻夜失眠,当东莞从原本的熙熙攘攘变成连锁性的关门大吉,二线的我们仍然可以车照跑,舞照跳。稍微地落后那么一点,稍微地和国际化保持距离,稍微地迟钝一点,在这个时候反而造就了我们的安全感。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希望为那些过度紧张的现代人做脱敏教育,其实二线城市压根就不需要这样的启示,位置靠后一点,本身就挺钝,就挺好。
总的看来,这一年,郑州因为身居二线而失去了荣耀的机会,也躲过了第一波的风暴。但这究竟是我们基于理性思考之后的主动选择,还是源自客观处境的被动接受?想必我们都会认同后者。按于丹大师的古典忽悠法,2008年的郑州应当是一次古典中庸哲学的现实胜利;按郎咸平的一针见血法,2008年的郑州是风暴中的失语者,是初冬还没买好棉袄的蒙昧乐观;按郑州自身最常采取的自然生长法,这一年,不过是我们在默默寻找出路,没看清楚问题前的沉默就是了。不就是一年没出现新鲜事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罗旭,特约撰稿人。)
雪灾、地震、金融危机——几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和企业所遇到的最为曲折艰巨的困难都在这一年出现。从年初的“双防”到下半年的“一保一控”,再到经济工作会议将目标进一步调整为“保增长”,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一波三折,经济政策也经历了三重变奏曲,以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内在调整的压力。
身处内陆腹地,河南尽管受宏观经济影响较为滞后,但并未独善其身。根据省发改委的初步预计,2008年,全省GDP将突破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 但是,相对于2007年14.4%的增速,已经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回落。
河南企业,同样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而艰难的冬天。但是,危机背后的成长和反思,或许是这场严冬带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冰火两重天
“这一年感觉做企业,真的太不容易了。难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想着明天怎么办。”
这样的内心独白,是河南省一家具备一定规模的食品企业掌门人在一个公开场合的发言。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遭遇过这样煎熬的企业家,恐怕不会只此一个。这一年的三百多个日夜对许多企业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或许是2008年河南企业表情的极致回顾。
2008年上半年,包括原材料涨价在内的高成本压力和资金困局,成为不少企业的梦魇。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9854.38亿元,增长45%。与此同时,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效应开始发力,缺钱,成为大部分企业的共同难题。
不过,尽管受到宏观经济紧缩政策的打压,上半年很多企业做“加法”的扩张冲动依然未能遏制,纷纷投资建厂、规模扩张,尤其是接连寻求资本市场的突破和跨越。建业地产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众品食业由OTCBB正式转至纳斯达克全球精选板,中部大观地产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三全食品登陆深圳中小企业板,等等,一些企业甚至组建PC或PE,开始在省内外产权市场四处出击。
但是,到了下半年,金融海啸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令不少企业都触碰到更深的寒意。在省内近40家A股上市公司(未包含为外省企业借壳者)中,三季报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者不足一半,与此相对应,业绩同比增幅为负值者则同步“扩军”,达到了21家,超过了上市豫企数的1/2。三季报出现亏损的企业有8家,相比去年业绩普遍增长30%以上,这种反差令人震惊。
11月以来,郑州金基不动产出现全方位危机,素有资本运作高手之称的汪远思远遁他地,思达集团,自此成为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河南省遭遇危情的第一家大型民营企业。
12月6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部分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上,河南省一位负责工业的领导则再次强调:“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我省经济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应对,确保‘资金链不断、市场不丢、企业不倒’。”
短短的几个月内,实业经营的“回归”和“保持”,成为河南企业家们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再寻求扩张和赚钱,能够保持住目前的状况,不亏损,足矣。”河南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严冬背后的深思
河南经济遭遇到的严冬,尽管从客观而言,源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外部冲击和内部结构问题是中国经济此轮调整的两大因素。这场危机,既有美国次贷风暴的因素,也有中国经济自身的因素。无疑,此次经济危机,将迫使中国从外需主导向内需消费主导这样的增长方式转变,也将迫使企业实现经营方法、管理方式、治理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嬗变。
从以往的发展模式中,寻找值得反思的内容,应该是河南企业的共同命题。改革开放只有30年的历程,企业家们大都缺乏大萧条的经验,这次用沉痛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或将使他们永远铭记:高负债、低附加值、依赖性强的经营模式,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改变,河南企业应该全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资本不代表实力,稳健不代表落后”,这一点,成为金融危机下不少企业的共识。正如一位企业家所称,河南企业要做长治久安的稳健型企业,重要的一条就是一定要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其一,要明确战略要素,洞察战略环境,正确判断自身的能力。此次金融危机是一个很好的让企业审视自己能力的时候。资本不代表实力,稳健不代表落后。要关心政治体制改革,尤其在中国。其二,要抓住机会创造内需服务,关注中国农村市场。其三,要树立公共服务的现代企业意识。
建业老胡通过自身的实践,对企业的“顺势而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在河南这种地方,企业老是和北京、上海一线企业比,脚步就会乱。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规律,不可能一直想着太快。”企业在战略规划上,“原来计划扩张的步伐是不是放慢一些,原来准备扩大的规模是不是减少一些,原来的增长速度是不是调低一些,原来盈利的是否可以做一个非盈利的2009年度计划,企业不能因为追求增长而失去了资金链的巩固度”。
不过,危中也酝酿着机遇。经济放缓、消费放缓导致企业一般在业务上采取固守的姿态,但随着市场上资产价格的下降,有资本积累的企业,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变守为攻,加强收购、加大融资,并延揽各种熟悉资本运作和融资的人才。而且,在一片“唱衰”加工制造业的声浪中,高科技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必须迅速得到提升。
但这种逆势攻略,必须谨慎,充分考量企业自身承受能力。毕竟,这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冬天”虽然来了,但是气候异常,春天还很远。有些捡的便宜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尽管,这场危机仍在蔓延,尚未看到风暴过后初露的曙光。但是,如果说金融危机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在释放了令人恐慌的灾难后,盒子中一定还保留着希望的种子,那就是勇气和信心。
( 万军伟,《大河财富》记者。)
王石
2008年的王石,始终站在媒体的风口浪尖,不是因为万科的销售额再次超过百亿,也不是因为万科的股票起起伏伏,更不是因为他的新书《让灵魂跟上脚步》抛弃了以往的商业气息,开始有了文化的味道,而是由于他每每脱口而出并由此引来口诛笔伐的“名言”。
2007年年末他的“拐点论”席卷全国,房地产业内人士为此争论不休,也让很多消费者眼前一亮,更加坚定了等待和持币观望的信心。时隔一年之后的地产形势也再次证明了业内老大的名号不是白叫的。“5·12”大地震后,又是因为他的一句“万科规定员工捐款不超过10元”引发万科身陷“捐款门”。尽管万科其后做出了一系列补救行动,并无偿投入1亿元参与灾后重建以挽回品牌形象,但其依旧陷入难堪的信任危机。“黑天鹅”现象再次显现出它的巨大威力。
其实,王石本人也在不断参与并号召企业家群体加入一系列慈善活动,比如持续几年的“阿拉善”协会治沙工作,比如地震后“拉住孩子的手”资助活动……但由于其NGO的性质,并没有太多媒体去关注和报道,反而他身为房地产商的身份以及在这个身份下的所言所指,都成为聚光灯闪耀的焦点。
王石早已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代表着万科。2008年,他以亲身经历给很多公众企业的领导者上了一课。
潘石屹
在博客中,老潘如此描述自己:“身不高,体不壮,头发不浓密,但身手头脑均敏捷矫健。年龄未及知天命,吃过‘文革’的苦,享过改革的福,故能上能下,可屈可伸。”一个已经基本娱乐化、善玩概念、精于反策划的地产商人。
年初老潘喊出了“百日巨变”,纵观整年的地产市场,房地产企业并没有如他所说,从“卖儿卖女”的文学性比喻,到“洗牌”,再到“发生巨变”,最后“倒闭”,然而,在沉重的债务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一些资金链紧张的企业也许会在一段时间后无力回天,但期限一定不是三个月。
惨烈血腥的洗牌不会迅速发生,但是行业整合的速度会因目前的特殊情况而加快。在不久的将来,房地产企业将分化为三大主力军团——传统大牌企业,诸如万科之类;联盟大牌企业,在这次货币紧缩政策洗礼中合作壮大的企业;大财团派生企业,诸如海尔、宝钢等世界品牌,看好房地产业的暴利前景,自己筹建或者直接收购一些中小企业,凭借品牌优势和资金优势,迅速做大做强的新兴房地产企业。
相比其他房地产商,老潘更像一个娱乐明星,走红地毯,参加时尚活动,时常爆出惊人却缺乏调查研究的语录。就连年末的贺岁片,也有不少外景用了建外SOHO的外立面做背景。看着他每次戴着独特的潘式黑框眼镜出场,我们不仅想说一句“潘总,您要是把腰挺直了走路,就更会有大佬气质”。
任志强
2008年4月11日晚10点半,参加博鳌论坛的潘石屹在从索菲亚酒店回来的专车上爆料 :因为任志强经常口无遮拦得罪了许多人,据说进入“最想揍的人”排名的第二名,第一名是陈水扁。
任志强有个口出狂言爱放炮的嗜好,被媒体称为“任大炮”。每遇出头露脸的机会,都放出一段惊人的语录,配以自己不修边幅的装扮,大树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品牌。“房地产就该是暴利行业”;“中国住房分为穷人区与富人区很正常”;“房价降了,房地产开发商有权不盖房”;“商品房定价无需公众监督”;“历史证明房价永远都是上涨”……老任每次都一脸真诚地对所有人说:“我说的是真相,而大多数老百姓往往不愿意相信真相,因为真相和他们的预期相差太大。”
从物质贫乏年代走过来的任志强身上一直保留着爱憎分明、敢于直言、衣着朴素的优秀品德,《中国企业家》的记者更是把老任拿着高尔夫球杆的样子形容成老农扛锄头。他的敢于直言让很多人恨他,也让一些人怕他。除了那些有困难的“穷人”在声讨任志强——同时,任志强也是那些不学无术、装腔作势伪君子的克星,因为他无论在任何场合都会毫不犹豫、毫不留情地撕下伪装的面具,立刻让某些人恼羞成怒。以至于任志强在台上讲话时,下面就有人说 :“以后再也别请这小子来了……”
在“炒作”之风日益盛行的今天,任志强被当做“愤青”也就不足为奇了。
冯仑
2008年,“学先进,走正道,傍大款”的冯仑的新书《野蛮生长》热卖,而书中作者对于女人、金钱、伟大、关系、幸福、历史、死亡的描写坦率而真性情。书中的一句“未婚女青年推动房价”,在本就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中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冯仑考虑女青年必须有婚房才能结婚,所以导致买受面加大,基数增加,所以房价上涨。也许冯仑的说法听起来像个笑话,但从市场的需求来看,以结婚为目的的购房需求仍然是市场最强劲的刚性需求。
除了新书的热卖,冯仑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房地产商都要学猪坚强”的言论了。在次贷危机影响下,国家宏观调控深入,消费者观望氛围渐浓,市场的恐慌心理渐重,国内的地产行业也面临着行业的冬天。冯仑为他的同行们开出的药方是,目前的形势下开发商要学习地震中被埋36天奇迹存活的“猪坚强”,即便瘦身也要顽强地活下来。
冯仑一直被称为中国企业界的“段子派”掌门,他在用一种古典的方式思考,却尝试用一种野蛮的方式表达。引用专栏作家吴晓波的话“作为50年代生人的冯仑们”内心还被一层莫名而高尚的理想主义所包裹,但是在职业和形体上却已经被草莽的商业游戏所扭曲,所以他们索性把自己放纵成了一个“野蛮人”。
胡葆森
一个祖籍河南,曾在海外工作又返回河南,并扎根河南,立志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的地道河南人。坚毅、厚重、大气、执著的企业风格,同样也是老胡个人品性的体现。从胡葆森身上所表现出的东西,无疑可以看成是为对河南人不公评价的强力辩解,而且这种辩解是体现在行动力而非高声喧哗。
这一年,他所带领的建业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无疑为年内地产行业的画卷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月19日第一场投资人午餐会,得到了如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新加坡嘉德置地总裁廖文良、中国“投资银行之父”高盛高华董事长方风雷等众多财经名流的支持。令香港媒体大开眼界,更是用“八星助阵”来形容这场宴会,并且说出了两个没见过:“没见过一个中等规模的内地企业上市,这么多财经名流捧场的 ;没见过一个地产企业上市,这么多同行来捧场的(在香港,很少有同行之间前往捧场的先例) 。”
抉千斤之货者,不计钵两之争。曾经,很多媒体也一度认为建业“贱卖”。如今,回头来看,能按照既定计划如期取得上市资格,已经成为最大的成功。建业也因此获得了一条更长远的融资通道。上市,无疑给建业准备了一件过冬的棉衣。
老胡以他一贯的“规律至上”,顺势而为、借势而起、逆势而上,为这一年布满阴霾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投下了一盏闪亮的明灯。
(文字执笔:何佳颖)
冬天是思考的季节。金融海啸令世界经济非只是进入冬天,而且是进入严冬。冬天里新的故事层出不穷,也引发在下许多新的思考。最近,与朋友讨论很多的是濒于破产的通用汽车公司。试问,如果连通用都会一朝沦于破产境地,世上还有哪家企业敢自夸能长命百岁?
基业长青是所有伟大企业家的梦想。然而,这太难了!
企业靠什么长期延续?曾几何时,中国人的答案是规模,以为规模大即代表安全,代表企业能抗摔打,从而实现长期发展。牟其中曾言,你借银行一百万,你是孙子,你借银行一个亿,你就是大爷。撇开这句话的道德因素,可以理解为讲的其实就是一种靠规模来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道理。无独有偶,韩国企业界也曾经疯狂地追求过规模,并流行着“大马不死(too big to fail)”的神话。
然而,企业规模大也许有时能够给企业些优惠和帮助,但肯定不足以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最大的30个财阀有15个倒闭就是一个例证,现在的通用以及已经倒掉的雷曼兄弟、贝尔斯登也是例证。
如果大不行,那么强呢?许多企业家认为,技术先进比规模大更重要。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始迷信技术的先进,尤其是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口号提出后,技术创新的追求开始成为新的主流。中国企业家们普遍认为,如果有创新能力,那么就拥有了长盛不衰的法宝。创新也因此成为上至国家下至许多企业的重要战略。
当然,还有人并不认同“大”和“强”就足以让一个企业长期持续。制度至上论者就认为,企业的制度也包括管理的先进才是关键。如果没有先进的制度,则一切无从谈起,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制度创新不仅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此外,还有人重视的是人才,认为企业要想长期延续,最重要的是人才。这一点,在中国也是非常流行的思想,其道理似乎就连小偷都知道。葛优在《天下无贼》中就宣告,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葛优的说法,其实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的想法。
然而,通用的命运让以上所有对企业生存的智慧思考都显得非常苍白。通用没有规模吗?错!通用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通用没有技术?错!汽车是工业中的工业,是所有顶尖工业技术的汇合体,而通用的技术是上乘的。是通用缺乏好的管理和制度吗?错!如果通用是因为管理和制度不先进而垮台,那么中国所有的公司也许都应该倒闭。或者,通用是没有优秀的人才?还是错!作为国际顶级大公司,通用人才济济,其人才的储备足以令许多中国公司汗颜。
但事实就是,尽管通用规模超大、技术一流、制度先进、人才济济,它现在却濒于破灭。是形势弄人,金融海啸太过厉害,还是通用自己也有值得责备的地方?
在这里,我提出一个假说(之所以是假说,是因为我暂无暇用大量数据和事实去证伪),就是一个企业的规模、技术、制度、人才等绝对资源都不足以保证公司不垮台,真正保证企业不垮台的是“企业相对资源充裕程度”,即相对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的相对资源的充裕程度如何。假如一个企业拥有各方面丰富的资源,但因为发展目标太高,致使资源利用不留余地,那么在形势变化的时候,企业就很容易因为缺乏足够的储备资源、缺乏回旋余地而走向崩溃。通用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例证。相对于其资源储备来说,它的发展目标太高了,弦绷得太紧,因此无法在金融海啸的时候度过劫难。
相反的例证是我们看许多“保守”的企业,他们的发展目标通常比较适中,总是给自己留下余地,有些企业从来不借债,还经常会在账上趴着大量现金。在外人看来,这些企业很傻,并且经常丧失掉许多机会。这的确也是事实。然而,风暴一来或者冬天一来,这些企业因为有足够的“储备粮”,可保安然无恙,而其他发展目标定得更高、资源利用紧绷型的企业却因为船大无法掉头而一朝败北。这个时候,谁的生存法则更合理呢?
发展最大化(表现为利润最大化、市场最大化、增长最大化等)一直是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商学院教科书的标准假设。在现实中,竞争也逼得企业总是不遗余力地去消耗资源、尽可能地发展和扩张。然而,企业要想长期生存,希望还能记住一点中国的古训,“凡事留有余地步”;或者,请记住《圣经》的教导,凡事要有所节制。
(赵晓,经济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什锦八宝饭
——中国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有了自己的粉丝团,名为“什锦八宝饭”。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通过人民网,实现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令中共领导人亲民形象再次增分。胡锦涛问政网络,开通“网络民意直通车”,开启了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因此成功实现了草根们对关注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政治参与。
雷
——“雷到”原是出自日本动漫,动漫人物被电波打到“受到强烈电波冲击”,漫迷看到惊讶的事物时发出此类“强烈电波冲击”的言语,后经简化翻译成“被雷到”。它是我们在2008年的网络中经常见到的词,表示对那些离谱得无法接受的事情感到震惊,有如被雷击中的感觉。
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个字的解释是光和明亮,而现今,它从字典里复活,被赋予的新义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可以看到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和张口结舌的模样。当一个人说“我很囧”的时候,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而它发音和“窘”完全一致,简直再完美不过。
山寨
——从“山寨手机”、“山寨数码相机”到“山寨”家族的新成员的爆发式增长,甚至有了眼下的山寨春晚,一时间似乎所有曾经高高在上的东西,都能在民间找到“山寨”版本。终于,“山寨”作为一种现象,被新闻联播以1分59秒的时长进行了报道。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让人们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山寨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中国,加油
——从年初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到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遭到的阻扰,再到5月令人痛心的大地震,我们古老而年轻的祖国在凤凰涅槃跃上新境界之时却经历着各种考验。加油呐喊固然重要,但思考和努力更应一直进行:我们该怎样应对种种自然或人为的“意外”,使民众过一种“有准备”的安全生活。
做人不能太CNN
——在报道拉萨打砸抢烧事件中,美国CNN的新闻报道将一张反映拉萨街头多名暴徒袭击过往军车的照片剪裁为局部特写,严重歪曲事实,引发全球华人大签名,要求CNN道歉,并征集爱国律师起诉CNN。同期,CNN新闻主播卡弗蒂在北京奥运火炬在美传递期间发表侮华言论,称中国人是“一群五十年不变的呆子和暴徒。” 如媒体所言,“CNN风波”最终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指标,它标志着全球华人小区的一种觉醒,既不同于过往的狭义的民族主义,也不同于旧时代的麻木不仁。它将迫使其他西方媒体在开口批评华人时,必须三思。
三聚氰胺
——自从奶粉事件被爆出含有此物质,“三聚氰胺”就一直比“三鹿”更受关注。这个拗口生僻的专用化学名词一朝闻天下,诸多奶业巨头因它轰然倒下,并由此引起了名牌产品的诚信危机,乃至做人最基本的良心拷问。食品的安全问题在2008年被提至未曾企及的高度,不知道这个词的热传,能否让食品行业的信誉和质量浴火重生。
北京欢迎你
——规模空前的第29届奥运会,成绩辉煌,组织有序。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负责的、诚信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中国形象。
金融风暴
——全球经济一体化,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把全世界裹挟进去。如何应对这一危机,考验着企业的经营智慧和政府的决策能力。套用《直击华尔街风暴》中的一句话:“风暴让全世界彻底重审自己和别人,在反思中,重建新的全球金融治理机制……但愿春来之时,所有的记忆和思考依旧清晰。”
(整理:何佳颖)
这一年有太多事件值得书写,最好的与最坏的,最善的与最恶的,翘首以盼的与不期而遇的,可歌可泣的与敢怒敢言的,有些事近在眼前,却大可视若无睹,有些事远隔万里,却足以振聋发聩,有些事潜藏地底,却注定将刻骨铭心。
沉闷与平稳,似乎已经被上天预支给了2006年、2007年,发掘的苦辛,被替换成选择的艰难,大事件们,意义显豁地屹立于斯,容不得你不去看,不去想,不去写。
事情太多,也许叙述的方式可以是:细细想一想,2008年带给了我们这个社会哪些情绪?
情绪之一:哀恸
那条短信是怎么说来着?
“什么叫幸福?幸福就是:
1月没进乌鲁木齐(警察与疆独分子枪战、恐怖分子劫机);
2月没去郴州(南方雪灾);
3月没逛拉萨(藏民骚乱);
4月没到山东(火车出轨);
5月没来汶川(四川大地震);
6月没在瓮安(民众抗议);
7月不在上海当警察(杨佳杀警);
8月不在新疆当兵(恐袭军警);
9月不住在山西(襄汾溃坝);
小孩从来没吃过三鹿奶粉;
当然最幸福的是:2008年没有进股市。”
这条短信出现在年中,随着灾难新闻的不断刷新而不断增添——根据后续的资讯,我们还可以说10月不在昌平、11月不在台北也是幸福的。自然,大多数短信的收受者/改编者/转发者,除了无远弗届的“股市”,都不曾经历其中任何一场局部的灾难,然而他们通过各种媒体,甚至传言“经历”了每一个艰难的时段,并据此构建了他们对2008年的灾难想象——这是一个何等多灾多难的年份啊!
公认的天灾而外,大部分“灾难”的主题都指向政府的作为、或不作为。把“政府”作为讨伐的主词,其实是一种既危险又直接的“整体想象”。危险是,这种想象很容易将历史问题、社会问题一概转化为政治问题,要求一个“全能的”政府;直接则在于,“整体想象”不仅源于政府没能预期并防止上述灾难的发生,更大的诱因在于,政府也没能在灾难发生后, 及时提供信息,抚慰人心,反而放任灾难结果在民众的印象中滚动、放大为对政府形象的伤害。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务虚的愤懑或批判很难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责怪体制等于啥都没说”,切实的呼吁或作为会更有效力。大地震的救灾历程,初步释放了中国社会民间的互助力量,虽然还有些无序与无力,却还是让人耳目一新。哀恸激发的价值认同正是“公民社会”的伦理基础。
情绪之二:愤怒
灾难让我们变得更高尚、更无私,却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宽容。2008年民间自发的批判与抵制史无前例地群体性浮现,在5月至7月的大地震余波中达到了最高峰。汹涌的言辞与持续的争论,批判对象的频密出现,上纲上线的极端取向,都让我恍惚重睹战争年代记忆的现实版。
震灾期间因言论获咎的大目标有四位,他们正是因自己的言论内容,分别被命名为“王十块”(王石)、“范跑跑”(范美忠)、“余含泪”(余秋雨)、“王做鬼”(王兆山),当然还应该包括有“地震天谴论”嫌疑的朱学勤和莎朗·斯通。但后两位的言论是被断章取义及歪曲理解的,更应该被看作非常时期公众的过敏反应。
应当说,上述四人会触怒众多的反对者,与其言论本身的极端性有关。而共同的特性,似乎都呼应着2007年“《色·戒》风波”引发的“集体/个人”两极论述。王石与范美忠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强调极端情境下个人的自由选择——你不一定不捐款,也不一定会独自逃生,但“不捐”或“逃生”,可以是你的一个选项。
余秋雨与王兆山则正好站在天平的另一端。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论会引发巨大争议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含泪劝告灾民”与“纵做鬼,也幸福”,文字背后折射出的“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思维模式,偏偏这种“集体利益”已经在过往的历史被渐渐抽空了地基。批评者质疑的是:空洞的集体利益如何替代真切的个人伤损?
将上述现象统而观之,值得注意的尚有二端:“公众”仍然处于匿名状态,我们只能暗自猜测,是否批评王石、范美忠的公众,与质疑余秋雨、王兆山的公众,分属不同的思想阵营,或者他们对两种极端的表达都感到厌恶?而公众压力的体现方式却有所不同,万科迅速增加了1亿元灾区投资,范美忠被教育部发言人公开批评;而对余秋雨、王兆山的抗议一直限于“隐形”的状态,最多是部分媒体的批评——我无意分辨其中有无政府对舆论的控制,但这种对比至少说明,现实语境中,个人主义的主张比集体主义的言论更为弱势。
情绪之三:骄傲
2008年既是灾年,也是盛世,听上去有些反讽,却是实情。
中国用了十年时间筹备奥运,不妨看作创造经济奇迹之余,试图为自身的综合强国地位树立丰碑。奥运自然是最好的契机,因此筹办的每一步,工夫都要做得很足。投入之大,扰民之多,是可以预见的事实,这么一场事先张扬、如期而至的大SHOW,不喜欢的人,当然可以说成无非是八旗子弟式的耗财买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但同样不能无视的,是从政府到民众,多数人骄傲兴奋的“加冕”心态,他们对奥运本身或许看法不一,但对于借奥运展示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地位的大前提却充分认同。大多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也在8月的晴空下达到最高点。
这届奥运会注定是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一届,也是最古怪的一届。其古怪之处在于,它口口声声宣称体育与政治分离,不希望奥运会泛政治化,针对的是西方“反华势力”借机的兴风作浪,另一方面,它的筹备方式、资源调配、举办过程、运作目标,又是彻彻底底的政治诉求——我这里说的不仅是政府,也包括无数热血民众的心理状态。
4月民间自发的“抵制家乐福”运动,是自1905年以来最奇特的抵货运动。它不像以往那样源于民族产业的困境,也没有任何经济诉求,它以一种消费主义的姿态将民间的爱国热情物化,与地震后消费者因莎朗·斯通言论抵制CD化妆品如出一辙。
这些活动以“80后”为主体,或许说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正在发生悄悄的转变。“80后”的成长环境决定这一代人更坚决追求“我”的价值实现,而他们习惯的方式是经济抵制而非政治抗争。
为盛世加冕的,不仅是现实,还有历史。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与回顾理所当然成为热潮。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30年的巨大进步,可是没想到经济学家们把“中国经验”抬高到如此让人仰望的位置 :张五常说“县级竞争”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经济制度;林行止承认自己当年对自由市场的无保留揄扬是一个错误;还有各色经济学者总结的“中国式道路”……这些标签在西方再次步入经济衰落期的背景下更显得熠熠生辉。
情绪之四:反讽
权力滋生腐败,绝对权力滋生绝对腐败。权力的运用与监督,在中国社会确乎不够透明,久而久之,民众就产生了“对权力的绝对警惕与绝对反感”。
拉萨骚乱与瓮安事件,新闻报道的封闭与滞后明显加重了公众对权力的不信任。接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展现了权力方的“舆论弱势”位置,也凸显了公众情绪的暴戾成分:杨佳杀死了六名警察,却在网上被捧成了“刀手”、“大侠”;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案,舆论先是一面倒地谴责警方,在传出“死者出身高官家庭”的流言后,许多人的评论马上转成了“六提辖打死林衙内”;林嘉祥酒后闹事,证据尚未“呈堂”,没有耐心的观众已经自然推断他猥亵女童……
公众情绪并非无源之水,也并非无的放矢,“对权力深刻的怀疑”在上述每一桩个案中闪现,未尝不是对“人情大于国法”弊端的一种针砭,有时甚至是公众情绪对“合情不合法”现象的隐形抗争。但是,暴戾的公众情绪一旦产生,必然遮蔽细节的发掘、真相的剥取,甚或成为被某方操弄的对象。
指责公众情绪没有意义,需要探究的是何以会出现“正义变为暴戾”的现象。流言从来不缺乏将事件合理化、合情化的想象力,如杨佳杀警,盛传他是被警察殴打后失去生育能力才萌发恶念,这个未经证实的细节被放大,成为许多人支持杨佳的最大论据。而未敢轻易置信的观察者,也无法辩驳这个论据,因为整出案件的审理一片模糊,程序也存在多处不合理的环节。
公域/私域的混淆,或许是公众面对各类事件歧见丛生的最大原因。学习如何在公共论域讨论问题,将讨论局限在社会影响层面,而非揣测个人动机与张贴道德标签,这同样是建设“公民社会”的要义。2008年,中国大陆社会对于异域的两场大选,给予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关注。直接采访、观察的媒体远远超过以往。而经济危机下的选举,让公众的选择趋向避开意识形态,作出务实的评判,近距离观察与信息多元化也让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注于制度的设计、运作与维护。或许谁当选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社会框架日益相近的背景下,他者社会作出的民主示范。同样,台湾社会不遗余力地追究陈水扁弊案,也可以看作华人社会彻底法治的尝试。
历史与现实,富足与尊严,包容与释放,艰难时世,民意总是在不同的层面游移不定,依违两难。除了怀抱理想,拭目以待,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是的,这样一个“显眼”的年份,定将衍生无数被反复讨论的话题。我写下的这些文字,只是为了告诉现在与未来,我们所能触摸的,始终只是大象的一根脚趾,而我们身在历史之中,是何等的焦虑与迷惘。
(杨早,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老胡:很中国很世界①
2008年这一年,在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风暴袭来之时,作为企业的缔造者,老胡带领建业叩开了香港联交所主板的大门,房地产住宅板块此前无人,之后,更无来者。
始终,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稳健的做派,从未迷失过未来的道路。在“冬天”真正来临时,他赢得了更多理解以及效仿:
第一,他从未将企业的命运系于政治,而是遵守商人道德和市场规律。他始终致力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对外真诚、细心地谨守礼节。
第二,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简单的价值观,并赋予了自己推行这种价值观持久的动力和耐力。
第三,在多年阅历的积累之上,他能够敏锐直觉地洞察市场,并作出判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智慧。
2008年,他的生活同样“很中国很世界”,春季,作为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夏季,作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与火炬接力传递。
他敦厚、温和、淡定的笑意,定格在2008年。
王天也:西成东就②
作为建业地产的CEO,2008年,王天也(Terrance)在河南与香港、内地与国际、传统与开放、决策与执行、目标与过程之间获得了完美平衡。和建业的路演团队一道,Terrance在推动建业地产上市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娴熟的专业和迷人的职业风范,将国际投资人“俘获”,当仁不让地站在了香港联交所的交易大厅,使建业地产成为2008年上市香港的唯一一支住宅地产股。
在建业的舞台上,Terrance说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他理性、干练、心思缜密、喜欢在逻辑和系统中思考、计划周密、专注于执行,他所代表的正是建业所推崇的专业素养。
闫颖春:低调者最佳代言人③
闫颖春女士,是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入职时间最长,最少挨老板的吵,以低调严谨的作风著称。在食堂吃午餐时,如果你看到一位衣着素雅,面容稍显严肃,总是最晚下楼,走路平稳到几乎听不到声音的高个子女性,那一定是她。
作为集团董事,同时担任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的她,在近两年的上市筹备过程中,始终默默做着幕后支持的工作。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是她的特征。尽管作为董事会与执行层的联系纽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的头衔让她既要对执行层进行监管,同时又要对所管理的三个职能部门进行指导,但在具体工作时,小到哪怕董事会召开时工作人员的工作牌,她都要仔细检查,以防疏漏。
2008年,负责处理集团上市中一系列公关工作的她对香港公关团队的敬业精神、严谨的作风以及工作环节中的流畅衔接有了深切感受。她不仅给自己所领导的团队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敬业精神、工作环节中的沟通意识、认真严谨的标准,同时也给2009年的每一位建业人提出了新的期望——抓制度、抓执行、练内功。
真实而平淡的她继续在低调中为热爱的企业不断奉献。
闵闵:《职业红宝书》的光芒④
她是强有力的执行者,有态度、有标准、有担当。2008年,当建业的路演团队跨越洲际南征北战之际,闵闵带领后方的团队为上市元年交出满意的答卷而日耕夜作。
这一年,闵闵开了无数的会,批了数不清的公文。她在意团队的成长,用一篇《职业红宝书》身体力行地告诉建业人:如何不辜负岗位、如何直面目标、如何寻找智慧灵透的工作方法。由此她为年轻人梳理了职场成长的脉络、体察了与企业共发展共荣耀的玄妙,为他们指引了一条通向人生成功的理想小径。
作为女性,她优雅于执著,美丽于认真,可爱于坦率。
2008年,建业因为有她而不同。
夏俊伟 :持重的多面手⑤
这一年,称呼他“夏老师”的少了,叫“夏总”的多了;看到他笑呵呵的样子少了,神态凝重的时候多了;他给下属培训的时间少了,训人的次数多了;我想,他一定陪家人的时间也少了,加班的次数又多了。状态的转变也意味着责任的转变。全国首家房地产客户服务热线9617777开通、至尊公司成立、红酒会所筹建、建业农庄改造,服务又一次被提升到新的高度,2008年夏俊伟的身上承担了许多看似庞杂的工作,然而,诸多的“无序”又毫无二致地指向了同一个目标——客户。
自2001年,全省第一家客户俱乐部“建业会”正式成立,建业立志为客户创造“尊贵、和谐、健康、成长、开放”生活方式的脚步从未停止。2008年,在他的带领下,“建业会”组织了客户旅游节、运动会、购物节等一系列活动,尽管不是尽善尽美,却也创造了建业历史上的很多第一次。
斥资千万构建全国最大、集品鉴与储藏为一体的“至尊红酒会所”,投资600万全面改造中牟建业农庄,都为客户提供了工作之余不同的休闲方式。在“琢玉行动”中,客户中心要求自己在百日内完成《建业客户服务手册》的编撰,为客户提供了解、享用、监督建业服务的依据。
我们期待着,启动网络化社区服务建设后,在实现向业主和会员提供“时间、区域、内容”三方面的无盲点服务时,老夏可以轻松一点。
康凯:归家的况味⑥
这一年,离开建业两年多的康凯自北京远洋地产回归建业,成为洛阳公司的总经理,这种转变就像回到了原先的家一般,熟悉而亲切。
洛阳公司2008年的销售任务并不轻松,想要完成任务,需要把项目的商铺全部销售一空,然而对于处在洛南新区的项目来说,住宅项目的配套交通不发达、商业氛围仍未成型等一系列因素,让商业销售颇有难度。为了加快项目销售推进,加班对于初到洛阳公司的康凯是“家常便饭”,有位员工有一晚想提前睡觉,八点正打算穿睡衣上床,结果康凯一通电话商讨工作细节,直到晚上十点多钟才上床。
员工们对这位公司新掌舵者充满好奇,毕竟康凯是 “建业销售史上传奇风云人物”——90年代时建业金水花园一整栋楼都经由他销售给一个客户,成为建业销售人的重要标志性记忆之一。然而,康凯总把自己放在团队的氛围中来思考自己,并且将自己的一切成果归零。他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对别人承诺的事情,总要办到,偶尔在特殊的情况下,哪怕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也要向别人致歉并约好下次履约。身为团队的管理者他无疑是被其团队所信赖的,康凯的称谓从“康总”,很快转变为“老康”,成为大家心中亲切和重要的名词。
面对即将到来的2009年,老康充满信心:“虽然路途艰险,市场风云依旧变幻,但我会全力以赴,和我的团队一起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郭大宏:做城市市场的王者⑦
出身于草根阶层,他的事业轨迹也是一个足以鼓舞心灵的励志故事。以人情达练自如游走于利益关系犬牙交错的商界,但又不溺于世故,他身上有两种非常阳光的气质,那就是崇尚勤奋和不断地学习。2008年,他承担了比过去五年加起来都多的工作量,带领开封建业大宏公司一举夺得开封住宅市场约3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区域王者。
从自营公司的老板而至合营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他喜欢强调实用和操作性,但又不乏理念的建设和创新。就像眷顾庄稼的老农,虽掌控的项目逐渐增多,他依旧习惯每天都去工地看一圈。他把“天道酬勤”作为开封建业大宏公司的核心信条,并将这种精神贯穿在自己的团队中。对于公司治理,他有着儿童摆弄积木般的热切和痴迷,从中国传统智慧到现代管理经典,都能被他找寻出经营管理的灵感。比如,建业大宏公司最近的管理主题是“不贰过”,出自《论语》,“允许员工犯错,但不允许犯第二次错,允许犯第二次错,但不允许犯第二次相同的错”。
建业在河南坚守了16年,大宏在开封坚守了16年,合营公司文化的沟通是相对简单的。在他看来,开封就是整个河南地产市场的浓缩版本,从而早就在内心领受了塑造标杆领先风气的军令状。2008年和今后的一些年份一样,他依旧执著于对自己企业角色的不懈追求——企业战略的执行者、企业文化的传承者、企业变革的推动者、沟通平台的搭建者、效率管理的承载者、团队力量的凝聚者。
陈瑛:信心比黄金更重要⑧
2008年里行业的调整给不同的地产人带来了不同的收获,陈瑛收获的就是与团队一同成长,以及在潮起潮落时行船的本领。
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客户愈加理智冷静的时候,产品的品质、服务的标准,都将决定着项目在市场上的生存状态。陈瑛与她的团队认识到,客观理智地判断市场形势,“冬天”中依然会有良机,关键在于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创建最能体现产品价值的营销体系,通过正确的渠道传播项目优势、卖点,把为客户服务放在第一位,项目销售就会水到渠成。正如陈瑛所说:“我们的产品一直要比我们说的好,正所谓天道酬勤、得道多助,我和我们团队付出的努力一定是会有回报的。”
2008年里最令陈瑛难忘的就是联盟新城四期的旺销。在行业的“冬天”里,这一成果对于坚定我们对市场未来与建业品牌影响力的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冬天”里,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刘亮:团队成长是我的责任⑨
作为集团在地市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之一,刘亮对于团队有着更深的认识。什么是团队?刘亮的答案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努力将其实现的一群人。
在担任新乡公司领军人的两年里,他一直强调“培养团队成长是我的责任”。不论是日常工作还是团队活动,刘亮总是有意识地让新乡公司年轻的团队来策划、组织、执行,“当他们养成细致考虑的习惯后,不管面对任何工作,他们都能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来指导工作”。新乡团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快速成长的。
这一年,对于刘亮,最难忘的就是,2008年10月10日新乡绿色家园最后一套商铺售罄,这不仅是新乡绿色家园项目的清盘,也代表着集团第一批战略布局项目全部售罄。此间,新乡团队的快速成长功不可没。12月6日,新乡金龙建业·森林半岛展示中心盛大揭幕,刘亮和他的团队又走上使命与荣耀的新征程。
余卉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⑩
暂且借用余卉在总结自己这一年时用的题目,工作量大的时候,她时常会忙碌到无暇思索,管理部同事张蓓曾送给她一句孔子诲人的话——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从郑州到异地,除了工作地点的变化,一同转变的还有状态和心绪。有时在QQ上碰到她,询问她的现状,很长时间,屏幕上才会出现一句话“每天工作接近18个小时,没有感想了”。
对于忙碌,她在自己的总结中如此解释:“来洛阳有接近半年的时间了,每一天都飞逝如梭,五个月更是如弹指一挥间。悠闲规律的时候,时间像条影子落在后面,忙碌起来,人就是和时间在赛跑,总要努力去追赶,最终变成停不下来的状态。”
这一年,她收获最大的是看问题、想事情的视角发生变化。过去的她是在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现在需要把自身工作放在更为宏观的层面来思考,同时还要考虑整个部门的工作如何统筹、如何周密,另外兼顾与其他各专业部门的横向沟通,这些经历对她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对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她也有自己的理解:当我们拥有完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后,应对任何事情都会从容得当、游刃有余;当我们的心胸足够宽宏和包容,自然得道多助,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都会成为工作上的助力 ;当我们有勇有谋,那么困难也好,逆境也好,我们都敢于直前,无所畏惧。
《建业》编辑部:理想与路径
这一年,和大多数建业人一样,编辑部完成了许许多多单调但充实的规定动作,也在创意性的实践和思考中收获了更多微小而熨帖的喜悦。
生活与事业,泾渭分明但又共发自原点,围成我们的人生坐标。2008年年初,幸福晋级为母亲之后,主编宋晓鸣返回到编辑部的日常工作当中。可爱的女儿给她增添了一份新的牵挂,勤于思考的“鼹鼠”也借此平添了更多人生智慧的厚度。出于对内心纯粹信念的追求,前编辑钟慧参加了民间支教活动,远赴云川交界的山区,做起了爱心和知识的传播大使。自董办行政外联部重返编辑部,何佳颖的驰援带来了关于《建业》编辑工作的局外观察,更巩固了编辑部“美文+美女”的优良传统。
“关注企业的战略及实践,敏于触摸企业发展的脉动,见微知著于企业的发展趋势。”这一年,固然不缺少失落和遗憾,但《建业》在忠于自身使命的基础上,距离自己的理想状态又近了一步。专题设置方面,“新长征路上”及“在路上Ⅳ”,汇集了建业“思考的大脑”,我们自豪地发现,正是以老胡为代表的卓越内部思想家、撰稿人,构成了《建业》内容的独特竞争力;“鼓舞中原”则用全彩图文记录了上市的乐与路;上市也赋予了内刊更加重要的理想和使命,2008年6月之后的专题自企业现状出发,纵横比较同行尤其是上市房企在财务操作、商业模式、管控模式上的优劣异同,拓展了企业的关注范围。
在商业文化浓厚的企业里从事人文性质工作,加之《建业》的定位,内刊编辑岗位暗含着对毅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高标准要求。这一年,为了系统反思编辑方针的阶段性得失,编辑部组织了诸多知名撰稿人参与的《建业》研讨会;这一年,为了流畅而不浮浅的行文,编辑们曾多少次夙夜未眠抓寻“灵感”;这一年,关注细节、追求卓越的氛围在编辑部完好延续,因为我们深知,站在《建业》背后默默关切我们的,是一个立志于基业长青的理想主义型企业和一位秉承“敬惜字纸”传统的“第一读者”。
(文字执笔:宋晓鸣①②④,白许晨⑦,何佳颖③⑤⑩,刘伟⑧⑨,高丹丹⑥。)
1︰0击败陕西浐灞之后,建业队在教练组的带领下来了一场狂欢PARTY,一年的辛苦和压力,就这样在极度放松中被彻底宣泄。2008年,相比第一年,已经是中超二年级的河南建业少了些许青涩与懵懂,有了更多自信与从容。所以放松仅仅是暂时的,要想在外部环境并不理想的中国足球中“活得更好”,它不但需要自强,更需要自省。
一路平安 保级之旅顺畅
当所有比赛结束之后,建业队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9胜9平12负积36分排名第十。这也完成了年初建业俱乐部向外界宣布的“保十争八”的目标。
单纯从成绩和全年的整体表现看,可以用平淡来形容。第十的成绩位居中下游,同时也没有诸如2007年客场平申花、胜鲁能那样令人荡气回肠的经典战役。2007年所获分数大多是从位居前六名的强队身上拿到,2008年四五队的送分大户则来自中下游球队,与上游球队对话明显处于下风,在同山东鲁能、上海申花和北京国安这3支前三名队伍的交锋中,更是均被“双杀”,而2007年四五队和这几支队伍的交锋成绩是1胜4平1负。个中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却也是实力上的回归。
不过相比2007年直到倒数第三轮还在为能否保级担惊受怕,2008年无论是四五队队员,还是球迷都过得相当轻松,早早就脱离了保级圈,成为夺冠无望、保级无忧的逍遥派。
对于一支进入顶级联赛不久的新军来讲,生存,是最重要的问题。2008年的情况表明,建业队的中超二年级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平淡”也恰恰是球队最明显的进步。
一柱擎天 神勇奥里萨德贝
很多年以来,引援不力都是外界对建业俱乐部诟病最多的一条,而2008年这种情况则有明显改善。临近开赛才花费百万美金引进的外援奥里萨德贝,用12个进球证明了自己物有所值,最终成为球队的头号功臣。
建业队全年在比赛中的实际进球数为25个,奥里萨德贝一个人的进球数就占到了将近一半,而且多为关键进球。在建业实际取胜的7场比赛中(对武汉的比赛不战而胜),5场比赛奥里萨德贝都有进球,其中4场进球更是全部来自奥里萨德贝,他对球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虽然最终奥里萨德贝失去了金靴奖,但仍以12个进球位列射手榜第三位,同时他还入围中超先生的评选,成为最后的3名候选人之一。尽管无一问鼎,但这样的个人荣誉已经是俱乐部的历史之最。
奥里萨德贝的风光无限,同时也映衬出了球队的两点缺憾:一方面,相比前两年成为后防中坚的特兰切夫,2008年外援后卫的引进并不算成功,道格拉斯中途离开之后,让经验和能力都有明显欠缺的奥比承担了更重的任务,但从比赛表现看,奥比显然难当大任;另一方面,进攻上过于依赖奥里萨德贝,使球队得分点少,进攻手段单一,对于对手来讲,防守也就容易得多。得分手太少势必成为制约建业队进一步提高的瓶颈,这也是球队2009年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波三折 主帅三易其人
在球队一路平稳走来的同时,主教练却成了最为动荡的位置,一年间,建业队共更换了3个主教练,成为所有中超球队中更换主教练最多的队伍。
个性使然,贾秀全在带队成绩正好的时候突然挂冠而去,因而也被河南球迷斥为“贾跑跑”。虽然不顾签下的3年合同就甩手不干确实做得不太仗义,但回头看,建业队最终能够早早上岸,保级无忧,还是应该感谢贾秀全在位时打下的良好基础。带队8场比赛,3胜3平2负,贾秀全也是2008年3位主教练中胜率最高、场均得分率最高的。
教练的频繁变动,势必会带来人员使用、战术风格上的变化,这也会让球队不可避免地处于动荡之中。能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利保级,也属不易,但由此给队伍带来的影响和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俱乐部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换了3个主教练,但3人中却并没有人得到河南球迷的认可,贾秀全因为在中途离去而落了个“贾跑跑”的名声并且一夜之间传遍全国,卡西米罗带队后期三连败也被喊下课,同时也因为沟通、战术理念等原因让队员有着很强的抵触情绪,而后期唐尧东因为制造了多场0︰0的比分,也被球迷称为“唐蛋蛋”。
从目前情况看,唐尧东2009年继续执教已经没有悬念,而球迷的态度对于2009年的他也是一种挑战。不过比起两位前任来讲,唐尧东应该说还是幸运的,至少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去证明自己,去赢得认可。
一心一意 挑战还在前面
在主教练频繁更迭、后半程客场多而且集中的不利情况下,建业队最终能够完成保十争八的任务,殊为不易,与此同时,诸如张璐、徐洋、顾操等小将也迅速成长,在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超的第二年,建业的收获应该说不小。
但也应该看到,其中也有幸运的成分,完全可以断言,如果不是出现了武汉光谷中途退出这样的意外事件,使降级名额减少了一个,后面的保级大战还会进行得更紧张、更激烈,而建业队的日子也不会过得这么轻松。
而展望2009年,我们同样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可以预料,未来的竞争还会更激烈,要达到唐尧东所说的“相信明年会更好”,满足河南球迷更多的期望,从建业俱乐部到建业队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一心一意地去做。
(郭韬略,《郑州晚报》记者。)
在人的梦想和成就之间有一段距离,这距离只有人的热望才能跨越。
——纪伯伦
开年之初,一场南方百年不遇的暴风雪阻挡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年度大移民”中那些匆匆回家过年的人。美国《时代》杂志不无担心地说,双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得中国最近被描述为“盛世”,这场暴风雪也许是一个提醒。
此时,建业仍然是中部河南一个没有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中小企业。在过去的十五年,认真地盖房子、忍辱负重地坚守河南足球为它在区域内赢得了足够的声誉,并奠定了行业领袖地位。但当时它却面临“尴尬”的境地:虽然始终在河南省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但主战场郑州的领跑地位曾一度被同行超越。
此时,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仍在继续,2007年年末,中国的一线城市住宅消费者开始了持币观望。美国的次贷危机尚未大幅蔓延。
这种市场端倪建业不是没有察觉,志向高远、主动出击或许是应对逆势的最好办法。1月11日,一个平常的下午,老胡和董事会成员参加了一场340人参加的计划誓师大会。在大会上,公司锁定了经营目标,所有项目公司的负责人都被授予了《2008年经营目标责任书》。高目标令所有与会人员感受到了压力,但面对公司即将登陆香港联交所的计划,压力和动力似乎已没有明显的区别。
随后,为了保障目标的实现,老胡开始率领管理层着手探讨与此相对应的企业发展之道——是为每年年初管理层的必修功课。平心而论,近年来建业在经营业绩上保持了超过50%的增速,企业的确存在着为数不少的经营和管理问题。但深究起来,这些其实是企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可以预见,这些问题也将伴随着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老胡没有过于强调企业制度的建设和约束,而是以导师的身份苦口婆心地劝导管理层:“要具有积极的、敬畏的和自省的态度;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月25日,经过香港联交所的审核和质询,2025澳门原材料16886通过了聆讯,获得了路演的资格。这个消息并不为多数建业的员工所知,此时,一个南方地产企业在上市最后一刻折戟的消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谁也没想到,国内外市场形势已开始风云突变。对此,老胡曾有过精练的概括:
“2008年,美国房地产次级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主要经济体被拖入百年一遇的极度恐慌状态。国家一年前实施的紧缩银根的金融货币政策,使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
3月底,从“2008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五届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家峰会”上传来消息,公司的稳健经营风格和抗风险能力再度得到社会的认可。建业住宅集团在“2008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总排名由去年的第41位提升至第39位,并名列2008年“抗风险能力TOP10房地产企业”第八位。
5月,汶川地震带来了人类的灾难。王石的“捐款门”事件相伴而生,为其发生寻找原因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站在房地产行业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当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缺位时,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使得房地产行业悄然蜕变成了百姓心目中具有灰色意味的行业——“万科的‘阳光’也顿时暗淡下来了”。
5月中旬,建业的路演团队毅然开启了全球路演的征程。《光荣与梦想》做了这样的评价:凭借准确的市场判断力以及抵御市场风险的经验,董事会做出了艰难的决策,路演团队以严谨的作风和巨大的决心,逆市而上,风雨无阻!
这一天,这一天,我们欢聚
年轻的建业人如此亲密
——闵闵&觉醒乐队《以青春的名义》
2008年6月6日,对于建业人而言,这一天具备里程碑意义又赋予每个人巨大的成就感。注册于开曼群岛的2025澳门原材料16886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吸引了广大财经媒体的注意力。他们好奇于这个地处中国中部的民营企业,在投资人普遍不看好地产板块、同时投资人自己面临市场风雨飘摇之际,居然能够成功挂牌;他们也好奇一个偏安一隅的内地房企,在香港的投资人午餐会甫一亮相,就令香港媒体惊呼“没见过一个中等规模的内地企业上市,这么多财经名流捧场的 ;没见过一个地产企业上市,这么多同行来捧场的”。
关于上市的种种细节,被《第一财经日报》、《中国企业家》、《新京报》、《大河报》、《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记载其中,《建业·鼓舞中原》又将这些一一收录,并用图片再现了上市的场景,在这里不再赘述。
2008年,建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为住宅地产板块的一枝独秀,《中国企业家》将老胡与点燃主火炬的李宁并称为“2008最幸运的人”。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诗经·邺风》
国际市场的坏消息不断传来,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贱价出售给摩根大通;美林被综合银行美国银行收购;历史最悠久的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同时改旗易帜转为银行控股公司。9月份,投资银行时代宣告结束。
事情至此,建业的员工不禁惊叹董事会当时做出的抉择,它令建业在市场更糟、严寒来临之前通过上市找到了御寒的棉衣和粮草。
“市道不好的时候买地,市道好的时候卖房子”——被媒体赞誉为“长于经营、智慧生存”的老胡开始频频出手:2008年6月30日,建业取得洛阳世纪华阳项目控股权;7月,建业挥师周口,摘得东环路322亩宗地,进入省域化战略布局第17个地级城市;11月12日,以合营方式,组建商丘建业华润置业有限公司,获得334亩土地开发权;11月25日进一步增持漯河昌建地产,加大漯河淞江新区地块控股权;12月25日挥师鹤壁,完成河南省18个地级城市的全面布局。
数年告诫自己“生存重于发展”、生存的状态如履薄冰,老胡带领建业的员工终于在今天不用过于担心生存的问题。而当一些企业真的开始面临生存危机以裁员、降薪以求自保时,建业明确地告诉员工:不裁员、不降薪。相反,公司主业、教育公司、物业公司、足球俱乐部、圣安德鲁斯高尔夫俱乐部的1300余名员工在10月底之后相继参加了“建业上市答谢宴会员工专场”,在茅台酒的觥筹交错中,建业人“过冬”的从容令外界感慨。
如果你仅仅看到上述内容,或许会认为建业人肤浅地理解了企业御寒的“衣物”。但事实并非如此。
9月28日,《老胡致辞全体建业人》中,号召全体员工立即行动起来,必须向客户提供没有瑕疵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在与客户一道挑剔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共计671条问题和建议之后,严令公司各分支机构在百日内将大部分问题予以解决。此次以“建业671百日风暴”为实施方式的“建业琢玉行动计划”,通过 “打造全新‘建业产品标准’”、“服务提升计划”、“老社区美容计划” 、“企业人才培训基地改造”、“‘猎英计划’和‘新动力计划’逆市纳贤”等一连串“组合拳”,着力提升企业的产品与服务。
而这一年,建业在产品设计上的追求在获得了社会的认同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以联盟新城四期“白夜北欧”为代表的2008建业新作品,在崇尚北欧设计精神的同时,也深刻领会了其内核。“均富思想,民主设计,功能至上,美惠众生,注重传统,崇尚自然”,在王受之教授看来,这就是北欧的设计思想。王教授感叹说:“在北欧,我们都听他们的设计师用一个单词来形容设计,叫‘hygge’,很难翻译,是句丹麦话,意思是安详、舒服、柔顺的感觉。”
2008年,建业以生活方式服务商的新形象,通过打造服务体系这一制高点来赢取市场。这一年,网络化社区服务建设实质性启动,业主尊贵独享的“至尊红酒会所”投入使用,全国首家房地产客户服务热线9617777率先开通,并以会员卡服务为核心,整合全省社区商业资源、酒店资源、联盟商家资源,预计在未来三年内逐步实现向业主和会员提供“时间、区域、内容”三方面的无盲点服务。
12月5日,公司举行的年度考试中工程人员考题集体泄露事件处罚结果公告,在“罚不责众”的压力下,公司仍然表现出强有力的处罚姿态,成为2008年建业的管理水平有所突破的标志性事件。
作为建业2008年的最小成本投资,《建业》获得了超越预期的收益——它不仅以企业实践中的探索影响着社会媒体,作为老胡“楼”边谈话的阵地,在“冬天”到来时它还温暖着行业乃至它所触及的社会。
当登山至环境恶劣处,如果你训练有素,你将生还;若非如此,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登山家哈斯顿
尽管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恶化,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态度仍然扑朔迷离。直至10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政府会议,会议提出降低住房交易税。10月22日政府宣布,购买第一套住房贷款首付将从30%降为20%,并将取消住房交易印花税、降低贷款利率。这些措施的出台令业内人稍稍舒了口气。
面对短期内的利好或是利空,建业的管理层对未来均抱持着积极的态度。客观地看,中国的公共福利政策领域存在诸多短板,多数国人要为医疗、子女教育不断储蓄,致使中国的消费增长困难重重,但住宅消费似乎例外。因此,依靠真实需求支撑的房地产市场不会走向衰落,短期的市场调整正是市场规律使然。
市场经济具有最公平的规则,它会在熊市厘清牛市中懈怠专业追求、投机取巧的行为和脚踏实地、老实本分的行为。《哈佛商业评论》发现,大企业搞垮自己多数并非执行不力,而是惨败于企业战略本身的缺陷,而其中最要命的是席卷式扩张、不熟悉领域介入以及激进的金融战略。反观郑州目前几家或崩盘、或资金链断裂、或内部大规模裁员的企业,其企业战略无不存在严重缺陷。
2008年,建业在逆势中扩大了全省的市场份额,并重新稳居主战场郑州的销售业绩、纳税排行榜的首位。对照之下,即便最基层的员工,也成了具有洞察力的企业观察者:建业在确定战略之后,用了三年的时间充实战略扩张所需的资源;又用了七年时间,建业进入十八个地级城市和三个县级城市,才完成了全省布局。没有一夜之间的“遍地开花”,也不敢在不熟悉的领域“轻举妄动”,建业的“审慎”曾令外界迷惑。“未敢半日懈怠”、“如履薄冰”、“慎始善终”、“向着阳光跋涉”,老胡这些在坚守战略时的心态折射出建业经营稳健的些许秘密。
2008,这个不平常的年度,它照亮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企业生存法则,使建业从行业的“冬天”中磨砺而出。
2008年,美国房地产次级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主要经济体被拖入百年一遇的极度恐慌状态。国家一年前实施的紧缩银根的金融货币政策,使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寒流”,行业的“冬天”不期而至,面临着“崩盘”的担忧!
在这样的形势下,建业经过近两年周密筹划,在世界顶级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的帮助下,于2008年6月6日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近两亿美元,逆势突围成功,为河南乃至整个中国中西部地区在国际资本市场赢得了广泛赞誉。之后,面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困境,建业既没有坐以待毙,也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全员动员,精心筹划,挑灯夜战,苦练内功,推出并实施了如下一连串“组合拳”,以期使企业在逆境中顶风前行,并为整个行业提供可资借鉴的运营实践。
逆境中更加强化自省意识,全员行动,挑剔自身的产品和服务。
强烈的自省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建业稳健经营、不断发展的前提。早在2000年10月郑州秋季房展会上,建业就曾以“建业反思日”为参展主题,借机广泛征求客户对自身产品与服务的意见和建议。2008年9月28日,胡葆森董事长在《老胡致辞全体建业人》中,再次号召全体员工立即行动起来,以“必须向客户提供没有瑕疵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为宗旨,与客户一道共同挑剔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在企业内部正式启动了以此为主题的“琢玉行动”。全体建业人怀着对客户的真诚和责任,针对过去16年已经交付使用和正在建设的42个社区项目,历时73天,共收集了671个问题及建议。12月5日,建业集团迅即成立了以董事长为总指挥的特别行动指挥部,针对671个问题,制订百日突击解决方案,严令各分支机构在2009年3月31日前将大部分问题予以解决——企业内部称其为“671百日风暴”!
以全新的“建业标准”,为建造没有瑕疵的产品奠定规范的制度性基础。
建业十六年来从未放松对产品创新和产品质量的高标准追求。此次挑剔出的671个问题中,有401个是围绕产品提出的。针对这些问题,已经制订的解决方案是:(1)进一步整合品牌设计商、承建商、供应商资源,巩固战略合作阵营,为客户提供综合品质、性价比高于市场预期的产品;(2)贯彻并严格执行高标准的《建业交房验收标准》;(3)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标准的《建业住宅防开裂体系》,尽可能避免出现墙壁裂缝现象;(4)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标准的《建业住宅门窗制作安装标准》,有效避免个别门窗使用不便现象;(5)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标准的《建业住宅防锈护栏制作安装标准》,尽可能避免因围护构件锈蚀影响楼宇外观形象;(6)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标准的《建业住宅防渗漏体系》,逐步解决和避免“滴、漏、跑、冒、渗”等客户最为关注的行业产品质量通病;(7)启动《设计后评估体系》,对客户反馈的使用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保持与客户实时互动,全面满足和提升客户的有效需求。
搭建全国领先的、独特的客户服务平台,推动遍布全省的网络化社区建设,不断完善覆盖全省十八个地级城市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
建业人深信:谁拥有了客户,谁就拥有了未来。建业始终将服务作为企业特殊的产品——1994年,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专业化的“建业物业管理公司”;2001年,全省第一家客户俱乐部“建业会”正式成立,立志为客户创造“尊贵、和谐、健康、成长、开放”的全新生活方式。
此次挑剔出的671个问题中,围绕改善与提升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的有270个。针对这些问题,建业制订了系列的解决方案:(1)百日内完成《建业客户服务手册》的编撰,为客户提供了解、享用、监督建业服务的依据;(2)为实现对客户服务满意度调查的客观真实性,委托第三方调研机构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对客户需求进行研究的市场依据和企业内部管理的参考标准;(3)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客户活动组织体系,通过组织客户旅游节、运动会、购物节、金秋大团圆等各类活动,丰富客户文化生活,促进客户间的互动交流;(4)斥资千万构建全国最大、集品鉴与储藏为一体的“至尊红酒会所”,投资600万全面改造中牟建业农庄,建造客户休闲度假的后花园;(5)启动网络化社区服务建设,以会员卡服务为核心,整合全省社区商业资源、酒店资源、联盟商家资源,在未来三年内逐步实现向业主和会员提供“时间、区域、内容”三方面的无盲点服务;(6)继续充分利用率先开通的全国首家房地产客户服务热线9617777,及时听取近4万名建业会员的服务需求,全力提供及时周到的高水平服务;(7)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设置产品与服务意见反馈的信息沟通信箱:[email protected],倾听来自政府、专家、同行、客户等各方面关于建业产品和服务的意见。
加大投入力度,调高服务标准,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建业规范化服务标准的确立始于1997年。当时,是全国最早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导入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房地产企业,继而又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率先成为我省首家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但是,随着郑州联盟新城、森林半岛及分布在全省多个城市一批高端住宅社区陆续交付使用,原有的服务标准亟须调高。集团董事会决定:于2009年、2010年累计增加投入1500万元,全面调高服务标准、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实现以下提升目标:(1)服务标准系列化,建立分级服务体系,向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2)服务内容差异化,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提供84项增值服务;(3)服务模式个性化,推出“贴心管家服务模式”,物业管家直接面对客户,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4)服务程序标准化,对物业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强化军事和星级服务培训,以星级服务标准服务客户;(5)社区活动多样化,发挥省域化优势,实现月月有主题,节节有活动,丰富业主业余生活。
2009年,增加投入约1000万元,实施“九大老社区美容计划”,全面改善老业主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2009年,建业将根据居住需求的变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加投入约1000万元启动“老社区美容计划”,对2004年以前交工的九大老社区逐步实施美容整修计划,使老社区旧貌换新颜,提升建业老业主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具体内容包括:(1)对部分社区内楼宇外墙面清洗、粉刷和阳台栏杆的维护;(2)对部分楼梯间、公共走廊的墙面进行粉刷,对栏杆扶手进行油漆养护;(3)对部分社区景观进行修整;(4)增加部分社区配套设施,提高业主生活质量;(5)针对部分社区安防设备进行维护与改造,提高社区安全度。
增投600万元改造企业人才培训基地,2009年逆市纳贤,启动“猎英计划”和“新动力计划”,助力“琢玉行动”。
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向客户提供一流产品和服务。建业视人才为最珍贵的企业资源,持续培养和提升员工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长期致力于实现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高度统一。面对行业的冬天,投入600万元改造企业培训基地,新一期具有200人规模的多种培训班将于2009年2月8日同时开课,全面提升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2009年,建业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面启动“20+30人才工程”,为建业实现新一轮发展扩张积蓄力量,助推“琢玉计划”。“20+30人才工程”包含吸纳20名行业精英的“猎英计划”和招聘30名综合能力优良的应届毕业大学生的 “新动力计划”。为企业输入新鲜血液,为企业战略的长期推进奠定更为坚实的人才基础。
5亿元巨额资本再投资,彰显振兴河南楼市信心。
建业集团成立十六年来,一直以稳健投资著称。在2008年全国百强房地产企业抗风险能力评比中,建业位居全国“抗风险能力TOP10企业”第8位。
尽管面临房地产行业空前的低潮,建业始终相信,未来20年,加快城市化进程仍然是河南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房地产业作为城市化的主要载体,必然长期扮演支柱产业的角色。因此,建业的投资行为从未停步,而是在苦练内功、着力产品和服务提升的同时,逆势投资,频频出手。2008年6月30日,建业取得洛阳世纪华阳项目控股权;7月,建业挥师周口,摘得东环路322亩宗地,进入省域化战略布局第17个地级城市;11月12日,以合营方式,组建商丘建业华润置业有限公司,获得334亩土地开发权;11月25日进一步增持漯河昌建地产,加大漯河淞江新区地块控股权;12月25日,与鹤壁市淇滨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正式进驻鹤壁,至此完成在河南省18个地级城市的全面布局。
建业人始终牢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存法则,十六年根植中原,未敢半日懈怠。无论在住宅产品与服务的精雕细琢中,还是在忍辱负重、坚守河南足球事业的过程中,抑或是打造“建业精品教育”的追求中,建业人一以贯之地秉承“追求卓越,坚忍图成”的企业精神与“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此次以“建业671百日风暴”为实施方式的“建业琢玉行动计划,”是建业人“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朴素追求与长期使命的行为诠释。这次行动之后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将是社会对本次行动的真实评语。
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客户。建业人在行动!
(营销管理中心统筹,董事长胡葆森修撰。)
30年前,中国有明确的方向——向西方学习。那个时候的中国就像是一张白纸,所以想在上面画些什么都很容易。
但是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的一个震动是:还要不要向西方学习?
西方一直都是中国改革模仿的方向,但是现在,似乎榜样们也难以自保。中国国内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比如认为中国可以与西方“脱钩”。
尽管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讲话上仍然强调中国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市场化改革道路已经与上一届政府有着很大的不同了。在那个时代,国有企业的规模是在不断地减小,但是现在呢?中国大半的GDP都是由国有企业创造的,而且这些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是的,看上去新加坡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不仅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维系了一党的统治长期不受到挑战。这两点一直都是中国领导人所孜孜追求的,也是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两个关键目标。而事实上,国资委这类机构的设置也与淡马锡越来越像。李光耀也说过,他每年都会到大陆来,与中国的领导人们“交流经验”。
但是,别忘了,新加坡只是一个城市国家,而且它有着绝对高效、专业的行政团队。这是他们能够建设那种威权统治的最关键的一点。而且其行政团队的高廉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分解了对于政治分权的诉求。中国并没有这些。相反,我们的行政团队素质参差不齐,它还饱受着腐败的困扰。所以尽管新加坡很迷人,但只能是在新加坡。
另一个榜样自然就是美国。但是中国和美国实在相差太大。在经济层面,如何面对庞大的国有企业?这是一个首要问题。在政治层面,中国几乎就没有美国式民主政治的土壤和环境,而且,与民主政治配套的一些制度建设在中国仍然是极为敏感的话题,更遑论改革。
温家宝在2008年参加联合国会议的时候,接受了美国媒体的采访,他说中国也赞同民主制度,但是,世界上的民主制度各不相同。这话并没有说错,当初美国建国的时候所设立的制度与它的母国英国也并不相同。而且,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远远大于当年美国和英国的差距。所以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认真考虑考虑了。他们到底要走哪一条道路。
中国今天的问题已经与邓小平时代完全不同了。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得中国不再是一张白纸,而是写满了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30年前,基于国家让权的增量式改革使得全社会都可以受益,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激烈的冲突,再加上目前遍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更让人们感到世上没有什么万灵药。
先吃饱肚子,这是30年前改革的第一推动力。邓公伟大,他解决了一个问题。但30年后,当人们大多吃饱了肚子之后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国的民主制度花费了几百年的时间,中间爆发过内战。亚洲这片古老的地方更是多灾多难,民主制度最为成熟的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算,也已经经历了100多年了,但是日本的民主制度仍然不成熟。中国从1978年开始搞改革开放,才仅仅30年。但是如果从1840年中国被强行拉进现代世界体系来算,中国人对于如何建设国家的摸索已经持续150年有余了。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中国人解决了国家的独立问题、民众的温饱问题,但是,还没有解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问题。正如当年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直到今日,我们仍身处其中。
“摸着石头过河”,解决的只是一个问题:以前的那个岸是待不下去了。至于河对岸是什么样的,邓公没有描述过,只有等着后人们继续摸着看了。
(金庆富,特约撰稿人。)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 2009年:衰退通缩年?
2009年将是经济停滞的一年,全球多数经济体将出现衰退,并面临通缩压力。直到2010年,可能会回归积极的经济增长。目前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以更快速度对金融机构进行资本重组,美国必须更为大胆。我们还需要制定计划,减轻目前陷入困境和破产家庭的债务负担。虽然经济可能出现长期增长缓慢的局面,但我们将会避免大萧条和严重衰退。因此我认为,这并非资本主义的末日,也不是市场经济的末日,现在的事实表明,的确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市场不会自我调节。可以预见,去杠杆化过程将继续下去。你可能会看到一千家甚至更多的对冲基金同时破产。压力的另一个来源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其中有大约12个国家处于可能的金融危机边缘:欧洲新兴国家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乌克兰……亚洲的巴基斯坦、印尼或韩国。厄瓜多尔等国已丧失了偿付能力,还有拉美的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其中一些国家可能会陷入困境,并可能会蔓延至其他新兴市场的其他金融市场。这种信贷损失将从抵押贷款蔓延至商业地产、信用卡、汽车贷款、杠杆贷款、工商业贷款……金融压力的来源很多。
最近几个月美元在升值,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投资者转向安全资产。但展望未来,我认为美元会走软。我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实际上美联储正在疯狂地放松货币政策。我认为美国和全球股市可能还会下跌15%至20%,因为未来几个月,宏观经济和收益数据将远比想象的糟糕……我认为这不是市场的底部。这是一种熊市反弹,但与前几次一样,反弹最终会夭折。
(编译自英国《金融时报》)
袁剑 :利空还没有完全释放,利好不会起作用
目前政府采取的财政刺激措施,是基于宏观经济学的一些传统视角,也是基于1998年的财政政策的某种成功经验,然而,1998年的财政刺激政策究竟是否真的成功,目前并没有一个十分清楚的结论。同时,我们今天面对的经济问题,是不是传统宏观经济学所描述的问题,也是有疑问的,毕竟现在的情况非常不同。
个人以为,财政刺激措施,不会起到太大的效果,最多也就是阻止经济在短期内下滑太快。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在1998年以来,已经搞了不少,现在继续在这个方面大量投资,边际效果会减弱。我觉得,这些投资应该放在更加具有战略性的方向上来,比如社会保障、新技术、新产业。这些不仅能够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定,也能够在未来让中国在一些战略产业上赢得优势。美国就是靠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十几年,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对全球体系有高度依赖。所以,中国经济能否好转首先要看全球体系本身收缩在何时能够停止,其次,要看中国经济本身的转型快慢:转得快就恢复得快,转得慢就恢复得慢。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的恢复时间将超出许多人的意料,转型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全球体系也面临着非常重大的转型过程。这两个转型都不会太快,利空还没有完全释放,利好不会起作用,有一个由此及彼的过程。在我看来,不出现系统崩溃就是利好。
(袁剑,独立评论人,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
陆新之:乐见房企开发模式的转换
对于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来说,首要因素在于经济形势是否能够好转;其次是政策取向,如果能够减少经济适用房投放量,增加廉租房比例,继续减免税费,是能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作用的。但是,应当指出,如果经济大环境持续欠佳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独自走好的可能性很小。国家政策当然会有利于舒缓压力,培养信心,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效果有限。在这种形势下,我主要关注的是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模式转换。过去十年高歌猛进年代的开发模式和思维的作用已经告一段落。只有真正了解客户、把握客户的公司,在下一轮增长才能有所反应。目前比较看好的开发模式应该是租售结合,即由过去单纯的建房子全部卖完,变为租售结合,部分持有物业。这样一来,会优化资产结构,有了现金流抗风险能力也就增大了。横比看,全世界的专业地产商无不如此,有建设有持有,收益稳定,基业长青!
(陆新之,财经作家,出版人。)
黄秋丽:危机?契机?
中原地产董事局主席施永青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们正在经历的不是寒冬,而是‘冰河期’!海水被蒸发,变成了大陆上的积雪。积雪重到可以把地壳压塌。在这样的巨变之下,很多物种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只好大量被淘汰。”
这种末日景象果然会出现吗?恐怕只有神仙才知道。但又听到了一个地产界人士说:“我看房地产行业就需要一场彻底、残酷的洗礼,否则房地产行业发展中积累的矛盾无法释放。”中国房地产市场始终存在四对矛盾:消费者与地产企业的矛盾,地产企业之间的矛盾,企业与政府的矛盾,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矛盾。他认为这些矛盾的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的非市场化,以至于“整个市场既缺乏公平,也不体现效率,甚至失去法治基础”。在他看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有些矛盾几乎已成死结,这就是为何现在政府屡次出台救市政策都无济于事,这也是为何以前政府调控房价却越调越高。“现在能解开这些死结的,不是靠人,而是靠天,靠规律本身的力量。”
那些积重难返的沉疴,或许只有暴露在严酷的冰霜中,才会消散、解脱。这场深重的危机,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最最深刻的市场教育课。这个残酷的冰河期,或许恰恰会成为房地产行业自我革命和提升的契机。之前那个“优不胜、劣不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黄秋丽,《中国企业家》记者。)
(整理:白许晨)
近几年的历史图书热很突出,这说明人们越来越想了解,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对家族史产生兴趣,差不多都是经济状况比较稳定后的必归之路,一个在财富路上奔跑了30年的国家,历史热的出现是必然的。
但是问题来了,100年前的白话文运动留下了无穷尽的益处,可有一样,古文阅读却开始让无数人苦不堪言。100年前是一个分水岭,时间越延伸,古文阅读越是少数人的事情,新崛起的精英的英文远远好于古文。
可是,历史都在古文字里面,能熟练读懂古文的少数人,会根据个人感官任意拆解划分,所以从少数人嘴里说出来的历史仅仅能算是“少数中国史”而已。对大众而言,直接阅读原汁原味历史的愿望,遥不可及。现在的问题是,即使贩夫走卒、退休工人,也是有享受本国家历史知情权的权利的。这群人占中国人群的比例,按约定俗成的比例算,就是80%。但是现在他们被排除了。
要说的其实就是一句话,台湾作家柏杨先生是功德无量的,他在20年前做的工作就是把《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进行了白话翻译,用高中文化就可以流畅阅读,并富有魅力的语言,为我们大家搭起了可以了解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一座桥。
从2008年夏天,《通鉴纪事本末》以每两个月两本的节奏推出,是第一次完整在大陆出版,共计19部,预计2009年年底可以出齐。
不过,好像并没有太多人意识到这座桥的珍贵。尽管它花费了柏杨先生10年的光阴。
这一段时间,我淘到了几本好书。准确地说,是几本不错的由中国人写成的好经济学书。
首先是张培刚先生的《农业与工业化》,花千树出版社出版,一本英文版的经济学著作。不过,书的前面,刊载了张培刚先生的一篇口述,题为《农业与工业化》的来龙去脉,紧接着培刚先生还写了一篇中文简要《农业国工业化理论概述》,两篇文章加在一起,极具史料价值,同时也让内地诸多经济学后辈多了一份中文阅读体验。
张培刚何许人也?想来大多数人完全不知。张五常先生给培刚先生写有简短序言,在这篇序言里,他被张五常以“大哥”相称:“经济发展学说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行其道,谁是创始者,有两种说法。一说起自 ragnar nurkse 一九五三年出版的problems of capital formation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另一说起自我们的张培刚在哈佛大学获奖的博士论文,一九四九年以agriculture and insdustrialization之名成书出版。今天回顾,从影响力的角度衡量,nurkse之作远为优胜。这是不幸的。因为这影响带来数之不尽的怪诞不经的理论。如果当年经济学界以张培刚的论文作为经济发展学说的基础,我们的眼界与思维早就有了长进。于今尘埃落定,我认为张大哥还是胜了。二十年来中国的惊人发展,是成功的农业工业化。大哥的思想早发晚至。”
惊喜还有中信出版社出版的陈志武的两本书——《非理性亢奋》、《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2008年10月出版)。熟悉陈志武教授的读书人很多,他是耶鲁的终身教授,常年围绕中国经济话题发表真知灼见。这几年我读经济学,志武教授的思想,是我的阅读路径之一。我从他的文章里受到的教益太多,以至于无以言表。窃以为,华人经济学家中,真正具有深厚经济学体系,同时又能看透中国经济社会本质的学者,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已经去世的杨小凯,一个就是陈志武。这显然是我们读书人的喜讯,有陈志武在,我们的经济学视野就会持续开阔,我们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也会不断得到加强。这当然也是陈志武教授个人的快乐所在。至少和张培刚相比,今天身居海外的陈志武,已经被众多中国读者熟知,他的思想,已然成为部分中国人阅读、思考和行动的参考。这就足够了,真正的经济学永远都是一种教育品质、启蒙品质,只有那些财大气粗的暴发户,才把经济学当成发财的筹码。让我们感谢陈志武教授,他让我们知道,现代经济学的终极指向,是个人的权利与幸福。由此我们第一次知道,生活在这个纷乱的时代、纷乱的国度,坚守自己的权利,坚守自己的自由创造,我们才能抵达富有,才能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由。
闪耀中部企业领袖年会
12月13日,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主办,大河报社承办,以“跨越而立之年”为主题的2008中部企业领袖年会开幕。年会上,胡葆森董事长发表以《民营企业如何过冬》为题的主题演讲,并参加了由芮成钢主持的年会论坛“最困难一年与越冬基因”,将建业独特的“过冬”哲学和信心传递给了在场的民营企业家。
对话中原,对话老胡
12月19日老胡来到河南电视台,参加河南卫视《对话中原》栏目的录制。节目中,老胡再次表明了自己对于河南地产市场的信心,面对目前的地产形势,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深入阐述。并现场挑出帽子、手套、皮衣、球鞋等御寒衣物给出了宏观政策、营销手段、银行支持和苦练内功等形象比喻。(图为节目录制现场)
我爱我家
“家”一个温暖恬淡的字眼,一个幸福的家,是力量的源泉,是爱的根源,是自信的基石。由联盟新城与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共同组织的“幸福家”主题摄影大赛,旨在呈现业主与员工和睦家庭的生活片段。幸福的笑脸与欢乐的氛围成为这个岁末最好的注脚。
琢玉——我们在行动
以《老胡致辞全体建业人》为缘起的“琢玉行动计划”在集团上下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建业人深谙“春播、秋种、夏收、冬藏”的道理,察悟到练好内功才是过冬和御寒的不二法则。为表达让社会各界了解建业自我挑剔、服务客户的诚意,12月12日,《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河南商报》等全省23家报纸媒体的封底,新浪网、商都网等5家网站的地产首页同时出现了名为“建业掀起671百日风暴”的信息。这场以挑剔和改进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为主题的“琢玉行动”,也正式拉开序幕。
圣诞晚装PARTY惊艳中原
12月24日晚,建业至尊红酒会所盛装迎来尊贵的客户,共同庆祝这个神圣、欢乐、童趣、优雅的平安夜。闪亮的圣诞雪松、忙碌的圣诞老人,给每个人带来了浓郁而正宗的圣诞感受。窖藏的至尊美酒及正宗的鹅肝酱、鱼子酱给客户带来不一样的圣诞滋味。唱诗班的现场演唱,给客户带来圣洁、美好的圣诞全新体验。
岁末临近,建业至尊红酒会所丰盛的圣诞PARTY给高端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隆重的节日盛会成就了一个旖旎瑰丽的夜晚,留一段美好的记忆给来年。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入选世界最具权势50人
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12月20日评选出世界上最具权势50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布朗、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理普京、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等都排在前列。
美国《新闻周刊》指出,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的2008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仍然保持在了2800亿美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穷国变成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变成了美国最大的债权方,对美国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等进行了几十亿美元投资。如果中国在任何一个项目上撤资,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的经济救援计划将注定失败。
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也同美国的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美国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反恐行动也需要中国的协助。此外,在朝鲜核问题、非洲贫困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来源:美国《新闻周刊》)
金融危机将导致全球失业人数大增
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近期表示,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将导致未来两年内全球失业人数增加2000万至2500万。 到2010年,经合组织30个成员国将新增800万至1000万名失业者,建筑行业将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
经合组织2008年11月25日发布报告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经合组织成员国经济会出现0.4%的负增长,其中美国经济将萎缩0.9%,欧元区经济将萎缩0.6%,日本经济将萎缩0.1%。 这份报告还预计,2010年经合组织成员国失业人数将从2008年的3400万增至4200万,失业率将由2008年年初的5.5%升至7.25%。
(信息来源:路透社)
美国石油使用量到2030年不会增长
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署的分析报告,到2030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仍将为美国提供近80%的能源。此外,乙醇和生物柴油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节能汽车日益普及。到2030年,节能汽车将占美国汽车总销售量的60%。美国未来的替代燃料使用将大幅增加,每年增长3.3%;不仅用于发电,也用作汽车燃料。
能源信息管理署认为,美国的石油使用量到2030年将几乎没有增长,这是石油需求量20多年来第一次保持不变,也意味着石油净进口量将大幅下降。2007年,美国的进口液体燃料占总燃料消耗的58%,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降到40%。
另外,石油价格也将对美国的石油需求量造成直接影响。虽然油价目前已跌破每桶40美元,但能源信息管理署认为,全球经济危机结束后,油价将会回弹,并在2030年达到每桶189美元。
(信息来源:美联社)
中国创造下一个奇迹的难度加大
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对于这样一个经济体来说,中国的服务业非常落后。中国有着13亿人口,从事医疗保健行业的人却仅有500万,从事环境保护相关行业的人只有200万,银行和保险业的从业人员只有400万。
这种情况需要改变——且已经开始改变。中国政府计划到2010年前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达到43%。
中国需要发展高科技。对于经济决策者来说,除了拉动内需和发展服务业,成为经济强国实际上意味着要成为一流的科技大国。
中国成为一个高科技强国,这是一个诱人的前景。然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花时间,而且前进道路上还有一些障碍。知识产权是最大问题。过去几年里,中国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当然,软件等盗版现象仍然猖獗。换句话说,创造下一个奇迹可能要比改革开放创造的奇迹更难。但这不意味着根本不可能实现。
(信息来源:美国《时代》周刊)
美国公司避免裁员各出奇招
美国一些公司开始实施四天工作制、无薪假期、强制休假、停止加薪、削减养老金和弹性工作制等措施,以削减劳工成本同时避免裁员。
强制休假:戴尔公司最近延长了无薪假期;思科将在年终停工4天;内华达赌场实行每周4日工作;本田实行自愿无薪假期;《西雅图时报》规定500名员工无薪放假一周,省下100万元;硅谷一些公司将圣诞假期延长至两周。
降薪:最近,摩托罗拉开始减薪;布兰迪斯大学有三成以上的教职人员自愿减薪1%,这将省下至少10万美元,保住几名员工的饭碗。
削减养老金:还有些公司支持间接减薪措施,例如减少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退休金或401(K) 计划供款。
之所以采取这些措施,还是因为公司担心经济反弹后,缺少高效率的员工,所以尽量将这部分人留在公司内。
从员工角度来看,和公司一起撑过危机,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忠诚度。但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比利指出,这些减薪措施不能实施太久,否则“他们也许会觉得不满而要求全数赔偿,并宁愿公司裁员”。
(信息来源:《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