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YE MAGAZINE
为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缓解住房供需矛盾,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健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国土部会同住建部根据地方自愿,确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合肥、厦门、郑州、武汉、广州、佛山、肇庆、成都等 13 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
——8 月 28 日,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发布的《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称。
“养女”的身份、“家庭”的关系,都不是纵容性侵犯幼女的挡箭牌。国家对于幼女、幼童的保护,应该是全方面、穿透性的,不能止于家庭之外。
——南京南站“猥亵幼女案”终于破案。南京铁路警方表示,已将犯罪嫌疑人段某某(男,18岁)抓获。经调查,段某某与女童是兄妹关系,但没有血缘关系,该女孩为段某某父母的养女。网友认为,此案将成为中国未成年人性保护的一个标杆性案件,它向全社会厘清了与幼女正常亲昵和性侵害的分界,标出了警示红线,昭示了家庭不是性侵犯幼女的挡箭牌。
“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为什么不能“端着保温杯”,“端着保温杯”就怎么了?世间哪有一成不变的人和事,从一个保温杯里能窥见哪门子危机?如果说,中年危机是指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压力,那么,没有哪一代人的中年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没什么可
抱怨的。
——一位摄影师去给黑豹乐队拍照,看见鼓手赵明义端着保温杯喝水,不禁感慨:“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这条朋友圈使保温杯迅速走红。
保温杯瞬间成为中年危机的符号,喝热水意味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衰老,臣服于养生秘笈和退休老干部般的安逸生活?对此不少网友表示:说保温杯是中年人的标配,简直就是在埋汰
中年人。拿保温杯的大可不必低三下四,没拿的也实在无须冷嘲热讽。
娱乐是有底线的,苦难是需要被铭记的。反对把“慰安妇”老人的影像做成表情包,绝非道德绑架,完全是出于人类最朴素的情感——对战争受害者的保护、尊重,以及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
——近日,QQ 空间上出现了电影《二十二》的人物表情包。这部记录 22 位“慰安妇”幸存者的严肃纪录片,被截图并配上“我真的委屈啊”“不知所措”等文字成为表情包,让人愤怒。
中国 95 后消费者前往门店购物的比例(31%)远高于其使用手机(24%)和平板电脑(4%)购物的比例。而从趋势来看,80 后和 90 后选择去门店消费的比例分别为 34% 和 33%,95 后的 31% 略有缩减,但变化并不明显。但 95 后用电脑网购的比例远远高于 80 后(34%)和 90 后(30%)。可见,新一代消费者并没有大步迈进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定程度上反而是回归到了电脑购物。
——日前埃森哲发布《全球 95 后消费者调研中国洞察》报告中,总结了中国 95 后消费群体的几大特征。
移动互联网时代完成了传播路径的变革,很多饭店通过自媒体营销,成为“网红店”,一时间传播“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排四个小时队喝一杯奶茶,成为朋友圈社交的乐事。之前网红店爆出了太多的丑闻:有雇人来排队的,有找自媒体炒作的,有的被曝光属于违法经营,甚至后厨卫生条件恶劣,遭到勒令停业。商业噱头可以搞,人气可以飙升,但底线不能丢。
——有媒体记者在卧底两家北京的海底捞店 4 个月后,曝出其堪忧的卫生状况:老鼠在后厨地上乱窜、打扫卫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这引发轩然
大波。与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的海底捞“服务好到变态”的神话相比,海底捞的后厨,却是这样一个肮脏龌龊的所在,令人瞠目。对此网友表示,中国饭店不需要什么“神话”,需要的是守住合法、卫生的底线。
“你需要想象北京,北京会满足你的想象;即使它暂时没有你所想象的东西,它也会应着你的想象长出你所想象的东西。”
——西川
此时此刻,想象郑州是一件特别奇妙的事情。没什么时候比现在更适宜想象郑州了。
因为,它正处在一个被想象改变的时刻。百年来,铁路为这个城市积蓄的势能,使得它终于来到自己的关键时刻:被寄予厚望,必定要发生重大改变,而改变的方向被多元力量塑造着。你会发现:东边,数个现代游乐项目在建设之中,铺展着一个东方奥兰多的野心;北边,隋唐大运河从历史里冲出,试图重塑一个运河古城;城中,一个规模庞大的商都文化区开始营造;东南,一个连接世界的航空港,吞吐着庞大的货运量。它的空中,飞机飞往世界各地,地下,多条地铁在推进,构建着一个复杂的地下迷宫......你会发现,历史、现实、世界、经济、文化等等元素,互相对话,碰撞,改变着这里,一个十分古老又特别年轻的城市。人们开始叫它“国际郑”。
国际郑的意义正在于它寄托着一种期待与想象。大体来说,有三个郑州,历史里的郑州,现实里的郑州,想象里的郑州。历史里的郑州埋在地下,写在典籍里,隔离于当下生活之外,正努力回到生活。现实里的郑州急速奔跑,面容多变,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希冀变得壮观。想象里的郑州则指向未来,参差多态,最宜脑洞大开。历史保证它的厚度,现实给它活力,而想象点燃它的种种可能。
那么,想象里的一座国际郑会怎样?这可能还要归到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化”?见仁见智。我喜欢龙应台的回答,“星巴克越多,每一个城市自己的紫藤庐(台北的一家老茶馆)越重要”。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是靠着那些微小驳杂的事物变得迷人的。
所以,说来惭愧,我对国际郑的想象,非常不宏大,不是建基于那些高端的国际会议,高大上的北龙湖金融岛等等,倒都是些琐碎、微小、不值一提的小事物,甚至毫无逻辑,异想天开。
1.会有多元文化。在洛阳博物馆逛一逛,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种多元文化的碰撞,种种胡人彩塑,或骑马,或牵骆驼,或跳舞,持鼓,歌唱。透过这些异彩纷呈的唐三彩,依稀看到当年洛阳的多元盛象,世界各地的人,说着不同语言,穿着不同服装,汇聚洛阳,经商,开店,售卖奇珍异宝;在开封,透过诸多佛寺、清真寺、天主教总修院等建筑,也依稀可见当年多元文化的遗踪。洛阳和开封之后,中原需要再一次拥有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这个希望落在郑州身上。它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中国各地的人,人们携带着自己的文化来到这里,混搭,碰撞,融合,一改如今尚显单一的文化样貌。
2.它的街头变得丰富。街道是形成城市魅力的毛细血管。郑州的街道不再只是为汽车着想,而是为晃荡而生。就如同《太阳照常升起》里那样的街头,海明威笔下那群迷惘而热烈的年轻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因着偶然的际遇相遇在一起,在巴黎的街头晃荡,他们随时停下来,在街边喝一杯酒或者咖啡,谈论着新近的诗歌,俄国发生的革命,对面走过的女人。就这样从城市的这一边晃荡到城市的另一边。有时,他们站在一座古老的白桥上,看小河缓缓流过,夕阳落入水中,鸽子飞过天空。这里的迷人之处在于那流动的街头,到处是酒馆、咖啡馆、小店,行走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国际郑的街头,会成为这样一场流动的盛宴吗?
3.往昔的绿城又回来了。如果郑州有一个活着的传统,那就是法国梧桐树。法国梧桐重新覆盖住整个城市。在夏天,从街道这头走到街道那头,全是树荫,风吹过,地上光斑闪动。树荫下摆着长椅,人们坐在上面喝啤酒,聊天,无所事事。如果有卡尔维诺笔下柯西莫男爵那样的孩子突发奇想决定一辈子活在树上,也完全可以办得到,他就在梧桐树上来回游荡,认识城里的每一只鸟,观看这个归来的绿城。
4.各种亚文化并存。比如,近日被骂的网红一条街依然存在,再稀奇古怪的人都能在这个城市找到归属感。人们也并不对此充满嘲笑。蒋方舟在东京待了一年,观察到一个现象,东京如此矛盾。“在地铁站见到的男男女女穿着打扮都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整齐一致像是制服。男的都是西装,头发梳理的油光;女生都是低马尾黑色中跟鞋、肉色丝袜,小西服。在这种工作或者所谓正规的场合,日本文化的一律和规训简直无出其右。”但另一方面,当她走在原宿和涩谷的街头,各种奇装异服比如Lo娘,coser款款而过,群众们也视若无睹,好像这些外星生物是东京生活的固有组成部分。一个国际化的城市需要各种多姿多彩的城市亚文化。
5.它易于让你迷失。迷失在星罗棋布的街头美食里,迷失在高架里,迷失在方言里,迷失在博物馆,迷失在酒里。更有意思的是迷失在庞大的地下铁系统里。随着郑州地铁日益驳杂,多线,交织。地铁终于成为一个迷宫。经常有人说起在午夜等待最后一班地铁时,看到一个女人在对面站台弹奏古琴。
6.未知的涂鸦。这个城市的公园经常被涂鸦攻占,有的被刷掉,有时又重生。不知是谁,只知他自称K先生。
7.它有河流,而且干净。有一群热爱散步的人,发起走水运动。每个周末,他们沿着这个城市的河边,徒步行走,不时调查水质,观察鱼。水成为这个内陆城市文化里的一部分。
8.有一个国际书展或者青年影展。这种文化事件直至如今尚未同这个城市有什么关系。实在说不过去。
9.有很多书店,最有魅力的一个在狭窄巷子里。可能是家破旧书店,像英剧《布莱克书店》里伦敦的那家奇妙书店一样,有一股破败气息,却全是好书,蒙着尘土,老板也并不热情。不卖咖啡,不许自拍照。爱来不来的劲头。多少人去了,骂一声,活该你要倒闭。可仍然神秘地一年年开着。灯是街道上最晚关闭的那盏。
10.寂静的郊区。也有远离热闹的地方,好的城市总有一个寂静的郊区。有个下午,你驱车离郑州中心越来越远,建筑越来越少,从一个高架口下来,田野开始出现,兔子窜过又消失,忽然街边闪现一个孤零零的便利店,你停下来,发现是一个九十年代风格的录像厅,你走进去,有故事的老板点了下偷,只有两三个沉默无语的家伙,你坐下来,和他们一起默默看完一场老港片,喝了一瓶很苦的本地啤酒。什么话也没说,然后回到城市。你并不惊讶寂静的郊区有一家这样奇怪的店。因为它就是如此。
11.总之,想象里就是这么一个琐碎的国际郑,多元,庞杂,包容,有温柔的街道、美好的植物与坚硬的现代设施,同时又有无数稀奇古怪的事物等待你去遇见。比如夜晚的紫荆山路口,有人用波斯语唱起一首中亚情歌。
12.对了,但愿空气会好一点。
自古郑州就被贴上了中庸的标签,20年前一句“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火遍大江南北,一句“六大老棉纺厂里住着郑州最时髦的姑娘”也是名震四方,但这些始终未能颠覆郑州的中庸形象。20年过去,而今的郑州方圆规整,多了大城市的气息,中庸度依旧不减,却少了点别致与情怀。城市赋予居民性格,人们生在郑州,活在郑州,怀揣理想来到郑州,他们来自不同行业,而他们眼里的郑州与心中的郑州,正塑造着这座城市未来的“国际面貌”与新锐模样。
王晓民
浙大教师(南阳人)
似乎如果非要对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土地的文化特色做一个区分的话,最直接的符号在几乎每个人心中都很清晰。若以性格论,江南水乡是“温柔”,吴侬软语话不尽的文采风流;北方大地是“豪爽”,酒要大碗喝,话要耿直讲。而每个地区、每个城市,都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老北京的大气与王者之气,上海是美轮美奂的奢华和小资情调,西安古朴,苏州精致,珠海是超越于世俗功利目的之上的浪漫主义气质。一座城就像一个人,无论是从市井闹市,还是深宅小巷里彰显自己的独特性格,才形成特有的灵魂魅力。
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五次为都、八代为州,历经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在饮食、建筑、人文、历史等各方面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方文化优势。但是,在目前,似乎这些优势每一个都在,但是每一个好像都不是那么的明显,也并未形成合力,真正的凝聚成郑州特征。似乎郑州方言、豫剧、梆子、烩面、小相舞狮、新郑大枣都是郑州的符号之一;月季花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少林武术节、城隍庙会也是郑州地域文化的烙印。但是,“郑州性格”并不是个体的相加相乘,而是相融相汇,形成“郑州气质”,凝为“郑州灵魂“。因此,对于走向“高大上”、奔向“国际化”的郑州而言,尚需充分发挥自己的地域优势、挖掘独特文化底蕴,融合外来文化,避免地方文化资源流失和千篇一律,以保留自己的城市烙印,形成自己独有的城市文化、品牌效应和特色标志,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形成独特的“郑州性格”。
大日先生
广告人
浩渺的北龙湖波光粼粼,仿佛泛着上海陆家嘴般的光芒与荣耀;河南艺术中心,上演着和国家大剧院一样的歌剧、话剧和音乐会;二砂艺术区据说正在进行新的规划,河南的798似乎指日可见;西西弗、松社、我在等书店相继开张,温暖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角落;在大卫城的小剧场,郑州本土话剧《关虎屯的艳俗生活》,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诚恳与努力……
如果要说郑州还缺什么,我想是——时间。是的,给郑州一点时间,让历史书页中璀璨的黄河文明和商文化,活在我们的时代生活中;给郑州一点时间,让现代文化慢慢浸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之中;给郑州一点时间,让新生的建筑,在岁月的温润下,沉淀出独特的气质和味道:给郑州一点时间,让这个城市早上的脚步,变得从容和自信……
孙冠峰
河南欧恩体育创始人 资深高尔夫业内人士
“国际郑”太缺乏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高尔夫运动为例,全省近一亿人口,GDP全国第五,却只有三家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和三家练习场,累计会员几千名。而欧美国家高尔夫球场就像篮球场一样;日本两亿人口,有2600多家高尔夫球场,近1300万爱好者。
如今,高尔夫不再是商界精英、成功人士的专属,而是演化成了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拥有优雅、守礼、自律、尊重、坚持等内在特质,对青少年性格的培养也很有益。作为一名高尔夫业内人,希望更多从业者能积极探索高尔夫的大众化和平民化模式,让更多爱好者走进球场,享受阳光,甚至可以大力推广校园高尔夫。2016年高尔夫纳入奥运会项目后,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加入,同时,近年来中国球手也不断在国际赛场取得优异成绩,河南就走出过张杰娜琳与冀翼帆两位全国冠军。
无论是高尔夫运动还是足球、网球、棒球,“国际郑”都需要有更多健康、时尚的项目涌入,需要更多的专业团队和机构来孕育引领市场,最终形成崭新的生活方式。
李政
李小破的移动咖啡馆创始人
咖啡馆是一个城市的乐趣和活力来源,在那些独特的咖啡馆里,很多创意就从人们的专注中喷薄而出,衬托这咖啡的香气。同时,在忙碌嘈杂的城市生活中,在咖啡馆里可以找到生活的片刻放松和惬意。但是大城市的高物价和高房租,让独立咖啡馆的生存环境并不简单,但是她们都在散发着独特的气质。每一个店都倾注着店主的心血、灵感和理念,每个独立咖啡馆,也都是活的,这些都是在这个城市扎根下去的顽强生命力。
郑州的咖啡习惯较之一线城市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热爱咖啡的人们投身于此,当然也有许多人离开,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喜欢一句话:“郑州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也许她现在还不够好,缺失许多东西,但是在这个逐步变好的过程中,你是站在一边袖手旁观,还是参与其中,这是最本质的区别。”
建业二十余载专注让河南变得更好,作为一个能力微薄的个体,如果能用自己小小的能量,改变这个城市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总是好的。
喝杯咖啡,再开始工作。喝杯咖啡,再开始生活。
周类
麒麟社品牌创意体创意总监
郑州缺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列一份长长的清单,然后把答案扔给他人。在我们这个行业,吐槽客户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客户不懂创意、不懂审美、不懂品牌,客户就是一群土鳖,所以郑州缺少高逼格的品牌和设计。
但是答案仅仅如此吗?许多公司说个性化定制,专业服务,匠人态度什么的,大多都是空话。真正做到和负责到底的连10%都不到,反正客户不懂,忽悠一个是一个。或者干脆裤子脱掉向钱看齐,扒拉点Behance上的作品,买几个G的一线公司案例模板,客户大爷您看着来吧,什么姿势我都随意。最后大家一边继续看着北上广的案例意淫,一边吐槽:郑州缺少好客户啊。
任何行业的进步都是相互作用的,市场需要教育,客户需要引导,专业需要坚持。郑州就缺少这种坚持。坚持并不是底线,而是对自己的承认和认可,以及对于这座城市和未来的信心。
陈海滨
自媒体《地产观察》出品人
因为做地产自媒体,每到一个城市,当地的开发商朋友总会领着去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吃饭住宿游玩。福州的朋友带我逛三坊七巷,吃佛跳墙;成都的朋友请我吃火锅逛宽窄巷子和远洋太古里;重庆的带我逛洪崖洞,吃小面和九宫格;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等城市更不用多说。但是偶尔这些外地朋友来郑州,我请他们吃个豫菜来一碗烩面也算是特色,可是要说去哪里逛一逛,还真让我为难。总不能去二七广场玩堵车吧?最后只能开个车去CBD看个“大玉米”了,虽然这种现代化的建筑各地也都不缺。
虽然很多人说郑州没有自己明显的风格,高素质的人才都去了外地,堂堂大省也没有一个985高校......但这和城市的历史发展有关,和一个城市的沉淀有关。虽说我们也是第八大文明古都,那毕竟是很久以前的历史沉淀,毕竟几十年前,郑州还只是一个小县城。
但我想谁也不能否认咱们郑州这几年的大发展,米字型高铁、高架桥、轨道交通、密布全省通往全国的高速公路等等,都可以见证郑州的发展。尤其是国家支持中部崛起,也把郑州列为“中心城市”的规划,这给咱们郑州有了重大发展机遇,我本人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以房地产行业为例,仅仅去年以来,已经有几十家地产50强的房企和大量的外地精英纷纷进驻,这不仅仅是因为当下市场较好,他们更看重这个城市的未来。一个城市的文明和历史沉淀需要时间,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也需要这里的每一家企业、每个人共同努力。我相信郑州会越来越好!
宋幸然
《建业》杂志执行主编
郑州比较缺乏当代艺术气息,甚至目前郑州就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当代美术馆或者画廊。大家知道,北京有今日美术馆、树美术馆、佩斯画廊、草场地艺术区等等,上海有龙美术馆、外滩美术馆、M50艺术区、红坊艺术区,包括成都的知美术馆、南京的四方当代美术馆、杭州的公望美术馆、乌镇的木心美术馆,都是很专业的当代艺术定位,设计也都很漂亮,完全是地标性的建筑,并且系列性地举办国内外艺术展览。
我曾在思念果岭云朵艺术中心兼职做过艺术总监,三年内运作了十几场当代艺术大展,比如韩国雕塑家崔台勋艺术展、38国111位艺术家跨界创作大展、俄罗斯列宾美院功勋艺术家作品大展等。整体来看,其实当代艺术在郑州很受欢迎,尤其是70年代和80年代生人这个群体对当代艺术的感知力特别敏锐,也有很高的审美。但并没有真正的地产商或投资机构长期支持当代艺术的发展。这几年国内一线地产商纷纷涌入郑州,希望他们能够关注当代艺术,让艺术介入购物空间、品质住宅、精品酒店等,为城市生活注入艺术基因。
目前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发阶段,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建业王潮歌“只有河南”主题演艺园很快就会揭开神秘面纱。但愿不久的将来,在郑州也能看到国际一流的文化活动和当代艺术展览。
王家兴
新浪美食栏目 媒体人
郑州由于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也被戏称为“郑姆斯特州”。虽然轨道交通,高架路桥,地产开发,金融圈,乃至自贸区都在逐步完善,依然抵不住城市遗留的规划问题。对于成为真正的国际郑,还是缺少了一些成熟度,文化氛围的成熟,城市建设的成熟,人文素质的成熟等等。但是郑州有着不俗的发展潜力,也希望在未来大郑州能建设的更好,因为名正言顺地成为“郑姆斯特州”可能是每一个郑州人的心愿。
付志强
路桥工程管理人员
郑州很缺人才,准确的说郑州缺乏一种吸引人才的能力。近期,众多二线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人才争夺战,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包括租房补贴、落户政策、项目资助、人才公寓、一次性奖励等。郑州虽然也相应地出台了相关的租房补贴及落户政策,但未能向外界展现出一种求贤若渴的姿态。
我所理解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具有极强的人才吸引力的,是能够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人才前来工作生活。而郑州目前连吸引外省人才前来工作生活尚且吃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就业资源及生活配套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不足。世界500强上榜企业,北京56家,深圳6家,武汉1家,郑州没有。顺应当代发展潮流的金融与科技公司,郑州也较为欠缺。这就需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营造优质的企业发展环境,培育本土企业并吸引外地企业。
小虫
郑州铁路公安民警
郑州在成为“国际郑”的路上,最缺乏读书的人和读书的地儿。很多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书店或者有名的图书馆,如伦敦的大英图书馆,台北的成品书店,香港的三联书店,南京的先锋书店等。很多城市的图书馆都发生过各种各样温暖并激励大家读书的故事,杭州图书馆拾荒老人的故事温暖了一座城,在郑州却缺少这样的书店和读书的人。
在郑州,郑州东区的新图书馆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图书馆,里面恢弘雅致,设备先进,却远离市区繁华区,很多人去很不方便。郑州大卫城旁边的郑州购书中心,算是在郑州西区年轻人去的较多的书店,也经常会有各种读书活动,但是很多人都是去看热闹,真正能静下心,每天读书的人很少。我身边的朋友大都是25到30岁之间,有稳定收入的人,却很少有人看书,更不要说买书了。我也经常听人说,你看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不读书或许不会对你的收入有过多影响,读书却能让城市少点急躁,多点底蕴。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忽然降临的自卑。
在尼泊尔奇特旺,我与朋友跟两个来自挪威的小伙子一起乘坐一只大象,一路上我们三三两两聊天,其中一个小伙子问我来自中国的哪里,我说,河南省,他一脸迷茫,我说,是中国最中部的一个省,他的迷茫依旧没有得到纾解,表示,对中国可能还不够了解。
本就英语水平蹩脚的我在解释无力后陷入了一种绝望。他们知道像纽约一样繁华的上海,知道长城盘卧在脚下的北京,因为兵马俑而闻名世界的西安是他们在中国的第三站,然后他们会从广州抵达香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不能被外人知晓我可以理解,但被无视后我竟然无力申辩,这才是让我最自卑的地方。
仔细回想一下,我的自卑并非奇症,可能早已是一种普遍的区域性传染病。2017年开年没多久,一份新一线城市的名单就在朋友圈刷屏了,带着郑州朋友们一半的骄傲,和一半的自嘲:一线城市?恐怕我们只有房价可以称得上一线吧?一个一线的屌丝之城吗?
这个城市和它的人们,为什么总是有点自卑?
你走过成都、重庆、杭州、苏州等一线城市——那些从来没有被质疑过的城市吗?说实话,那里的人总是带着点不知道哪里来可能是天生的自信!
西安人会自信地跟你说,西安别提多好了,兵马俑就不说了,就西安的羊肉泡馍馍剂子用手掐的,泡在羊汤里,味道足且有嚼劲,更别说皮脆肉鲜咬一口就流出汤汁的肉夹馍了。成都人大约会懒得跟你解释成都有多好,随手路边摊给你抓一把麻椒、花椒或辣椒,不信你闻闻。
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能够让一个城市自信起来的,应该是一个城市对每个在这里或经过过的人都产生影响的城市文化。我们的自卑大约就是源于这种城市文化的缺失。
我们的城市文化是什么?谈起郑州的文化,生生就被“火车拉来的城市”给玩儿坏了。建国之前的种种,是被人们主动忘记的旧郑州;建国后的郑州,一个新城市,所以没有文化。
这让郑州多尴尬!
如果说成都有巴蜀文化,西安有盛唐文化,那郑州一定也有商文化,再不济我们距宋朝都城咫尺之距,总保有深刻的宋文化吧。即便这些通通都遥不可追,我们总还是有鲜活的少林嵩阳文化在吧。但这种本应深入骨髓的文化自豪,却在郑州人身上丝毫不可察觉。
其实,一个城市的文化自豪感,跟城市的基础设施有多么发达,医疗水平多么先进,亦或是福利待遇多么优沃根本无关。它只与这里的人与生活细节有关。
我曾经到过尼泊尔那片贫穷而幸福的土地上,说实话,它的发达程度,甚至赶不上中国的一个地级市,甚至县级市,全国最发的首都加德满都最发达的区域泰米尔区,每天都要因为供电不足停电5~6小时不等。什么天然气、液化气,这里怕是很难普及。医疗水平我很庆幸自己并没有机会去体会,但根据总体的水平来看,依旧好不到哪里去。就是这样一片土地,却生长出满满的城市自豪感。在加德满都,你可以欣赏到完整的寺庙文化,包括教派之间的存异与共生。人们可以因为对文化的尊敬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也可以因为保护文化的纯粹性而牺牲掉许多现代化设施。他们永远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不会因为贫穷而自嘲为屌丝,所有前来的客人都是他们文化的拥簇者,因为城市有灵魂,所以,没有自卑。
如果说加德满都的佛教文化确实强大到可以生出自豪感,那么奇特旺和博卡拉呢?一个基本零发展得跟乡村类似,另一个因为集结了大批登山爱好者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他们的自豪感来自哪里?问问当地的人,你就知道了。奇特旺旅店的小哥说,奇特旺是不可取代的,在军队驻扎的河流的那边,有凶猛的犀牛、野生的象群,而这边有能歌善舞的小伙,和小剧场里胖孔雀献的花。而博卡拉呢?费瓦湖上划船的白帽老爷爷说,你抬头看看湖岸上连绵起伏的山,顺着山脊一直走,景色会慢慢变化,然后不知不觉就可以登上心中期待的峰。或者躺下来,躺在这不足一米的船里,看头顶拥有整片天空的鹰。从他们的话语里,我感受到的是他们对那片贫瘠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大概就是所谓自信。
那天和挪威小伙子的对话并不没有就那样悲伤地结尾,机智的我在经历了片刻的短路和自卑后,在脑海里迅速检索了一遍河南省的文化,坚定并自豪地告诉他,我所在的城市,是中国功夫的起源,少林功夫!他迷茫的眼神瞬间清明了悟,并衍生出一种崇拜的情结在里面。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我生长的地方带给我的深深的自豪感。
一个没有文化自豪感的城市,无论是否能挤进一线城市,都带着深深的不自信。将来变成超级城市,不自信也变成了超级不自信。商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宋文化也是我们的文化,少林文化是,火车文化也是,工人文化是过去,屌丝文化终有一天也会过去,每一种文化都该被融入郑州的生活里,组成一个包容并独立的城市文化。
作为一个地道的河南人,其实我根本不爱吃火锅,把所有的菜都煮成辣味也并不美味。你们都羡慕苏杭吃的精致,可知道我们的扣碗儿就是一小碗儿一小碗儿的精致菜式?能让你自信又健康的不只有健身房,我们的祖先早就把它的秘诀藏在少林功夫里。我们有那么多不可取代,大可以像上海人一样自豪地喊出:
我爱郑州!
只有高楼大厦、便捷交通、超高GDP的城市显然不等于国际大都市。城市塑造了我们的珍视之物、生命价值与身份认同。那些最令我们向往和最令市民自豪的城市,往往具有其独特的身份特征,我们姑且称之为——城市的品格与精神特质。它们赋予了城市特有的灵魂魅力。国际大都市,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一顶颁发给国际大城的皇冠,是一个城市有幸被视为伟大的城市的极高搭配,它们是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一流都市,自然也有着最具吸引力而令人难忘的独特品格与精神特质——“都会范儿”。
性格与气质是国际大都市的灵魂
知名城市性格研究者贝淡宁与艾维纳在其合著的《城市的精神》一书中说道:“以城市为基础的气质,也影响人们评价城市的方式,正如我们常常对不同城市的生活方式作出的比较判断。人们说‘我爱蒙特利尔、北京、耶路撒冷’或者‘我恨多伦多、上海、特拉维夫’,就好像城市是人一样,有独特的个性。一般来说,对一个城市魅力的评价不仅仅是美学判断,也是对那座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的道德判断。”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虽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有着自己特殊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城市肯定是最让人喜欢的城市,也是最让人难忘的城市。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主要看气质, 城市的“气质”就犹如城市的“名片”,代表着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面貌与内涵。这种性格与气质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和文化的凝结,一旦形成便永难更改,岁月的变迁只会磨损她的容颜而不会消蚀她的魅力。人们常常通过一条小小街道和别致的建筑物就能识别一座城市的性格特征,但只有当人与城市处于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的时候,城市的个性魅力才会真正放射出光彩。
比如我们提到维也纳,首先想到的是优雅。我们会禁不住想象自己换上优雅的晚礼服,到金色大厅听一场音乐会,随着莫扎特的名曲翩翩起舞。音乐使得全世界都侧耳聆听这个美妙的城市,除了每年夏天的露天音乐会、每个新年的新年音乐会,全年数不胜数的其他音乐会都吸引了全世界的爱好者。音乐可以塑造人的灵魂,同样也能够塑造城市的灵魂。这个音乐之都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约翰•施特劳斯的圣地。
比如我们提到上海,首先想到的是摩登别致,身着旗袍的女子走在繁华旖旎的十里洋场显得分外性感妖娆。著名艺术家木心先生曾在《上海赋》中写尽上海的浮华过往、风流韵事与近代的萃华。他写上海的英、法租界,上海的“孤岛时期”,上海的弄堂风光与亭子间才情,上海人的衣食穿着、玩世不恭......比如他写旗袍有几句最妙:“法国诗人克劳台在中国住过很长一段时日,诗中描写‘中国女袍’,深表永以为好之感。可惜西方任何种族的女人都与旗袍不宜,东方也只有中国女人中的少数,颀长、纤秾合度,脸椭圆,方才与旗袍怡然相配。旗袍并非在于曲线毕露,倒是简化了胴体的繁缛起伏,贴身而不贴肉,无遗而大有遗,如此才能坐下来淹然百媚,走动时微颸/相随,站住了亭亭玉立,好处正在于纯净、婉约、刊落庸琐。以蓝布、阴士林布做旗袍最有逸致。清灵朴茂,表里如一,家居劬劳务实,出客神情散朗,这种幽雅贤惠干练的中国女性风格,恰恰是与旗袍的没落而同消失。蓝布旗袍的天然的母亲感、姊妹感,是当年洋场尘焰中唯一的慈凉襟怀。 ”
文化艺术是国际大都市的软实力
国际大都市是靠硬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支撑起来的,经济发展是最根本的指标。但是,仅有经济发展而没有文化艺术的滋养,这样的城市是没有吸引力的,而且经济的发展会遭遇质量和素质的瓶颈。文化艺术是国际大都市经久不衰的源动力。一张张鲜明的文化名片,一个个文艺精品、一批批艺术人才,丰富着城市的文化表情,彰显着城市的文采,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软实力”。
艺术馆、博物馆是了解法国文化和欧洲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欧洲人三大生活中心,除咖啡馆和教堂之外,就包括艺术馆和博物馆。巴黎作为世界文化艺术之都,拥有70余家艺术馆、博物馆。不只是世界闻名的卢浮宫;还有以印象派作品为代表的奥塞博物馆;以现代艺术为特色的蓬皮杜中心;一些收藏着艺术大师个人代表作品的专门博物馆,像罗丹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以及从私人收藏发展起来的马莫唐博物馆、卡纳瓦莱博物馆;此外,还有许多专业博物馆:海洋博物馆、人类博物馆、拉维莱特音乐博物馆、时装和纺织品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香水博物馆……这还不包括那些隐藏于民间的小型艺术馆、博物馆,更数不胜数。
比如我们提到雅典,这是哲学、艺术和神灵共居之地,也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是欧洲人永远的文化乡愁,也是人类弥足珍贵的共同遗产。神话、史诗、哲学、戏剧、文学、建筑、雕塑、民主政治、奥林匹克精神……似乎今天我们能够想象到的人类文明与美学的典范,都与雅典有着深厚渊源。虽然我们知道,古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并不是一个概念,但希腊作为一个主体所承载着的古希腊文明,是四大或者五大古代文明中,唯一一个不仅仍然活着,而且还在不断生长,并开枝散叶、荫蔽世界的文明。雅典伟大,但雅典是个小城市,人口少,面积小。然而,产生了至今无与伦比的伟大艺术,弘丽,高洁。文学、雕刻、建筑,可说是达到了最高境界。数学、哲学,是人类文化的奠基。西方评价:除了基督教,希腊文化是世界文化可以夸耀的一切的开始。
顶级学府是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高地
一所大学之于一座城市,犹如星光之于大地,点亮思想,润物细无声。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因为看到美国著名的大学对于社会的影响,曾在日记中写道:“国无海军,不足耻也;国无陆军,不足耻也;国无大学,无公共藏书楼,无博物院,无美术馆,乃可耻耳。”。一所大学对一座 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作用,胡适先生并未言过其实。大学,是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城市,是大学的成长摇篮。放眼望世界,几乎每一座著名的城市都有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
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合众国——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坐落于美国历史文化名城波士顿的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就是与之齐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拥有800多年历史,涌现出牛顿、达尔文、培根、凯恩斯、弥尔顿、拜伦等一批贡献卓著、开创纪元、引领时代的巨匠的剑桥大学坐落于英格兰的剑桥镇;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培养了大量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以及国家元首,包括了27位英国首相、64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牛津大学坐落于英格兰南部的牛津市;为美国硅谷的形成和崛起奠定坚实基础,培养了众多高科技公司的领导者,包括惠普、谷歌、雅虎、耐克、思科及eBay等公司创办人的斯坦福大学坐落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帕罗奥多市......
一所大学只有在成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与精神的地标才算成功,而一座城市则以拥有一所著名的大学而声名远播。大学延续城市 文脉,城市造就大学气质。大学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大学的沃土。 一所大学,可以改写一座城市的历史。一座城市,可以影响一所大学的进程。 牛津大学是一群巴黎大学的师生在放牛娃的草棚里办起来的, 由于师生食宿带来的商机, 吸引了商人们围绕师生生活建起了服务设 施,由此逐步形成了城市。大学缔造了城市,也改变了历史,在相互 的影响下,使牛津发展成天下闻名的城市。 剑桥是英格兰一座古老的小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1209年创办了剑桥大学后,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学者集聚此地,各路艺术家、建筑师也云集小城,各显身手,从而进一步繁荣了城市的经济与文化, 也使剑桥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一流高等学府。
“千城一面”背后的城市代言榜
1998年,《新周刊》推出“中国城市魅力榜”,以人性化的方式观察和命名了17个城市。2010年,《新周刊》发起“城市代言榜”,为中国众多城市寻找新时代的代言者。他们认为,城市人、明星、企业、品牌、历史、文化、景点、民俗、建筑、美食、物什,都能承载和折射城市的精神气质,为城市代言。比如北京被冠以“北漂之城”,代言人是“北漂”,提名有北漂、的哥、老舍、王朔、张大民,代言物是“天安门”,提名有大裤衩、红星小二、798、天安门、中关村;上海被冠以“腔调之城”,代言人是张爱玲,提名有海宝、许文强、姚明、张爱玲、周立波,代言物是“浦东”,提名有大闸蟹、浦东、外滩、《蜗居》、新天地;还有广州代表是《南方周末》,昆明代表是过桥米线,成都代表是麻将,三亚代表是炒房团,长沙代表是酒吧街,台北代表是侯孝贤......
从这一角度,国际大都市不仅早已摆脱“千城一面”的困境,而且品格与精神特质也更凸显了出来。比如世界著名四大时装周之于巴黎、纽约、米兰、伦敦。时装周当然是一个载体,它承载无数独立设计师、品牌梦想。但从时装周的源头来看,它原是媒体周,是吸引世界媒体到纽约看秀的一个策略,是纽约借二战的契机去齐力向世界推动本土时尚的一个战略。是一次向世界推介纽约,宣示本土时尚进程的一战,是带领美国走向世界最为关键的一步。
再比如好莱坞之于洛杉矶,威尼斯电影节之于威尼斯,戛纳电影节之于戛纳,柏林电影节之于柏林。一座城市展示自己的方式,可以是野味特产,可以是传统工艺,更可以是电影与明星、导演、艺术家。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归根到底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电影节围绕着电影,将衍生商业做到了极致,会展、旅游、酒店和购物,共同支撑起了所在城市的商业版图。这既是电影文化传统的一种延伸,也是城市文化顽强生命力的体现;既承载了全球电影人的历史创造和创意,也成为其所在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名街是国际大都市的标配
无论是纽约、伦敦、巴黎还是东京,无一不拥有一条承接百年文化底蕴的世界名街,从巴黎香榭丽舍、纽约第五大道到东京银座,这些世界名街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如商业集中、景观优美,富有人文、艺术内涵以及豪宅聚集,汇聚着世界上最多的奢侈品牌,街道上那些闪耀的霓虹灯背后映射着城市甚至整个国家商业化的进程。
香榭丽舍大街被誉为巴黎最美丽的街道,不仅是商业集中区,更是世界各地人们流连的休闲场所。香榭丽舍大街视野开阔,不仅可以看到艺术圣殿卢浮宫,还有巴黎城外的戴芳斯大拱门。它的高处还有很多奢侈品商店和演出场所(电影院,Lido,香榭丽舍剧院),众多著名的咖啡馆和餐馆(Fouquet's)也聚集于此。街道两旁布满了世界各地的大公司、大银行、航空公司和餐馆。“雷诺”、“奔驰”等欧洲名牌汽车公司在这里设立汽车展销大厅;日本的“索尼”、“精工”等名牌公司在此开设专卖店;法航、俄航等众多航空公司在这里开设了售票处;高档的时装店、皮鞋店、首饰店、箱包店、香水店鳞次栉比。流浪音乐家、街头艺人,也为这条大街增添了异样的情调。
东京银座,与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齐名,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之一。它不但是日本商界的胜地,也是融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大花园,被称为东京的“心脏”,旧时代风貌和20世纪的繁华均被银座大街这面“哈哈镜”夸张地折射出来。其不仅是东京商业中心的代表,而且已发展成为日本现代化的标志和橱窗,尤其是它所代表的消费文化以外,还具有独特的“标新”和“逆反”文化特征。银座的繁荣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特征,“银座”一词本身,也不再仅仅作为地名而存在,更具有一种深层的、非日本人难以理解的文化内涵,它是高级、名牌、流行、品味、信用、货真价实、憧憬、时尚的代名词。
著名品牌是国际大都市的镶边钻石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凸显品牌的价值。而品牌价值及品牌文化会影响一座城市乃至承载一个国家的气质与印象。比如麦当劳、肯德基之于美国,精密制造业之于德国,动漫业之于日本,西门子、宝马之于慕尼黑,奔驰之于斯图加特,可口可乐之于亚特兰大,腾讯、万科之于深圳,阿里巴巴之于杭州。
这是一个品牌制胜的时代,也是一个品牌危机的时代。品牌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产品,一次消费,蕴含了文化、教养、道德、审美……等诸多要素在内的品牌,从根本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价值观。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和经济强国,必须拥有能够被世界认可的国际化品牌。从品牌的窗口端详世界,我们会发现,在探寻超越国界、文化、产品类别的概念之后,品牌是镶嵌在国际大都市边上散发着耀眼光芒的钻石。
结语 想象的可能
如果拿一个国际大都市的“标配”来衡量,郑州所缺乏的可能还不止这些,而在相关软实力方面,郑州的差距可能更大。好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摩天大楼充其量只能算是国际大都市的“外壳”,而国际大都市真正的“灵魂”则是源自其城市底蕴的独特气质与精神内涵,这可能需要几代人甚至一个世纪的努力培育。郑州取得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但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考量和想象。如此,才会有国际大都市的可能。
有君在邻,如沐春风。君亲常伴,情如家人。
7 月,君邻会下半年招募工作全新启动,君邻大院迎来一批又一批新家人。新家人,我们摆酒备宴,盛情以待;老家人,我们聚力向心,同路携行;我们谱写友谊之光,也尽享天伦之乐。我们不忘家风古训,沿袭传统,也与时俱进,谱写家文化新篇章。新曲旧调齐唱,且来看看我们如何演绎“家人”深情。
关键词:迎新
故友新交话君邻——多区域睦邻机构举办君邻迎新活动
《诗经·国风》中说“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见到了喜欢的人,怎能不心生欢喜。
7 月 13 日下午,君邻会洛阳区域睦邻机构举办了“故友新交话君邻暨七月君亲生日会”活动。在这个美好的夏日午后,17 名君邻家人,故友新交齐聚一堂,共享夏日美好时光。
君邻会客厅,早已成为会员们之间的约定。每周四中午过后,无论天气明媚或阴郁,君邻三五结伴,一起到来,举茶倾言,享受这片刻的惬意与放松。屈原说“乐莫乐兮新相知”,没有
什么是比结交新的朋友更快乐的事情了,中国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君子之风源远流长,是东方精神追求的至高向往。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说的就是这种情感吧。
家人濮立新说:“加入君邻大院一年多,参加每一次活动都很轻松愉快。尤其是每周四的会客厅,还没到时间举行,我就已经开始期待了。”新加入的家人李宏伟说:“没有想到君邻会是这样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活动温馨而又质朴,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共建人与人的关系,是这逍遥浮世的一处桃花源。”
居处有佳邻,是每一个人的居住的理想追求,如今通过君邻会的纽带,使感情得以传递。新会员从老会员手中接过《君子之约》,接过君邻会员卡,故友和新交心意相通。
在这样一个喜悦的日子里,君邻会也为 7 月份过生日的“寿星”,定制了专属生日蛋糕,和大院里的君邻们共同庆祝。
7 月 21 日,君邻会驻马店区域睦邻机构同样为新家人奉上一道盛宴。正值当午,烈日灼灼,会员们随蜿蜒崎岖的小路拾级而上,驾车一个半小时,抵达了一个叫鲍棚的美丽村庄。天高云淡,碧草如茵。大家一球一杆,尽情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用“高尔夫”赛的形式认识新家人,连接友谊与爱,播种梦想与希望。
“没有梦想,何谈远方”,大家挥杆之后落座,浅谈各自对君邻会的看法和向往。原来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原始质朴的大院,渴望彼此能真正像家人一样,友爱互助、积极向上,深刻的灵魂碰撞才是内心深处的真正渴望。
君邻会典则俊雅的老大哥李总,担任本次活动的代表,热情而庄重地为新会员颁发会员卡,并发言:“加入君邻会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的邻里大院,希望新加入的会员也能在这个平台上感到温暖。我们继续把爱与和睦弘扬传播。”
当新会员满怀期待接过会员卡的那一刻,画面定格温馨而美好,标志着我们正式成为一家人,成为君邻会平台的一分子。新家人纷纷表示,今后要为大家庭
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畅谈过后,彼此了解更加深入。轻松愉悦的烧烤环节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你为我备料,我为你架炉,每个人把自己的浓浓邻里情融入了炭火之中,烤出了对邻居们的无尽爱意与对未来的希望。
君邻迎新友,欢喜七月天!大院里的祝福,满载儿时的童真美好。君亲的相伴,是老友间的浓情,亦有家人一般的温暖!
关键词:同路
出发吧!向着蓝天和雪山——君邻家人西藏自驾之旅
多少次的前世回眸,才有这一次的相聚!
多少次的魂牵梦萦,才有此刻的出发!
17 天,8000 公里,20 名君邻,5 辆车,中国最美公路,川藏南线318 国道,天路青藏公路……无论是去面见佛祖,还是遇见雄鹰,在这趟旅程里,我们都会看见内心的自己!
由建业君邻会会员发起,君邻会协助联络,各地市建业邻居共同参与的自助西藏自驾活动于7月18日启程。在结合了各位君邻家人的意见之后,
君邻青年咨询了专业西藏向导,制定了川藏线进,青藏线出的西藏探索之旅——世界屋脊西藏大环线。
出发前,参加此次西藏自驾之旅的君邻会成员在建业艾美酒店举行了饯行仪式。作为本次活动的联络协助方,建业君邻会秘书长蔡斌先生代表君邻会为自驾小分队饯行,授予队旗,颁发勋章。所有成员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许下一路上不离不弃的承诺。
本次行程从郑州出发,途经成都、川藏南线、林芝、拉萨、羊卓雍错、纳木错、青藏线、可可西里、茶卡盐湖、青海湖、西安等热门景点,一路景观壮丽,千变万化。雪山峡谷、草原湖泊,还有沿途随处可见的经幡、玛尼石,佛教寺院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充满了无穷魅力,她是生命中不可错过的风景。
本次行程共有 20 名君邻会员参与,有的独身上路,有的携妻带子。大家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职业,却心系一处,相互扶持,亲如家人。信奉藏传佛教的大姐心心念念要去大昭寺磕长头,也有大哥三次试图入藏,三次半途折返。这一次,他们冲破险阻,一起集结心的力量,走向朝圣之路!
领队张铎在藏区工作过五年时间,临行前,他告诉大家:家里边有不穿的旧衣物,可以洗干净带上,到拉萨捐给福利机构。集合出发时,每人都带了大包小包的干净旧衣。队员娄姐和孟哥是从事医药行业的两口子,义不容辞地成为队里的医生。当队员遭遇高原反应,头疼脑热,嘴唇发乌,两口子总是关切地望闻问切,拿出药物,尽己所能地诊疗。
大家在大昭寺前磕长头,在雪山下欢呼,在森林中畅快呼吸,每个人都成为彼此的旅伴,彼此的家人……
“我们在这里做邻居吧!”会员欣姐说,在河南我们是邻居,在这么美的地方,我们更应该做邻居呀!
一路的陪伴与欢笑,一路的照顾与扶持,这一路在君邻心中装下了太多太多。多少美好的景色,多少动人的故事,若无君邻,便无此程。八千公里的路,海拔五千米的云,在此刻,多少美景都不及一句:我们在这里做邻居吧!
每一位讲述着故事的旅人,每一公里互相扶持的旅途,每一个默契对视的微笑,都会在路上等着我们再次出发。君邻向心,行者无疆,一颗心在,君邻的脚步从不会停歇。
关键词:传统
君邻会问道老君山 董延喜畅谈家文化——老君山道家文化讲坛开坛
八月,骄阳如炙,热爱文化和生活的君邻一行,从中原各地前赴河洛之南的奇景栾川,消暑清凉夏日,问道老君仙山。
东周时期,因“守藏室史”先圣老子写成《道德经》后,告别函谷关骑青牛而去,归隐于洛阳景室山,故此地俗传为老子之居,即以老君名之。2017年 8 月 4 日,来自全省的君邻会员怀着敬仰之心,站在老君山宏伟肃穆的老子像前,举行了一场“私人定制”版的“先圣老子拜谒典礼”。会员们肃正站立,在建业君邻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大师、孔家钧窑总经理孔春生先生的领诵下诵读《道德经》,伴随着回荡山谷的钟鸣声,建业君邻会会员、洛阳英东环保科技董事长耿定安先生诵读了祭文,典礼鞠躬礼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先圣老子的智传《道德经》被世人颂扬千年,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文化、科学、政治、宗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次活动,我们有幸请到中国道学论坛、中国道教论坛总编,《道行天下》杂志主编,世界老子学会执行会长董延喜老师为君邻家人分享《道德经》中的“家文化”。
董老师与君邻家人一起瞻仰圣哲、促膝长谈。董老师讲道:“孔子称行仁义者为君子,老子称行德者为君子。谁都希望与君子为邻,但要与君子为邻,首先自己得成为君子。这叫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接着董先生从老子的九字传家大法入手,逐字详细讲解了《道德经》中的家文化内涵。这其中,包含家道三宝“道、德、正”,家教三宝“真、善、和”,家风三宝“慈、俭、让”。他说,老子主张身国同构,家国同构,修身育人,道德传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让《道德经》变成传家之宝,去净化每一个家庭,点亮每一个生命,我们的身边会到处都是君子,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老子所倡导的道德社会。
晚宴的生日会,点燃了会员们对“家”的那份遐想。海拔1866米的高度,足以使所有人忘却烦恼、忘却身份,围着篝火手拉手载歌载舞。在那一刻,燃烧的是亲如家人的热情,
融化的是“恋家”的心。
摄影大咖曾宪平老师告诉大家,清晨的老君山,云雾缭绕,恍若仙境。凌晨 4:30,天空还泛有些许星光,君邻家人便循着手机微弱的亮光,相携而至,攀越海拔 2217 米的伏牛山主峰,去追赶清晨的第一缕亮光。
当阳光透过云层的那一刻,怦动的不只有相机的快门,还有君邻家人的心,仿若此刻的美景只属于君邻。峰林仙境,十里画屏,还有热爱生活的你,无不成为老君山那道美丽的风景。
君子如竹,结邻而居,蔚然成林。君邻家人们远离城市喧嚣的栾川之旅,恍如亲人相聚。不论来自哪里,不论所处行业,以小家连大家,君邻相逢便是家。君邻会倡导的“家”,是亲友重逢的喜悦、是虚怀若谷的气度,亦是邻里亲情的升华
8 月 21 日,建业·艾米影院在万象城店举办了“建业·艾米影院让老片新片触手可及”的同步厅启幕礼。
老胡出席了启幕礼,并表示希望建业·艾米能继续将艺术和电影相结合,通过不断创新,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多元化的观影需求。
建业·艾米 1895 电影街同步厅的启幕,旨在使众多河南文化爱好者对话、互动,共同推进以文化为核心的多样化人文艺术的传播,老胡提出的“分享、共赢”理念落到实处。
7 月 15 日—16 日,建业集团 2017 年中工作会议在漯河建业福朋喜来登酒店圆满召开。建业集团董事会、各部门管理人员,建业地产、建业投资、建业新生活、建业发展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管理人员,各直属公司、区域公司、专业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项目总经理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项目总经理培训班猎豹一连二连三连学员,2010 年至 2017 年新动力代表共计300 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各板块、各公司上半年工作报告,重点研究了各板块、各公司今年下半年和未来两年的发展战略、战略目标、战略举措,全面总结了上半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形成了丰富的会议成果,为全体建业人明确了工作目标与方向。上下同欲者胜!大建业、大集团的战略发展号角已经吹响。在克尔瑞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 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 TOP200》排行榜中,建业地产以 153.6 亿元的流量金额、254 万平方米销售面积勇夺河南区域双料冠军。在上半年实现的良好开局上,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的建业人必定无往而不胜,持续超越,铸造新辉煌。
地球之上,芸芸众生。有论者说,人类老祖先都是从东非大裂谷走出来的,进而在地 球各个角落繁衍生息。以中国论,史上也记载有因战争、经济、文化等原因发生的几 次大规模移民行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末、北宋末年,都曾有过中原人南下的伤痛。 明朝洪武年间的国家移民更是铭刻在后人的记忆深处,以至于中原各地百姓常云:问 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迨至近现代,各国各地工程浩大,多有移民。飞速 扩容增肥的城市,也多为新移民所建所居。宽泛地说,天下谁人不移民?
1998年夏天,买了第一台电脑,练习打字的三个月里,写出了长篇小说《移民》30万字的初稿, 搁置了很长时间,其间也有修改,部分章节在大河网等处连载,但总觉不满意,开始重返湖北寻访老 亲戚。最近三年,与何弘先生一起采写长篇报告文学《命脉》,数次南下荆襄,北上京冀,走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老移民和重点工程,再次勾起儿时的很多记忆。
地球之上,芸芸众生。有论者说,人类老祖先 都是从东非大裂谷走出来的,进而在地球各个角落繁衍生息。以中国论,史上也记载有因战争、经济、文化等原因发生的几次大规模移民行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末、北宋末年,都曾有过中原人南下的 伤痛。明朝洪武年间的国家移民更是铭刻在后人的记忆深处,以至于中原各地百姓常云:问我祖先来 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迨至近现代,各国各地工 程浩大,多有移民。飞速扩容增肥的城市,也多为新移民所建所居。宽泛地说,天下谁人不移民?
在我家,在我的很多亲戚身上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故事,也属于移民行为。1938年,我爷爷吴文魁因多扛一根电线杆,大汗后喝一瓢凉水感染伤寒而亡。挺着大肚子的奶奶在族人的帮助下,安葬爷爷于老家附近的南栈沟。不久,父亲降生。渐长,村人呼之曰:墓生子,或曰:过得娃。父亲不以为怪,微笑不应。1958年夏,淅川和全国一样,吃大食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父亲也感染上我爷爷一样的病,久卧病床,瘦骨嶙峋,眼看不久于人世。
二大吴占林和村里人都在忙着大炼钢铁,无人照料他。解放初改嫁到埠口街赵振昌家的奶奶听说后,跑回分水岭,找人抬着父亲到埠口街求医,父亲将养多日才康复。1958年9月,随着湖北省长张体学一声令下,炮声与硝烟中,丹江口水库大坝在凤 凰山、黄土岭开工。身体刚复原的父亲随着淅川民兵五师田川团,与河南邓县六师、湖北天门县七师一起,组成右翼兵团,鏖战丹江口右岸工地。均县 师、郧县师、机械化师等在左岸、坝基处施工。10万大军住草棚毡房,吃粗茶淡饭,手持简单的工具,胸怀火热的斗志,要把孙中山、毛泽东等人倡导的南水北调构想变成现实。
1960年麦收时分,因为大批淅川库区群众要么支边青海,要么在丹江口修大坝,老家劳力不足,父亲和上万民工一起被抽调到尚未淹没的淅川县古镇李官桥一带割麦。奶奶操心父亲的婚事,乘机带着我的母亲,从埠口街去和父亲见面。其间,因苏 联撤走专家,以及大坝因赶进度出现质量问题,大坝施工暂停,各县民工多数返乡。父亲也返回分水岭,不久与母亲结婚。这是我在与何弘采写《命脉》的时候,听当年与父亲同在工地上干活的侯新举老师转述的。
作为家中的长子,我小时候最早的记忆,始于1966年。一天,父亲带着四五岁的我过丹江,小划子走到清澈的江心的时候,父亲给我一枚忘了是二分钱还是五分钱的硬币,让我扔进江里,以保平 安。这也是我第一次去丹江边、香严寺下寺附近的古镇埠口街,如今它早已随着丹江口水库的建成而淹没在浩浩碧海里。当我和父亲到达埠口古镇的时 候,姑父和姑姑正在房坡上揭瓦,满脸满身灰土,那是要搬迁的前奏,他们在拆除自己的家园。
就在这年夏秋之间,姑父彭德洲一家、1959年到青海省德令哈支边刚刚跑回来的大伯吴占定一家、大姨夫乔松山一家、我六爷吴文禄一家,还有此时已和我赵振昌爷爷离婚的奶奶,都随着数万移民大军迁到了数百公里之外的湖北荆门县、沙洋县、 钟祥县。淅川移民刚去荆门等地的时候,基本上是 集中居住,或者整建制安置,粗放式的移民搬迁和失控的后期管理,以及个别淅川移民的偷盗行为,引发移民和当地群众双重不满。随着1967、1968年又有大批移民进入江汉平原,淅川移民与当地群众不断发生土地纠纷,生产生活矛盾不断升级。终于,在1968年8月1日集中爆发为血腥的械斗。在荆门十里铺公社及其周边,当地人率先袭击各个 移民点,淅川移民遂与之发生大规模械斗,双方以 土枪、铡刀、桑叉等为武器,血战数日,均有伤亡。适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基层反应迟缓,应对失策,移民如惊弓之鸟,生产生活秩序遭到冲击,甚至有大批移民长途跋涉,拥入当时管辖荆门的荆州行署 上访,要求返回淅川。械斗事件终于引起湖北与河南两省、武汉军区和中央的重视,最终经过解放军进驻和两省及荆州、荆门干部工作,伤人性命的被法办,移民情绪得以平复。但事件余波不断,造成大批淅川移民返迁,或投亲靠友,或散居于丹江沿 岸,垦荒、打鱼为生,并逐步形成了无户口、无土地、 无房产的“沿江村”。为遏制返迁潮,荆门县在车站、码头设卡堵截。没有返迁的移民也按照湖北与河南 协商的意见,被分散插队到各个生产队,以便于管 控(只有钟祥县柴湖镇是个例外,数万淅川移民集中安置)。
其间,因连年天灾人祸,加上家中不断添丁增口,淅川老家分水岭生活困难,我先后三次前往荆门,跟随奶奶生活。第一次是父亲送去的,到了那里的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偷偷返回淅川,大约是怕我闹人。第二次,是奶奶回来探亲,把我带下去的。 第三次,是跟随探亲回来的大伯去的。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去的时候是腊月间。天 不亮,分水岭还在沉睡中,父亲就把我叫醒,母亲帮我穿上了小黑棉袄,在瑟瑟寒风中离开分水岭。先步行穿过八里沟,再坐小划子,再步行,赶往张营码头买票上的汽船轮渡。于傍晚抵达丹江口大坝 附近的河南码头,步行到丹江口火车站,坐上前往 荆门的火车。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坐火车,新奇得很。第二天到达荆门县后,又坐汽车,最后步行前往奶奶所在的移民点。父亲停留了一天 后,把我撇在那里,整整一年。奶奶后来告诉我,父亲去接我回淅川的时候,几乎认不出我了。我正在村后的大渠里玩水,身上泥糊糊的。回到分水岭快进家门的时候,父亲说:你妈妈又给你生了个小妹妹。这是我的二妹爱芬。此时的大妹子爱菊大约3岁。
回来不久,奶奶从湖北荆门回来探亲小住,临走,又把我带往荆门。大约半年,因为要上学,父亲去把我接了回来。小时候,两省来回跑,很顽皮,不好好读书,常逃学,打架,学习自然不好。本家二大是民办教师,曾用课本敲打我:脑袋瓜是砖头 瓦块砌的,还用石灰灌过缝。不久大伯回淅川,大约是因为械斗要返迁,托人说合,想在当时还是邓 县管辖的九重公社落户。回荆门时,他顺道把我带走。大伯为了省钱,从荆门火车站下了火车,不买票坐汽车,一直哄着让我步行。走到半路上,我又渴又饿,大伯给我买了个饼,从怀里掏出个白色的瓷茶杯,上面印着蓝色的铁路标识。那时候的火车,座位前的小桌子上都配有两只茶杯,供乘客喝水。 不知道什么时候,大伯悄悄藏了一只。2000年国庆节长假,我去荆门看望晚年的大伯,说起这事儿,他说他没有干过。他也许是真的忘了。这一次去荆门,我在那里呆了将近一年。然后,父亲在送大妹子爱菊去荆门小住的时候,把我接了回来,我这才 开始好好上学。回来的时候,我偷偷在包里塞了我 在那里和“小蛮子”、老表小涛常玩的陀螺,引进 到分水岭,最后蔓延开来,以至于未下课,学生娃 就开始掏摸陀螺、扎鞭杆。老师大怒,把全班的陀 螺全没收,扔进火盆烧了。此后,我开始“开窍”,喜欢上了读书学习,渐有进步。
在湖北断断续续的三年间,我经历的那些事,至今历历在目。一次睡觉前,揭开被子,发现被窝 里盘卧着一条土布袋(蝮蛇),把我吓了一跳。奶奶用扬场的木锨把它端了出去。那时候穷,老家的小娃们都爱挖甜甜的茅草根吃。“小蛮子”和小涛 表弟是我的玩伴,他们很少吃到,一天让我带着小 锄头去荒坡上挖。我挖,他俩抢。谁知道就在我落锄的一刹那,小蛮子的手塞了进去,砍伤了他的食指关节,血流如注。正好被表姐过来看到,吓唬我说: 看奶奶不把你吊起来打死!我被吓得飞跑,消失在茫茫的夜色和田野之中。半夜时分,奶奶和姑父打着灯笼火把,在邻村的一个稻草垛里找到了我。一次放牛,夏日的正午,水牛热了,下到鱼塘里纳凉,骑在水牛脖子上的我正好拽着牛角睡着,被带进水 里,还是“小蛮子”的父亲路过,一把把我从水里提溜了上来。
2000年国庆节,我在时隔30多年去湖北探亲,物是人非,在深草里飞奔被拴驴马的木桩碰伤左腿, 失足掉进红薯窖,在荆门、沙洋各家亲戚家串门的往事,一一被激活。我到了沙洋县广坪村的大姨家,离老远,我大老表就跑出来迎接,抱着我就哭:元成,你可回来了!中午,弟兄们大醉。大姨尚健在,大姨夫已经病故。我们一起去村外的坟地里去上坟,烧纸,放炮,磕头。想到当年,我从奶奶家到大姨家串亲戚,大姨夫把一只不下蛋的小鸡炖了招待我,其他老表眼巴巴地看着我吃,我的眼泪又再次失控。
2015年国庆节,我陪同何弘前往采访,见到了在沙洋县五里铺镇当书记的二老表,才得知大老表、大姨也先后病故了。
2000年,我还到了六奶奶家,到已经去世的 六爷坟上祭拜。跟我奶奶是亲姐妹的六奶奶说,六爷先是被国民党部队抓壮丁,后来被解放军俘虏,随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负伤,立功返乡,再后来全家搬迁到荆门,就没再回淅川。六奶奶从屋里翻出一个破旧的布包,展开来,是六爷的转业证和军功章,已经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在荆门,我还先后拜 见了年迈的姑姑。她老人家腰弯背驼,却精神矍铄,见面的时候,她还在女婿承包的林地里干活。我见到了看林场的姑父,还是像过去一样话语不多。见到了在小水库看配电房的大伯,他在全家返迁九重后,又折返荆门,在大妈去世后,也不跟儿女们在一起生活,自己就住在那间配电房里。他还带着我 到房子后面的土坡上看他种植的一小片作物,当时叶子已经枯萎,茎秆上还挂着青灰色的果实。他告 诉我那是大烟。我说种这犯法。他说:犯啥法?老子肚子疼了,当茶喝!但这也没救他的命。不久,大伯也因胃癌过世。和我其他已经作古的亲人一样,都埋骨荆门。
只有我的奶奶有先见之明。她的晚年在山东和河南老家分水岭度过。四叔赵星科中学毕业到湖北 竹溪县当知青,其间,被招工到丹江口水库配套工程,位于十堰市郧县的黄龙滩水库工地上做钳工。
后来又转战宜昌葛洲坝工地,最后随工程局移居山东德州。四叔把我奶奶接到德州生活多年。直到1985年寒假,奶奶思乡情切,要正在河大读书的 我去接她回河南。她说:我跑了一辈子了,不想死 在外面。我到德州接到她,老人家要我带她到北京天安门,去看毛主席纪念堂。她说:毛主席活着,我没见过,我现在要去见见。从纪念堂出来的时候,我看到她掉泪了。除夕晚上,我和奶奶坐火车返回河南,又转汽车回到淅川分水岭。之后几年间,奶奶身体开始变差,经常卧床不起。她指着屋后的一棵楸树说:娃子,给我看好了,我百年了,用这个给我做枋子。她还能跑得动的时候,自己侧歪着小脚登上门前的山坡,在最高处选了一个能安放一口 棺材的石窝子,对我父亲说:把我埋到这儿。老娘可不想回头叫丹江水淹住了。那时候,老家人已经知道,丹江口大坝还要加高,要南水北调,要搬迁。 1994年,漂泊了一辈子,辛劳了一辈子,爱掂着收音机听豫剧的奶奶撒手人寰,就安葬在她自己生 前选定的墓穴里。1997年1月,父亲因患胃癌去世,埋在同一座山的半山腰里,那也是父亲生前在石缝之间开垦的一小片荒地。两处相距不过数百米。每 年清明,子孙们都要回乡祭扫。
古时,人类逐水而居。今人,因水而迁徙。一些朋友知道我和何弘在采写反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及其移民的《命脉》,都会问起我的身份。我只能说,我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移民,但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移民烙印。不能不提的是,约在1968年秋,父亲决意要把全家迁往荆门。家里粮食都卖了,家具也多送人。就在这个时候,奶奶的弟弟,我的舅爷从荆门探亲回来,到我家,臭骂我父亲:人家蛮 子都在拿铡刀砍咱河南人,你还去!?
就这样,我家始终没从分水岭搬走。在2009年启动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移民搬迁中,老家所 在的位置在搬迁高程172米以上,仍然不符合搬迁标准,使得1982年春夏之间父亲带着我盖的三间瓦房得以保全,虽然已有两间椽朽瓦落。而我从出生到中学时候住的老房子就在这三间瓦房几十米远 的老院子里,早已倒塌,只有四周的根基还在,后墙外的一块笔架形的岩石还在。
三年间,与何弘合作采写,数易其稿,《命脉》(精 编本)终于在2017年3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 版发行,3卷本仍在编印中。但移民情结远未终结,反而更深地融入自己的血脉。原本准备在《命脉》完稿后休息一段,却难以平复因采写《命脉》带来的震撼和洗礼,在最近的四个多月里,写出了长篇小说《土布袋》20 多万字的初稿。我在卷首语里 如此写道:人人心里都有一条蛇。
《文以载车》
作者:陈建华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民国火车小传
出版时间:2017年5月1日
页数:124
定价:48.00元
装帧:精装
百余年前火车进入中国备尝艰难与屈辱,而在今日为世界瞩目的中国高铁的回望中,则带来历史启示。火车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无论物质与精神,而其“速度”却难以描述。这本小书以晚清至民国时期文学中的火车表现为叙事主角,追踪纵横交错的铁道地图的历史形成,勾画城乡分野、经济发展与物质文明的进化,同时分析由火车给人们所带来的日常生活、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变化。
这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而是一本相对来说轻松活泼、口语意味浓烈的文化批评随笔集。作为一本整合民国“火车”主题的小说文本、图像分析批评著作,从交通现代性、视觉现代性、阶级、性别、国家想象,到殖民主义、文学生产方式等等,作者从“火车”这一物质载体出发,描绘出了民国社会图景。
此书意在为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开启一扇饶有兴味的想象之窗,根据第一手资料与历史时序展开叙述,包括五四新文学、鸳鸯蝴蝶派、新感觉派等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对于经典性文本作细读演绎,揭示多元的思想与艺术特征。此书约七万字,并配上数十幅从大量报纸杂志挑选的历史性图像,以原创性、可读性和学术性诉诸专业与非专业者的阅读兴趣。
《噪音太多》
作者:梁文道 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3月
页数:289
定价:30.00元
装帧:平装
《噪音太多》是梁文道的文化艺术随笔集,显现的却是一个私家知识分子的轨迹。纯粹音乐怎么听、电光幻影怎么迷、电视末日到了吗,都是私家偏好。随口道破,妙论横生,个人性情跃然纸上。但是,其公共关怀又无处不在。在这本书里面,你不仅能看到梁文道有时扮演的公共知识分子,书中的他还明显地闪烁着一个私家知识分子的灵光。
梁文道这样解释《噪音太多》书名:“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不分雅俗,有时小众有时主流,正是想来回跨越那道界限,使众声喧哗,故名《噪音太多》。”在生活中总有人认为,能让他们痛快的就是好音乐和好电影。走进音乐意味着人们能够逃离可憎的庸俗的现实,得到精神的自由和释放,内心的疆域无限扩大,生命也被无限地延长。走进电影则需要更多的勇气,揭开日常琐事掩盖下的真实,认清人之存在的质地。梁文道在书中讲述了他心中的音乐和电影,电视和娱乐,评判有褒有贬。文章虽然涉及了小众和大众两个群体的认知,但读者不
难看出他个人的实际态度和倾向,实际上,梁文道也在通过他的文字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而具体的审美范式。因为《噪音太多》,我们得以洞见一个颇具文艺气质的梁文道,也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文艺的敏感和情怀。